清明节里去临涣

风雨独行侠

<p class="ql-block">  久闻临涣红色文化,也钟情于临涣茶道。清明节前夕,随单位党员一道来到临涣镇,瞻仰了淮海总前委旧址,赓续着红色基因。同时,也品尝了特有的茶香,润泽着匆忙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据当地史料记载,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后改为昌帝庙。1948年11月11日,著名的淮海战役打响后的第五天,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指挥部进驻临涣文昌宫。 当晚,三位领导召开了中野各纵队领导会议,研究和部署向徐州、蚌埠段进军,攻打宿县的任务。总前委在文昌宫的这段时间,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并取得胜利,正确制订第二阶段的作战方案,并多次召开后勤保障会议,为淮海战役的决胜打下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现存的文昌宫青砖灰瓦,坡顶结构,分南北中三进庭院,庭院内树木掩映,古朴曲雅,庄重肃穆,春风拂树,铿然有声,似先辈们在讨论重大问题。六大展室从战役的背景、实施过程、后勤保障等方面诠释了战争胜利的根本所在。逼真的总前委蜡像,似在运筹帷幄那场划时代的战争;简朴陈旧的被褥、家什,先烈的音容相貌似乎没有远去;在新时代发展的宣传室里,也在续写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前进。触摸着历史的铮铮铁骨,感受着那段峥嵘岁月,感慨到老一辈革命家创业艰难百战多。所幸山河无恙,盛世安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来到老街上,便能领略到到临涣的另一大特色——茶馆多。得天独厚的古泉,让临涣茶馆名扬四方。临涣泉水张力极强,沏泡的茶水“高出杯沿而不溢,悬浮硬币而不沉。”茶叶的唯一性也是临涣“茶”的精髓。当地人只取200里以外的六安茶梗,临涣人把这种茶梗叫做红茶棒。茶梗经临涣泉水的沏泡,雾气结顶,色艳味香,入口绵甜,回味悠长,成就了临涣茶馆长盛不衰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临涣的老茶馆,大多临街,青砖灰瓦,门面简朴,保持着清代建筑风格,室内经年黑乎乎的,土瓷茶具,桌凳也全是木制的。有很多小茶馆陈列很多旧屋家什,斑驳陆离里藏满了岁月的记忆。门口偶然遇到拿着长长的老烟袋的老人在喝茶聊天,烟雾里飘散着小街的宁静和安详。饮茶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传统,已经糅进了临涣人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使得他们面对命运沉浮、世事变迁,都能有一种不动声色的从容。</p><p class="ql-block"> 街面四周大红灯笼高高挂,极具唐宋逸风的街面古色古香,亲切如居住多年的小街,朴素而温暖。沧桑的浪漫与周围的茶香琴韵缠绵在一起,渲染成了一副涂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风俗画。有这么一处寻幽探微,栖息心灵,倒是别样旅游文化产业。</p><p class="ql-block"> 茶馆的生命在岁月轮回中彰显着坚韧,也在临涣人的心灵深处照进一缕柔顺的阳光。</p><p class="ql-block"> 在这束阳光的照耀下,神秘的天主教堂,古色古香的陋巷街道,琳琅满目的小吃特色,以及一群恍若隔世的人,被时光的碎片拼接着、晕染着,诗化着,凝聚成了别样的异地风情,吸引着临涣周边的驴友们纷至沓来,成了不断前来朝拜小镇的固定访客。忠诚的驴友们只想喝一杯棒棒茶,然后心满意足,飘然而去。</p> <p class="ql-block">一起前来的女老师们春风满面,秀丽端庄,她们围坐在周围挂满飘逸书法条幅的茶桌旁,端着大碗茶碰杯豪饮,颇有几分鉴湖女侠的风骨。相碰的茶水溅落起一片悦耳的欢笑。有时候,庄重自持偶尔在市井烟火里被稀释放纵一把,倒是让真性情释放出来,人也变得活波可爱起来、娇艳妩媚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和甲流把人们折磨得痛不欲生,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常常让我们忧烦不堪。职场的我们太需要一张一弛了。我们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脚步。春天来了,拿出点时间来浪费,给心灵开设间氧吧,改变下生活方式、换个心情,周末时,来比邻相依的临涣古镇喝一碗棒棒茶,听一段豫剧、大鼓,品尝当地特色,让灵魂歇歇脚,就是对生命的呵护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撰稿:于琦</p><p class="ql-block"> 责任编辑:李玉伟</p><p class="ql-block"> 审核:王子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