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碎片里的记忆(二)

麦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珍藏 于心的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单位组织临潼华清池一日游时的留影,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带妈妈旅游,也是生平和妈妈的第二张合影。那年妈妈五十,正值盛年,简朴的装束衣着,也掩盖不了年轻健美的身材和温馨可人的容颜。刚是雨过天晴,地面还有积水,看着穿衣打扮,天气是有点微凉。照片的背景有路人抢镜,那天游玩的人应该不少。人多路滑,天气寒凉,看着照片上的我,身体笨拙,青涩的面庞仍一脸笑容,幸福满满,这一路的行程一定是让妈妈操尽了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天转了兵马俑,逛了华清池,还爬了骊山。是生活的单调还是生活的常态,出了单位,走出办公室,凝聚的情绪在喧嚣的城市,热闹的旅游气氛中氤氲缭绕,得以释放。因是五一假期游人多,更是因为心情大好,忘记自身的特殊,忘记了归路,找不到同事,找不到团队,找不到满载欢喜的大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们心急如焚的时候,单位领导也火急火燎的派同事,一对人马去求助景区广播站,一对人马顺着走散的景点线路寻找我们。当初单位决定本次旅游时,坚决不同意我去,领导不愿担负责任,一通批评,快要临产的人乱跑啥呢,你这不是去旅游,直接是添乱。那时年轻不经事,不领情不懂世故,嘈嚷着非去不可,妈妈就是领导钦点专门照顾我本次行程的。妈妈原本胆小,也没出过远门。偌大的景区,人影绰绰,人头攒动,看着四通八达的园区小路,朝哪个方向走都好像对,找人更是不容易。幸好景区有路牌提示,一路踉跄,一路蹒跚,一路询问,在众人着急的时候,在预定集合乘车的时候,我和妈妈赶到了车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女人本弱为母则刚 ,幸好一路有妈妈陪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房老舍那条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的村庄,是我出生的地方。这条街承载着童年的回忆,有老屋有酸辛,还有年轻的父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在兄弟姊妹中排行小,或许是太忠厚本分的缘故,不太受其父母手足待见。老屋的庄基地狭长,从前院到后院,祖上盖了不少的房子。前有厦子房,中间有面朝东的厢房,空间大宽敞,做工好。分家时,我们还小,大弟还没有出生,分的房屋自然是后院那间面朝西的厢房,破旧狭小。夏天北方热,气温高,屋里闷热,屋外太阳炙烤。同一个院子,不分家是一家人,分了家就是两家人。一家前院,一家后院,两家人两个家庭,出行共用同一道大门。那时出去玩也好,去外面做活也罢,每次经过前院,走路都要轻手蹑脚,加快脚步,麻烦事不愉快时时有。小时候总觉得那段路好长,也曾建议父亲在后院的墙上开个后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以前在外面工作挣工资,母亲闲时在村诊所农忙时劳动挣工分,家里经济比较宽裕,终究因一些事一些人,还有我们慢慢长大,父母给我们盖了新房搬了新家。如今从村庄走过,再也找寻不到童年时村庄的模样,老屋也曾一度荒废,现在不复存在,早在十多年前被卖给家族同门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次回家探亲,从村庄走过,从东头到西头,遇见了许多熟悉的脸庞,叔姨哥嫂从没忘记,过往生活情景都记得。寒暄中一个叔还打趣道:“瘦麦歌,胖甩歌,看着长大的女子,走再远,时间再久,还是记得的”五十多年过去了,父母也去了,村庄老屋留给我们的记忆还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往事萦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时候,听大人们聊天时常说:嫁个当官的当娘子,嫁个杀猪的翻肠子,嫁个有担当的轻松幸福一辈子。父亲作为一个丈夫,却没有能力给母亲一个很体面的身份,极高的家庭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在其兄弟姊妹中,上有两个姐,下有两个妹,还有一个哥。按这样的排行,父亲在其家庭成员中应该是一个香饽饽,理应受到家庭厚爱。或许是太忠厚本分的缘故,父亲不太受其父母手足待见,致使他卑微懦弱又暴躁易怒。正因如此,母亲自从嫁给父亲,没少挨过白眼,没少受过罪。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没有男人呵护的女人,注定吃得了苦,受得了委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女人本弱,为母则刚。从我们姊妹兄弟先后成为母亲的子女,每日每时,很少见过母亲流过泪,抱怨过生活。农业社时,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去外村参加公社组织的学大寨倒地活动,母亲没有退却怯弱,瘦弱的双肩,一肩扛着家庭,抚养子女,一肩扛着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维持生计。因为贫穷必须拼力,因为责任必须坚强,因为尊重必须平等对待每一个子女。读过那么的书,受过那么多年的高等教育,遇见过那么多的老师,但是对我影响至深的真正的老师,把良好品质,美好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在世时,我是最受母亲看重,享受母爱最多的人,却又是在母亲身边尽孝最少的一个。钱物寄的再多,电话打的再勤,都无以回报这世间最真切最温暖的生养之恩。一脚踏进这纷乱沉浮的社会,身不由己的时候,做不了主的事情,只有万般无奈。母亲最知我懂我,传递给我的永远都是乐观灿烂的生活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没有因儿女不在身边就倍感孤寂,也从不给子女添麻烦。平日里料理家务,勤恳农耕,抚养孙儿,闲时诵经拜佛,扭秧歌敲锣鼓。平生最爱热闹,爱说笑,在村子里,不管是平辈晚辈,不管是喊她二婆二姨二嫂的,那些年轻媳妇子侄女最爱和母亲说笑聊天。母亲对那些给她带来快乐的人,都是客气有爱,不摆架子,和蔼可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被埋没在繁重的超体力劳动里,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我一直就在想,这么一个可爱温婉,灵动通透的女子,一生就这样被社会被生活羁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