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頌党初心的悠悠长歌——读《兰考长歌》感言作者:徐永学

温故知新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部颂党初心的悠悠长歌</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读《兰考长歌》感言</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作者: 徐永学</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题记:诗人说得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二00四年五月十七日,张钦礼魂归故里的消息不胫而走,闻讯的兰考百姓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像潮水般涌向县城。那满载花圈与人众,挂着悼念条幅的大小数百部车辆;那举着标语,打着横幅,点着烧纸,拦灵路祭的数万百姓;那悲哭声、呐喊声、哀乐声、鞭炮声绵延百里的动人场面,这是焦裕禄的亲密战友,一位已经离任兰考27年的老县长、老书记所获得的最终哀荣。</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兰考长歌》是一部记述焦裕禄、张钦礼英雄群体,颂扬焦裕禄精神的纪实文学。2022年春,有幸获得作者贵书的惠赠后,对主人公的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先是认真地品读,接着是痴迷地收听。回味书中那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往事,总是让人思绪翻飞,心潮难平。</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焦裕禄同志的高大形象在我心里种下来,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在全国的宣传不仅铺天盖地,而且还编入了中学课本。因此,对焦裕禄那“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干部不领水牛跳井”等名言,还有那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所树立的四面红旗,即“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等至今耳熟能详。但是,真正使我能够深切感受焦裕禄、张钦他礼们的非凡人生经历,那是在2014年春。记得那时我陪老伴去郑州看病,恰与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太太同住一个病房。在一起相处的十多天里,老太太总是哼吟那首“抗日歌”,这使得我很好奇。当得知她就是兰考县老县长张钦礼的老伴刘秀枝时,觉得是一种幸会,所以,与其儿女们围绕焦裕禄、张钦礼的话题就多了起来。今天再读《兰考长歌》,也就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焦裕禄精神。</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面旗帜的树立,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从1962年12月6日上任,到1964年5月14 日逝世,共计475天时间,而从焦裕禄同志逝世,到1966年2月7日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播发,又过去了687天。在这前后1100多天中,围绕焦裕禄这个典型的形成、发现、采访与宣传,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的甚至是惊心动魄。据记载,当初穆青、冯健、周原三人来河南调查采访时并不了解焦裕禄,他们先去了开封、杞县、而后转到兰考,之后又去了睢县、民权、宁陵县等地,中间也曾采访了宁陵县“老坚决”等先进典型。最后,之所以将焦裕禄做为典型宣传,一是因为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太感人啦,同时,张钦礼、刘俊生等人如泣如诉的介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采访稿件形成后,一时并没有获得支持宣传的掌声。相反,在征求县主要领导和地委主管宣传领导的意见时,他们均以“焦裕禄在兰考时间短,兰考穷没啥宣传”为由表示反对。是穆青他们的执着,对采访内容不遗余力地作调查核实;是张钦礼的无私无畏,几次在厅堂之上的据理力争;是新华社和河南省委的鼎力支持最后才得以诞生的。而通讯一经播出,它犹如一声惊雷响彻大江南北,从此在我党历史上高高树起了一个县委书记榜样的旗帜。可以想见,当时如果没有张钦礼的发现和坚持,没有穆青、冯健、周原契而不舍的采访和争取,或许焦裕禄这个典型,包括焦裕禄精神将会长期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因此,在学习焦裕禄精神时,我们首先应当为张钦礼、穆青、冯健、周原等人的正义行为喝彩,并永远记住张钦礼等这些为宣传焦裕禄精神而勇于献身的人。</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焦裕禄精神是焦裕禄和张钦礼并肩战斗的友谊之果。《兰考长歌》特别记述了焦裕禄与张钦为了同一目标而紧密合作的故事情节。从焦裕禄刚到兰考就带着困惑敲开张钦礼的房门,二人深夜长谈共商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的良方,到焦裕禄临终前拉着张钦礼的手,“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后把我埋在沙丘上,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永别嘱托。从焦裕禄逝世四十周年纪念日,张钦礼的家人主动改变张钦礼的安葬日期,到焦裕禄的长女焦守凤,在张钦礼墓前,“张叔叔,是你介绍宣传了我爸爸的事迹和精神,是你带领兰考人民治服了沙荒、盐碱、内涝“三害”,完成了他生前遗愿”的含悲倾诉,足以说明焦裕禄和张钦礼真正是患难与共。书中还记载,张钦礼是在焦裕禄同志的一再挽留下继续留在兰考工作的,他为了支持焦裕禄同志实现治理“三害”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的抱负,心甘情愿的辞去县长职务,只任县委副书记。同时,张钦礼与焦裕禄之间的友谊也是在治理“三害”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在狂风暴雨雨天气里,二人总是一道下去查看灾情,他们在遮天蔽日的风暴中一道追查风口,在滂沱的大雨中一起查探洪水流向,在激流湍急里共绘治理方案,真可谓风雨同舟。在焦裕禄逝世后,张钦礼为了完成班长的未竟事业,心中始终铭记“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的铮铮誓言。数年中,他发扬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向全县发出“向黄河夺粮”的号召,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实施引黄灌淤,防洪固堤,翻淤压沙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在一次加固黄河大堤的会战中,身为地委书记兼县委第一书记的他,与数万民工一起日夜奋战,抬土筐,喊号子,最终累得眼前一黑,昏死过去,经紧急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不夸张地说,张钦礼不仅仅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现者,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最好践行者。</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兰考长歌》是一部创业史。他以黄河最后一道弯处为背景,以弘扬焦裕禄精神为主线,高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旋律,生动披露了兰考县广大党员干部同心协力,治理“三害”的战斗历程。读《兰考长歌》后拓展了对焦裕禄精神的思考空间,客观地说,焦裕禄是那个年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化身,是兰考县一个英雄群体的代表。焦裕禄作为班长,在工作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同时也非常注重问计于战友,问计于群众,进而迸发出极大地集体领导力量。如焦裕禄在风雪夜带领县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火车站察看逃荒灾民,不仅彰显了焦裕禄心系人民的高尚情操,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县委一班人进行亲民爱民思想教育的高超领导艺术。作者不仅记述了焦裕禄活着时,广大党员干部在焦裕禄同志的带领下无怨无悔拼命工作状况。同时,更多更鲜活地介绍了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他的战友张钦礼、潘子春、卓兴隆,樊哲民、杨捍东、蔺永沛、张明常、张先志、刘俊生等一大批同志,不辱使命,不负嘱托,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而不懈奋斗的动人画面。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时期兰考县的干部群众不仅是一种鱼水关系,更有着冲天的干劲。你看那治沙荒,追风口时的沙吼人啸,那驯黄河,固大堤时的嗨嗬、嗨嗬!你看那战胜“三害”后百里平原卷起的滚滚麦浪,还有那网格化、园林化,如诗如画的农桐间作……读来无不使人倍震惊、震撼与振奋!那画面展现的是兰考人民在共产党人领导下愈挫愈勇的性格和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折射的是一个创业的群体、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一个党执政为民的形象。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兰考县一举成为了全国泡桐示范县,全国棉花生产先进县,粮食产量由过去的一百多斤,甚至几十斤,上升到亩产800多斤,高的上千斤,那是焦裕禄他的战友带领兰考全县人民数载奋斗的结果,是焦裕禄精神的结晶!</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兰考长歌》还是一部颂党初心的悠悠长歌。作者采用纪实的手法,有真姓实名,有时间地点,有具体数字,有感人画面,生动地记述了张钦礼胸中装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伟大情怀。&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钦礼同志一生充满传奇。他15岁参加革命,相继担任过五任县长,有着三次落难又三次被周总理救出的特殊经历。这些铸就了他终身牢记初心,亲民爱民的情结。他在担任地、县领导职务期间竭力为民造福。曾先后两次把组织给自己配备的工作用车卖掉,用来生产救灾。他在因反对浮夸风被打成右倾期间,冒死为民请命,从而拯救了河南,特别是兰考县无数人家的生命。。</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读着《兰考长歌》感到党的优良作风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张钦礼虽然命运多舛,但清正廉洁,不改初衷。在被打成右倾落难时,他因接济其他穷人,自己险些被饿死。在右倾平反复职后,他将补发自己给的三年1246元的工资,全部作为党费上缴用于救助灾民,而爹娘在他落难期间所欠下的几百元的债务却分文没还。你敢相信吗?身为县委书记,他的战友,还是家里的救命恩人想让帮几袋化肥,他硬是好言相劝不给办。你敢相信吗?县委书记的妻子本该正常提拔,被其知道后,他硬是从名单上划掉。你敢相信吗?县委书记的父亲不远百里来了,在吃饭时同样到食堂排队交饭票。你敢相信吗?县委书记的儿子新婚从部队回来探家,他却把儿子留在防洪工地与自己一同参加会战吗?人非草木,谁无亲情?这里闪烁的是一个共产党人克己奉公的思想火花。</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钦礼心地坦荡,从善如流。多年中,受他救济救助的困难家庭数不胜数,经她关心抚养成长的孩子不计其数。每每读到、听到这些,无不使人泪溢眼眶。他作为一个正在接受劳动改造的人,当得知他家穷的难以度日时,不顾身患重度浮肿,将自己仅有的几个保命钱补贴给人家。他身为县长,在大年三十,冒着大雪帮讨饭人背上讨饭袋子去寻找到亲人过年。他身为县委书记,在碰上残疾儿爬着看护麦子时,他亲自联系、亲自送到兰考、开封等几家医院医治。他虽是耄耋老人,在遇到人家的孩子中毒急需抢救时,主动让停下车亲自将其送往医院,并亲自在街上向路人作揖寻求帮助。他作为一个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人,当病友治病遇到困难时,还安排儿女将自己治病的钱划转给人家......。这些虽然是张钦礼同志扶危济困的冰山一角,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毫无自私自利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掩卷《兰考长歌》思考颇多。焦裕禄与张钦礼曾有着共同的经历,他们都经历过革命战争的洗礼,一个是烽火硝烟中的淮海支前模范,一个是死里获生的抗日游击队员。他们又都为同一信仰而生,前者创造和凝聚了焦裕禄精神,后者发现和继承了焦裕禄精神。但二者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命运。一个是抱憾而去,一个是饮冤而终。捧着《兰考长歌》,想到焦裕禄墓前那高耸的汉白玉碑,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党员领导干部前去拜谒;想到张钦礼坟前那上百座石碑,每年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前去祭奠,顿时悟道,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党心、初心、民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焦裕禄为全党留下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张钦礼给万民留下了永传的精神口碑。应当说,那“丰碑”和“口碑”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当该倍加珍惜。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活动中,坚持把焦裕禄这个响亮的名字与他曾带领的英雄群体联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唯物史观。</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时代呼唤焦裕禄,也呼唤张钦礼,而《兰考长歌》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祖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但愿有更多的党员干部,更多正在读书的孩子们都能来读读此书,相信一定收益无穷!</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附词二首:</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沁园春·发现焦裕禄</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巍巍焦桐,大地根植,九天吼风。忆旧年兰考,飞沙卷地;大河湾处,涝碱汹空。赴命焦公,死生度外,四百余天燃烈熊。魂归里,与人民共奋,绩业千彤。 英名何以长虹,托央记,穆君情万衷。有张公倾诉,柴家泪供。人民呼唤,万世碑丰。背后英雄,扶丧挥泪,除害为民上弩弓。叹留憾,盼更新发现,正义巅峰!</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水调歌头 十万百姓迎君还</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寻兰考大地,看巨变桑田。难忘曾昔,焦张齐力改穷颜。饮露餐风盖雪,除涝伏丘治碱,寒夜访民安。旗帜高擎起,千难志渝坚。 天出变,人生患,著悲卷。乾坤垂首,十万百姓迎君还。泣泪牵魂动地,哀念撕心震宇,城巷汇人山。世间善和恶,仰面问苍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