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导读】近日,《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引发热议。方案明确,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改进调研方法,以上率下、作出示范。有评论指出,大数据时代,了解民生民情的渠道很多,但依然有必要到基层一线去、到百姓身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本文作者吕德文教授有着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他分析了当前基层治理的怪现象:越来越多部门依赖现代技术开展公共治理,比如卫星监测,上级发一个图斑,下级就得整改。技术霸权之下,基层沦为“填表员”,不容解释成为技术治理的最大特点。掌握技术的第三方更是代替上级,与基层做交易。而在“无事找事”的清单报表之下,在“草木皆兵”的上级检查之下,在“刻舟求剑”的制度设计之下,基层心力交瘁,变成“认项目”、“认经费”的考核机器,以点带面变成了以点“代”面,群众只盼着自己的村成了“点”,才有资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基于此,作者给即将大兴调查研究的领导干部提出十条建议。例如:调研需要实地观察和访谈,不可搞成工作检查,不能搞成“不说实话”的座谈会,也不要找助手代替调查、代写报告,更不应把做调研的机构变成领导秘书,放着本职工作不干,替领导写稿。他认为,只要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群众交心交朋友,他们会跟领导说实话。而且基层多的是聪明人,也可以帮忙分析问题。但基层最怕的是,领导了解真实情况了,反过来说基层的不是。调查研究也不是非要解决问题,有时候反倒会把提问题的人解决了。调查研究,关键是领导干部要改掉过去不良风气,真正接地气地了解基层所思所想,让党内的学风文风更为实事求是,这就是最大的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大兴调查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给领导干部提十条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笔者从事调查研究工作多年,也刚刚从调查现场回来,结合自己对调查研究工作的体会,以及对基层的了解,给领导干部提一点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调研方法简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什么问卷调查、大数据之类的,没必要专门弄。网络调查就更不能搞了,那是懒惰。有些数据不用专门调查,统计局和各业务部门都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调查主要用实地观察和访谈法就行。这两个方法,技术上没什么门槛,就看用不用心。要是用心,和基层干部群众交心交朋友,他们会跟领导说实话。并且,基层多的是聪明人,也可以帮忙分析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实地观察很重要,一定要到现场,办公室座谈会是不够的。当然,有些现场是经过布置的,也别过问,布置了的现场也是现场,也很能说明问题。再挑几个没有布置过的现场去看看就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别把调查搞成了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调查的核心是态度,不是方法。真的,领导如果真想调查,很简单的。现在交通都方便,找个熟人也不难。从党委政府层面,调查要分配任务,选取专题,这个可以。但从某项具体调查的开展来说,不能搞成活动。调查是特别简单的事情,下去就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别让基层搞接待,别给他们布置任务,他们挺烦的。“四不两直”是挺好的,但搞突然袭击也没必要。到了现场,谁在谁汇报,遇到什么就是什么。主要是,要和基层明事理的人聊聊。一般而言,主要领导肯定了解情况,分管领导也懂。三两个人谈一谈就好,人多了,搞座谈的效果就差。别让人准备,不需要稿子。聊到哪里算哪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调查的核心不是数据和资料,而是围绕数据和资料的讨论,得了解基层的真实看法。简单说来,在调查研究中,领导只是调查员和研究员,平等交流,探讨问题,把调查搞成问题解析会和学术讨论会最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亲自调查,亲自写调查报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怕的是,领导带着几个助手,浩浩荡荡的,领导只是出个面,事情都让助手去弄。这个搞法挺无聊的。助手只是助手,不能代替领导的工作。领导的思想、想法和经验,都比较丰富,自己弄,确实是对工作有帮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领导要是不懂制作图表,可以让助手帮忙,但领导总会写字吧?还是自己写吧。一篇报告,几千字可以,几万字也行,关键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说到底,调查的过程也就是研究过程。现如今,高校里也流行一个不好的现象,调查都让学生去干,学生把调查报告写好了,然后老师自己来加工。这种不好的学风,还是别污染社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调查是研究,不是工作检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基层最怕的是,领导一调查,把真实情况了解了,反过来说基层的不是。这没必要。哪怕基层真有问题,领导也得有点职业道德,别吓唬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况且,就笔者长期的调查经验,基层有问题的情况不多,即便有,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查服务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解决提问题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觉得,领导干部还是要有几个基层朋友,他们会提供不一样的视角。领导有什么疑惑,对情况不了解的时候,随时能够和人电话联系,探讨基层实际,这是最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五、调查研究不要依赖于专门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些层级和有关部门,都有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但这些调研室、研究室之类的,基本上都不搞调查研究,而是给领导写稿子去了。这个部门的职能异化,特别值得总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个人建议,领导干部的这次调查研究,就先别依赖于这个部门了,他们任务已经够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要一劳永逸解决调查研究的问题,那就让这些部门回归原来的职能定位吧。让这些机构专司调查研究工作,为决策提供咨询,为领导充当参谋,而不是成为领导的秘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六、大兴调查研究主要是反形式主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党是有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的,但历史上的几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都是因为党内出现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过去一些年,基层到处充斥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中央几次发文,似乎也没彻底解决。乃至于,笔者觉得现在的基层治理存在十大怪现象(请看本文延伸阅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吧,大家都不指望调查研究能解决具体问题,但如果通过大兴调查研究,改改过去一些年的不良风气,让领导干部更接地气一些,也算大功告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七、比照党内经典文献写调查报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主席的许多调查报告都是党内的光辉文献,指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很多第一代领导同志都有好的调查报告,我们至今在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笔者的专业视角看,这些报告未必有多复杂,看上去也很“土”,没有学院派的条条框框,但学术质量却是顶尖的。说这些调查报告是社会学调查的经典范本,一点都不为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所以,领导干部写调查报告,主要的教材应该是党内文献,而不是别的。立意高远、文风直白、田野灵感,鼓励每个领导干部有自己的风格,千万别又搞出千篇一律的公文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八、调查成果转化随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尽管中央的通知里说调查要有问题导向,希望调查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笔者觉得,调查研究本身就是成果,让领导干部接地气,让党内的学风文风更为实事求是,这就是最大的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调查报告主要还是领导干部自己看,和同僚之间多多交流,也就挺好的了。如果能够以文会友,经得起基层干部群众的检验,让基层诚心说一声领导接地气,那就挺好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九、调查研究还是要回应基层的呼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基层的呼声未必对,但很真实。呼应基层,并不是说一定要解决基层关心的问题。而是说,基层的所思所想,领导得掌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些基层反映的问题,是政策不科学导致的,有些则是基层认识不够,工作不扎实导致的。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是新问题新情况,得要区别看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个人觉得,领导干部还是要跳脱自己的视野,多接触一下烟火气。很多社会问题,政府都未必关心,甚至也不是政府职责,但了解了解,有利于决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但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调查就是最客观真实的。所以,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很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现在的很多决策,都依赖于政府内部的信息报送系统,还有就是其它机构的信息渠道,公开的深度调查报告,都很稀缺了,这不是什么好现象。领导干部大兴调查研究,那些有调查研究职责的研究机构、媒体等,更应该有扎实调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现在的信息领域,充斥着各种经验创新的吹捧,也充斥着修辞堆砌,充斥着假大空,连中文领域的人工智能软件都学会了套话和废话连篇的官样文章,这个现象还是早点改变为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本文引自今日头条——湖光秋水2023年3月24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