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胜好课堂”建设之数学“备-教-学-评一体化”预约教研员入校指导暨双选提升课大赛活动报道</span></p> <p class="ql-block"> 草长莺飞,杨柳苏醒。在这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日子里,东胜区第八小学分校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于3月23日特邀教研中心刘勇老师亲临学校指导,聚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解决课堂教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高娜老师在三(1)班执教《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高老师在课堂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学生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发展。教学时,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扩大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张慧老师在四(2)班执教《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张慧老师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学习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直观到规律,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张慧老师先讲乘法交换律,再讲结合律,因为乘法交换律在学生以前的学习中都有渗透,而乘法结合律的生成也有赖于乘法交换律,所以先讲交换律可以以旧引新,为学生下一步学习结合律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王卓力老师在六(1)班执教数《圆柱的表面积》。在本节课中,王卓力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买蛋糕)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多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积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孙妍老师在六(2)班执教《圆柱的表面积》。孙妍老师在课堂中抓住联系点,迁移旧知探新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求圆柱的侧面积的问题,逐步把学生的学习关注点聚焦到圆柱的侧面积上来,提出问题后,重点是启发学生回忆过去学习中遇到类似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进而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就是要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制作圆柱的过程,从而比较自然的想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长方形,个别的可能会想到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当然这节课中间没有学生在发言中提到这样的思路。然后再去求出它的面积,整个过程是想沿着学生的思路逐步的去推进,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实现水到渠成地归纳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听课活动结束后,数学组老师展开了评课活动。听课老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教材的研读、教学设计的研磨、学生的活动形式、教师的教学功底等不同侧面,就此次四位老师的公开课予以详细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授课教师虚心聆听并做好研讨记录,为之后的教学做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积极准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刘勇老师对这次四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同时还为数学老师们带来了“备-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习的有效路径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最后,苏校长对本次活动做出了总结性发言并提出教师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一节好课一定有着清晰的、可观可测的学习目标,更应有着围绕目标设计的具体评估任务,且师生都向着学习目标开展教和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自精合练教学模式为抓手,板块式的推进评估任务(即学生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学教评一致”,从而实现“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课堂变革,因此老师们一定要在理清“学教评一致性”专业化备课的思路后再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希望老师们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将专业化的备课理念运用于实践,探索备课专业化,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