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帮助广大政法“五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积极投入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本美篇公众号以专题形式同大家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一书,带领大家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p> <b>九十一、为什么要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b>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明确把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从政治和战略全局高度深刻理解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扎实抓好各项举措的有效落实。<br><br>新时代10年来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取得重大成就。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探索走出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的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就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推动顶层筹划显著加强,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创新实践逐步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军事人才培养、国防动员等方面协作深化拓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迈出扎实步伐,有力促进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实践证明,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必须深入持久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br><br>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新机遇,也使我国发展和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要完成好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需要不断提升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提供可靠支撑。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军事革命加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大战略投入,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物交叉、微纳材料等领域展开激烈角逐。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融合国家各领域战略布局,整合各方面战略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战略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汇聚起国家战略优势,在激烈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br><br>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恩格斯讲,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物质基础。国防和军队建设只有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协调,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植根于我国日益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从战争的维度看,战场上的对抗不仅是军事体系间的较量,而且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谁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系统整合,谁就能够赢得军事竞争优势。只有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才能促进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打通国家综合实力向先进战斗力、体系对抗力的转化路径,保障人民军队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br><br>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宽、范围广、内容多。要高标准落实党的二十大相关战略部署,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高。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关心国防、支持强军事业的浓厚氛围。 <b>九十二、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b>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这一重大论述和宣示,科学回答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br><br>根据香港、澳门基本法,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反中乱港势力猖獗,肆意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2019年“修例风波”更使香港一度出现最严峻的局面。两年多来,中央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重大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香港社会高度关注会不会继续实行“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前途命运如何。国际社会对此也十分关心。继2022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向国内外宣示“一国两制”方针必须长期坚持,回答了事关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这一重大宣示,锚定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历史坐标,指明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发展方向,筑牢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坚实根基,极大增强了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事业的信心和决心。<br><br>“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符合各方利益、能够实现共赢的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一定会越走越稳越好。第一,“一国两制”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阔征程,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受益者。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好制度。第二,“一国两制”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回归后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澳门经济、社会、政治等各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方面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保障居民的根本利益和福祉,香港、澳门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第三,“一国两制”符合国际社会利益,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港澳回归以来,各国投资者和专业人士继续在港澳投资、经营、提供专业服务,并通过港澳进入内地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也是“一国两制”实践的受益者。另外,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br><br>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坚持“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发挥香港、澳门优势和特点,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加快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深化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坚决打击反中乱港乱澳势力,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b>九十三、怎样理解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b>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港澳同胞的爱国精神,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提出“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这在港澳工作中尚属首次,极大深化、扩展了港澳统一战线的内涵、外延,是港澳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发展,为“一国两制”条件下如何做好新时代港澳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br><br>统一战线是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大法宝。“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很重要的经验也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大合作,打造强大有力的统一战线。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和日趋激烈的斗争,更要加强港澳统一战线建设。新时代港澳统一战线工作必须以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为核心,弘扬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局面。<br><br>第一,必须把全社会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国两制”方针上来。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的鼎力支持。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怀疑,凝聚各方面对坚持“一国两制”最大的共识,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既要坚定不移,确保不会变、不动摇;又要全面准确,确保不走样、不变形。中央近年来采取的一切重大举措,其目的都是更好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根本不存在任何动摇或者改变“一国两制”的问题。<br><br>第二,进一步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这是建设“一国两制”统一战线的核心。爱国爱港爱澳力量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主力,爱国者治港治澳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港澳统一战线必须以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建设为核心和基础,并使之不断发展壮大。要进一步加强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建设,特别要关心青年爱国者的成长成才。<br><br>第三,必须坚持“五光十色”,不搞“清一色”。在爱国爱港爱澳旗帜下,不断扩大团结面,提高包容性,增强凝聚力,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最大程度拉长政治包容多元的半径,画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港澳同胞奔向美好生活这个符合港澳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圆。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表示:“香港居民,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信奉什么理念,只要真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只要热爱香港这个家园,只要遵守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都是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都可以出一份力、作一份贡献。”任何港澳人士,不管属于何党何派、有何不同政见,只要爱祖国爱港澳、认同支持“一国两制”事业,都是建设港澳的积极力量,应当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br><br>第四,争取更多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认同和支持。很多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与香港、澳门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华儿女,只要他们认同、支持港澳“一国两制”事业,认同一个中国、一个民族,也都是“一国两制”事业的积极力量,是我们团结合作的对象。<br><br>第五,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故事,广泛争取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支持。“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支持“一国两制”事业、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国际友人表达了衷心感谢。2019年香港“黑暴”肆虐,不仅损害香港、中国的利益,也损害各国在港利益,损害各国投资者和各国在港居民的切身利益。香港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开展经济、金融、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愿意继续与各国分享“一国两制”带来的红利和机遇。“一国两制”是各相关方最大的共识和公约数,大家都是受益者,都应该成为“一国两制”事业的贡献者和坚定捍卫者。 <b>九十四、如何理解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b>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就对台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重大政策主张,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时代命题,具有重大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新时代对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br><br>第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时、势、义都在支持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力量这一边。<br><br>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这既充分考虑到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治久安。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建议,充分照顾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务实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br><br>第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核心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反对任何曲解、否定、污蔑“九二共识”及其核心要义的言行。<br><br>第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持续完善相关制度性安排。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率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不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逐步落实同等待遇,增进同胞亲情福祉,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铸牢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厚植和平统一坚实基础。<br><br>第五,坚决粉碎外来干涉和“台独”分裂图谋。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坚决反制外部势力打“台湾牌”,坚决反击任何外来干涉。“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依法严惩“台独”顽固分子,不给“台独”分裂行径留下任何空间。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是不得已情况下作出的最后选择。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重大事变的充分准备,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br><br>第六,团结台湾同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想,同样承载着台湾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像为大陆百姓服务一样造福台湾同胞。希望台湾同胞深刻认识统一才是福、才是台湾的最终归宿,“台独”是祸、是绝路,顺应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积极参与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进程当中。 <b>九十五、为什么说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b>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这可从以下6个方面来理解。<br><br>第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进程中,追求统一、反对分裂一直是主流价值观,深深融入民族的精神血脉。搞“台独”分裂,根本过不了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这一关,改变不了自古以来两岸一家一国的历史事实和真相,更改变不了台湾与大陆终归统一的历史和时代大势。与所有国家、民族一样,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享有实现自己国家统一的权利,这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剥夺,也剥夺不了的。<br><br>第二,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才能彻底清除“台独”分裂隐患,使两岸同胞彻底摆脱内战的阴霾,为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永久和平;才能彻底避免台湾再次被外国势力侵占或者控制的危险,并真正解除对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发展、复兴的最大威胁;才能更好凝聚两岸同胞力量,建设共同家园,实现民族复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和势决定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br><br>第三,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维护亚太和世界和平的需要。“台独”不仅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而且始终是亚太地区和平的重大祸患和障碍,并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恢复中国国家统一的正常状态和本来面貌,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给全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br><br>第四,“台独”分裂势力抗拒统一不会得逞,外部势力阻碍中国统一必遭失败。民进党当局的谋“独”行径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危害台海和平稳定,破坏和平统一前景,挤压和平统一空间,是争取和平统一进程中必须清除的障碍。包括广大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根本利益的决心不可动摇、意志坚如磐石,这是挫败一切“台独”分裂图谋的根本力量。搞“台独”分裂抗拒统一,根本过不了14亿多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意志这一关,中国人民绝不会吞下国家分裂的苦果!外部势力干涉是推进中国统一进程的突出障碍。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会在外来干涉的压力面前退缩,决不会容忍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到任何损害。“挟洋谋独”没有出路,“以台制华”注定失败。<br><br>第五,国家发展进步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关键因素。4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经济、科技、国防实力的持续增强,深刻影响着台湾问题的解决,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带来了巨大机遇,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有力牵引着两岸关系沿着统一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行,有力推动着祖国统一进程。无论何党何派在台湾掌权,都无法阻挡祖国大陆继续发展进步的良好态势、无法改变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更无法改变祖国终将统一的历史和时代大势。<br><br>第六,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和神圣使命,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从未改变,也绝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b>九十六、怎样理解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b>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这段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体现了看待世界格局及其演变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是理解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主张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变革期。环顾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冲突战乱此伏彼起,乌克兰危机久拖难决,极端天气危害全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危机重重,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通货膨胀蔓延,世界上问题成堆;深层次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主义抬头,国际协调和全球治理不畅,全球性难题层出不穷,全球治理赤字日益加剧;从根源上看,作为世界最大发达国家的美国,在全球治理需求激增的情况下不仅严重缺位,而且为维护其单极霸权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四处拉帮结伙、挑起事端,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乱源和麻烦制造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客观辩证看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的动荡变革。问题在动荡,希望在变革;局部看问题,全局观大势;当下历难事,长远谋发展。当今世界变局乱局只是其表象,而其本质则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发挥作用,是国际力量对比在发生变化,是旧秩序的根基在发生动摇、新秩序在萌芽生长。从全局和长远看,国际力量对比“东治西乱”、“南升北降”是大局大势,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大局大势,经济全球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大局大势,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是大局大势,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共存共荣是大局大势,保护地球家园、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大局大势。任何旧秩序都有其既得利益者,任何大趋势都会受到旧势力的竭力阻挠和破坏。变革难免会伴随动荡。立足大局大势,我们要坚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的信念。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加剧了国际乱局,同时也加速了世界格局变革进程。这是一体两面,应该辩证认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始终明确当前抉择对世界格局演变和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影响。各国人民是世界历史的主角,世界何去何从最终取决于各国人民作出的选择及其形成的合力。当前形势下,世界再次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开放还是封闭、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合作共赢还是冷战对抗等重大历史性抉择。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既要在这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发展自身,又是推动世界走向美好未来的最大正能量。我们将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多极化世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践行新安全观,维护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搞结盟对抗、拉排他性的小圈子,反对对他国搞“颜色革命”、“民主输出”,反对以“绿色壁垒”对他国发展卡位、搞双重标准。总之,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我们要认识和把握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互动变化,捕捉新机遇,定位新角色,创立新优势。”</p> <b>九十七、为什么要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b>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宗旨,也是理解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布局的“金钥匙”。<br><br>广交朋友是中国外交的不变使命,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志,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外交政策宗旨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周边友好国家积极响应,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成为新中国外交70多年始终不渝的原则基础,也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始终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不以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划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之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把世界的“蛋糕”做大,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是中国处理同别国关系的基本立场。<br><br>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必须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大国关系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稳定。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为我国发展创造有利外部环境,首先必须处理好大国关系,推动大国和平共处,维护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实现大国关系均衡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世界格局至关重要的是中美关系。中美能否合作,直接决定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走向。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问题,是美国对华战略错判,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对中国发展无理打压遏制,严重损害两国关系和双方共同利益。美方的错误行径必然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有力回击。事实证明,中美对抗,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要遭殃;中美合作,则全世界都会受益。要巩固和发展同俄罗斯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坚持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各大国协调和合作,共同给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注入正能量、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br><br>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首先必须确保周边安全稳定。长期以来,我们经略周边成效显著,周边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态势良好,利益融合日益加深,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周边还有不少热点难点问题,外部势力加紧插手挑拨,唯恐天下不乱,维护周边安全稳定责任重大,容不得疏忽大意。我们要始终把周边外交放在首要地位,深化利益交融和民心相通,不断增进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把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做深做实。<br><br>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必须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重要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历来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独立、维护主权、谋求发展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发展中国家的朋友们“抬”进去的。我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都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最可靠的兄弟和朋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一如既往巩固和加强外交政策基础,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定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加强南南合作,维护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携手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br><br>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各方面对外交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开放的政党,一贯主张各国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着来办。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多次举办各国不同主张的政党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高层对话会等,为促进世界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愿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加强对话、交流、合作,推进各领域各方面友好交往,为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b>九十八、怎样理解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b> 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关系中保护主义盛行、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滋长、政策协调日益艰难、全球治理严重缺位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宣示,“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国坚持开放发展的一贯主张,给面临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困扰和滞胀威胁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束催人奋进的暖光。<br><br>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带来复杂影响。近年来,个别国家以国家安全为名大肆干扰国际经济交流合作,掀起一股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对他国产业和实体肆意打压,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扰乱了正常国际经济秩序,对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威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br><br>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40多年来,中国依靠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是开放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开放发展的维护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尽管近年来开放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对华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骤然上升,但中国开放发展的意志始终没有动摇,脚步始终没有停歇,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不断扩大,自由贸易港开放度不断提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交易会等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突破6万亿美元,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带了好头。<br><br>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贸易增速长期低于世界经济增速,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拖累因素,其背后与各国政策内顾倾向加剧、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盛行等有很大关系。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搞得好,什么时候世界经济增长就顺利。中国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正在推动双边、区域、多边领域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2022年1月1日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形成了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我们同时还在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以前极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个别发达国家,现在为维护自身霸权,肆意挥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大棒,滥用单边制裁、“长臂管辖”,让全球经济秩序蒙上阴影,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威胁和障碍。我们要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必须在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的同时,同各种逆全球化的政治操作进行坚决斗争。<br><br>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给予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是二十国集团中对发展中国家缓债免债规模最大的国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担当。 <b>九十九、为什么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b>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这段重要论述层层递进、鞭辟入里,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指明了这个动荡变革的世界走向光明未来的正确方向。<br><br>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关联程度前所未有,各国人民前途命运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动荡变革成为常态。面对这种局面,国与国如何相处,是争权夺利、恶性竞争、兵戎相见,还是开放包容、同舟共济、合作共赢,两种选择的结局截然不同。前者必然重演你死我活、兵连祸结、文明浩劫的历史悲剧;后者则需要树立“天下一家”理念,放下成见,携手合作,为建设美好世界共同努力。<br><br>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提交的中国答案。这个答案植根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着眼于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符合人类文明进步根本方向。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这是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唯一正道。<br><br>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世界之大,矛盾难免,差异必然,只有平等相待、以理服人,而不是威胁恐吓、强加于人,才能和睦相处、和谐稳定;以别人的不安全来追求自身安全永远不可能安全,只有大家都觉得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用别人的血汗来积累财富不可持续,只有大家都发展,发展才能持久;文明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只有一种色彩,只有尊重文明差异、保护文明多样,才能多姿多彩、互学互鉴、美美与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各国都摒弃狭隘的一己私利和种种算计,不搞双重标准,真心实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呵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br><br>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统一,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9月21日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来的,强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要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来的,系统阐述了中方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立场主张,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要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这两大倡议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要联合世界一切正义力量,推动这两大倡议落到实处,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造福世界各国人民。<br><br>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进步理念,凝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价值遵循,是习近平外交思想重大成果,必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b>一百、为什么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b>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确保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沿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前进。<br><br>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章和宪法予以明确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我国的国体、政体决定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居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才有主心骨;党领导得好,国家才好,人民才好,民族才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讲必须靠党的坚强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团结凝聚起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br><br>第二,党史和新中国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10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蕴含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的必然逻辑。<br><br>第三,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必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完成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关键在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好全体党员作用。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统筹两个大局,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 class="ql-block">文字来源 | 《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