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理性的人从来不忌讳谈及死亡,理性的老人对自己身后事的从容安排更显睿智。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琼瑶。 曾写过无数言情小说的琼瑶阿姨,如今已是81岁的老人了,但她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清晰。写过《匆匆,太匆匆》的琼瑶和少女时代看过《匆匆,太匆匆》的我们,心中都不由得慨叹,时光匆匆,岁月太匆匆了,转眼间,我们都走过半百人生,像《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一样,匆匆赶赴西天的路上了。 不惧死,从容谈死的人,琼瑶是其中一个。她向儿子和儿媳交代自己的身后事,果断、理性,让我深有同感,令人相当佩服。 要是真的到了那一天,琼瑶坦然说:这漫长的人生,我没有因为战乱、贫穷、意外、天灾人祸、病痛……种种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 我的叮嘱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时让我作主,万一我不能作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 </p><p class="ql-block">二、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p><p class="ql-block">三、不论什麽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著!</p><p class="ql-block"> 四、同上一条,不论什麽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p><p class="ql-block"> 五、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一旦停止心跳了,合上双眼了,琼瑶这样看身后事:“死后哀荣”是生者的虚荣,对于死后的我,一点意义也没有。 下面我要叮咛的,是我的“身后事”!</p><p class="ql-block"> 一、不要用任何宗教的方式来悼念我。</p><p class="ql-block"> 二、将我尽速火化成灰,采取花葬的方式,让我归于尘土。</p><p class="ql-block"> 三、不发讣文、不公祭、不开追悼会。私下家祭即可。死亡是私事,不要麻烦别人,更不可麻烦爱我的人——如果他们真心爱我,都会了解我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四、不做七,不烧纸,不设灵堂,不要出殡。我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但求干净利落!以后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为我早已不存在。何况地球在暖化,烧纸烧香都在破坏地球,我们有义务要为代代相传的新生命,维持一个没有污染的生存环境。</p><p class="ql-block"> 五、不要在乎外界对你们的评论,我从不迷信,所有迷信的事都不要做!“死后哀荣”是生者的虚荣,对于死后的我,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不要“死后哀荣”!后事越快结束越好,不要超过一星期。等到后事办完,再告诉亲友我的死讯,免得他们各有意见,造成你们的困扰! 对于生死,琼瑶看得非常透彻,她说:人生最无奈的事,是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好多习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观念锁住了我们,时代在不停的进步,是开始改变观念的时候了! 长寿是福,但没有生活质量的长寿并不是很多人的愿望。我国著名大文豪巴金晚年就曾经无奈地感叹:“长寿是对我的折磨。”欲死,早点见到早逝的爱妻萧珊,但天不从人愿,亲人也不肯放弃拯救和延长老人的寿命,鼻子插胃管,把气管切开,用上呼吸机。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读者不同意。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让巴老的暮年充满了唏嘘。相比之下,琼瑶阿姨就活得潇潇洒洒,自己牢牢掌握着自己生死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对死的看法和做法也十分透彻十分理性。 对待频临死亡的老人,作为儿女和亲人,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孝”?真的值得深思。于人眼中,于己心中,道德评价和实在感受往往不同,“人道”的做法就是想当然的“孝”吗?竭力抢救竭力延长寿命与放弃治疗安然去世,两者之间的冲突,两者之间的取舍,大家都能想明白吗?随着我国现代文明程度的逐渐加深,安乐死虽然未能成法,但相信这个已是越来越多人的心声和呼唤。与其无尊严无质量的活着,与其百般忍受疾病的痛苦折磨,能使用医学上的手段实现安乐辞世,实在是一种莫大的福气来的。只是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要完善,避免有人趁机谋财害命。 作为医生,他们明白药物和医疗手术的局限性,以及它们给患者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摧残和巨大的痛苦。所以,他们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大多数人选择了生活品质。 如今,临终关怀越来越被医学界和志愿人群所重视,健康的人生固然可贵,到了最后要告别尘世的时候,也许,最圆满的人生的,也正如人们所总结的12个字: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