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原曲

神话

<p class="ql-block">“原是一点神功均蒙厚泽,曲成十方民命共乐丰年。”&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原曲,这是一个充满传说和故事的村庄,这里有龙王爷护佑一方平安,有娲皇圣母行宫造福为民,有马王庙能知前预后……更为奇特的是,村庄像一条在大海中游动的大鱼,村北为鱼头,西南部的老君堂尤如鱼的背鳍。南端的庙坡券和西南部的庙底下券,两券规模较小,相距不远,尤如鱼在摆动着尾鳍。偶有风来,大街小巷的相互连接微微摆动,使这条鱼鲜活灵动了起来。这条鱼必是要依水而生,历史上也曾留下与水有关的村名“源曲”,村前清漳河水浩浩流过,村后山中常年清泉不断,村中有一条暗渠贯穿整个村庄,鱼依着水,水养育着人,千百年来村里人畅游在这条鱼型古村里生儿育女,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原曲村历史悠久,北齐立国时就有此村,唐时初具规模,明清时期,村庄达到鼎盛,延伸出以村内十眼井为中心划分十个居住区,称“十方十井”。是中国第四批传统古村落之一,主要建筑布局有“三寺九庙十八堂”之说。站在村北真武阁下,券门上“镇漳”二字威武雄壮,阁楼上玄武大帝镇守一方,震慑漳河,不可泛滥。穿阁而过,是村中主街德盛街,这条街是古时重要的商贸集地,也是去往东路的必经之路。四米左右宽的街道,恰到好处,不拥挤,不逼仄。石滚石磨石碾子、古屋古墙古店铺,古色古香。脚下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四个大小合适的铜钱组合地砖,装饰着石板街,行走在上面,感受富庶的同时,也不至于掉进钱眼里不能自拔。</p> <p class="ql-block">多少年前的今天,来来往往的商旅带着大量的货物在这里周转,再通过林州转向河南、山西等地,甚至通向更加遥远的地方。大到骡马牲畜、板笼箱柜,小到针头线脑,还有游街串巷的货郎担、小炉匠、磨剪子戗菜刀吆喝声此起彼伏,置身其中,似乎看到面带喜色的商人擦肩而过,讨价还价的双方斗智斗勇,嬉笑打闹的孩童穿街走巷…</p> <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时空变幻,近代交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条古驿道逐渐被废弃,如今只剩下远古的遗风在缓缓地吹着,我们跟着这阵遗风把目光停驻在秦氏祠堂上。这是一座全县保存最为完好的秦氏祠堂,门楼简约大气,两旁石制迎风刻有书法名宿张家俊所书的家训:“岂徒拜跪趋跄体先志守先规方是敬宗尊祖,不在富贵贫贱做好人行好事乃为孝子贤孙”,书体丰厚雍容,苍劲有力。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四合院,坐东朝西,为土木结构。秦氏家族自秦川迁入原曲后,涌现出举人、进士、解元、驸马等有影响的人物,他们都是秦氏家族的骄傲。这座建于民国9年的祠堂用它的恢弘大气诉说着对祖先的崇拜,祖先荣耀的发扬,都是它在这里屹立百年岿然不倒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nbsp;&nbsp;村里现存明清老宅150多处,这些古建筑群大都朴实无华,质朴的建筑和石庭上寓意深刻的雕刻,都让这些建筑群少了华丽之资,却多了书香之气。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迎来送往八方来客,物资的繁盛富庶,并没有让他们骄傲自满,他们更加严于律己。为了约束村民和来往商旅,设立了村规民约,禁赌碑和禁牧碑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至今仍有匡正祛邪的警示作用。“家中至宝勤和俭,世上良图耕与读”等家训楹联比比皆是,楹联督促着后世子孙的行为处事,这些性情的修养,使得村人内在和外在都透着智慧和旷达。</p> <p class="ql-block">&nbsp;这是一个崇尚文化的古村,早在宋代,就建有洙泗书院,洙泗书院本是中国书院的源头,2500年前最早位于山东曲阜,为儒家文化源头。洙泗书院的建立,为原曲村埋下了文化的种子,只明清两代有宗谱可稽者科举上榜人士就达四十多人。注重教育形成的根脉源源不断向四周扩散,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又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人心里。随便走进一家民宅,都透露出浓浓的书香气息,在清举人府旧宅里,我们遇到了七十岁的秦天年老人,家常之间,他给我们读了自己写的五十四句长诗,从八年抗战写到现在新农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武器装备都不好,打仗策略计谋强。</p><p class="ql-block">经过八年大抗战,英勇杀敌把命丧。</p><p class="ql-block">死了多少英先烈,教育后代永不忘。</p><p class="ql-block">成立中华共和国,五星红旗迎飘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字字真情,句句肺腑,一片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抗大六分校和八路军太行军区五分区医院。八年抗战中,原曲人民为保家卫国做出了重大牺牲,有46位热血男儿血洒疆场,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姚相,冒着生命危险,在被日本侵略军毒打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艰难地爬回去向政府报告敌情,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改写了晋冀豫边区政府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nbsp;隔巷相望间,阵阵的翰墨书香随风而来,循着那书香,竟是觅得了一位乡村书画家,他就是“乡贤书画院“的主人李晓魁。这个集多种荣誉于一身的书画家抛却都市的繁华,回到他最初的地方安心创作。我们的到来,似乎打破了院子里特有的宁静,书香从一幅幅作品中倾泻而出。古朴的院落,书画的清香,文化和古建筑相互契合融入,尽显屋主人超凡脱俗的品味。我们也不难从中窥视出,原曲村文化根脉的传承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时光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在这座鱼型古村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如鲤鱼跳龙门般走出去了。然而,无论走多远,在重要的节日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回来了,他们对家乡总是念念不忘,他们依恋着这里的山水,依恋着这里的古宅旧道,传承着这里的文化,延续着这里的民间文艺,他们聚集在古戏台前非物质文化交流中心,踩跷、高台、扭着秧歌,跑着旱船……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这里装点的风华绝代。&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我们从书院走过,拂一袖书香,我们从街巷走过,揽一世流芳,我们从原曲走过,踏一路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