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井陉,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属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陲。这里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扼冀晋交通要冲,是重要贸易通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山川形胜及历史遗迹众多。</p><p class="ql-block"> 3月中,赴石家庄参加外甥女婚礼。婚礼结束后,弟弟妹妹热情带我与老伴于3月22日赴井陉山区一游。当日,虽天有浮尘,然手足之情满满,一路欢颜。由于时间和体力之限,像苍岩山、仙台山、秦皇古驿道等险峻需攀登之地,就只能待以后了,但所到的三处亦为在井陉有一定影响的景区。</p> 一、乏驴岭 <p class="ql-block"> 乏驴岭被称为娘子关下第一门户。乏驴岭村是一千年古村,无论传说还是历史,故事颇多。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p><p class="ql-block"> 首先,乏驴岭的得名:相传古时愚公率子孙挖山不止,感动了上天。玉帝命八仙中的张果老和柴荣将山移至山西忻州。二仙领旨,遂驴驮日月、车载大山,日夜兼程。来到乏驴岭这里,由于山高坡陡,竟然车翻驴乏,无法前进,只好将山卸下。张果老又见此地山清水秀,是个仙居之地,于是便在一个洞中住下来。乏驴岭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村前的张果老雕像,基座背面有相关说明。</i></p> <p class="ql-block"> 乏驴岭村的重要标志是横亘于绵河上的正(定)太(原)铁路乏驴岭铁桥。与之相连的还有乏驴岭隧道。现在的石太铁路也从村旁经过。表明此地确是冀晋的交通要道。该桥由法国人设计建造,于清光绪32年(1906年)通车,其轨距是1米,只能通行小火车。以前曾听到一种说法,阎锡山主政山西时,采用相对封闭的治理方式,为不使中央军和其他军阀顺利入晋,将进入山西的铁路都搞成窄轨。此说虽属牵强附会,但从正太路遗迹看,似乎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铁桥既是乏驴岭村的地标,也是村子对外的唯一通道和大门。石太线建成后,有关部门曾酝酿拆除此桥,但因为它是乏驴岭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被保留了下来。</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钢架单跨75.5米,高7.5米,宽5.5米,桥面至谷底30米。采用的是19世纪流行的锻铁技术,和越南的"龙遍"铁桥、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使用的是一种技术。其构件全由铆钉固定,全桥无一处焊接点。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由法国人承建的钢结构铆接桥梁,堪称世界之最。</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过铁桥后是一十字路口,向两侧为村中主干道,向前就是原正太铁路乏驴岭隧道。该隧道长162米,现地表已硬化,小型汽车可以通过。</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过隧道后即可见现在的石太电气化复线铁路</i></p> <p class="ql-block"> 井陉居通衢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战事频繁。如著名的韩信背水之战就发生在井陉。乏驴岭扼正太(石太)铁路咽喉、娘子关的门户,战事自不能免。包括1901年刘光才在娘子关打退八国联军中的法军之战,1928年晋奉军阀之战在此都有战场。</p><p class="ql-block"> 最为惨烈的,是抗日战争的乏驴岭战役。1937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38军第17师在师长赵寿山带领下,在乏驴岭一带与企图进入山西的日军殊死拼杀。在日军飞机、大炮的攻击下,赵寿山临危不惧,亲率官兵与日军浴血鏖战15天,全师13000之众,只剩下2700多人。因寡不敌众,最终失守乏驴岭阵地。(当时赵寿山忧心如焚,一夜间须发皆白。其后,赵寿山曾任38军军长和第三集团军司令等,因反对蒋的政策,1947年进入解放区,曾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解放后,先后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省长。1965年病逝。)</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抗日战争乏驴岭战役纪念馆,在一处专门的院落中。但我们去时未开门。</i></p> <p class="ql-block"> 1940年百团大战时,八路军杨成武所部发动袭击,将日军在乏驴岭村周围的三个(铁桥、火车站、岭东)据点全部拔除,使日军退缩于大的据点中,打破了日军对根据地的“囚笼”。</p> <p class="ql-block"> 由于这些抗战现场遗迹分布较分散,没有能够看到。但在已废弃的老火车站旁的日军炮楼还是能够见证当年的战史。</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保留下来的日军炮楼遗迹</i></p> <p class="ql-block"> 乏驴岭铁桥架于绵河之上。绵河是一条在太行山中段多源流短的出山河流。它发源于山西寿阳县,经汇入多条支流后进入井陉始称绵河(现名,原称绵蔓河)。河水经设在娘子关的取水口分流至人工修建的绵右渠灌溉着井陉16万亩农田。而1958年开凿绵右渠的第一炮正是在乏驴岭的桃花栈打响的。绵右渠工程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曾被称作“绵右渠精神”。这条渠也被誉为“太行第一渠”、“全国最大的民营工程”等。据称闻名于世的河南林县红旗渠在开工建设前也曾到井陉学习绵右渠的经验。绵右渠在乏驴岭至今还有分水闸、倒虹吸、小水电等工程仍在发挥着作用。</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绵河的水被绵右渠分出后,高、宽的河道露出大片河漫滩,在旅游旺季成为游人们扎营、休憩之地。</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绵右渠在乏驴岭的分水闸</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有了绵右渠,在高坡上的梯田也能灌溉。春二月,夏秋作物尚不能播种,但春菜苗生长旺盛。</i></p> <p class="ql-block"> 乏驴岭村村居的主体部分大都在铁桥和隧道口以南。街道和民房沿山坡分布。民房和路面都用石材砌成。特别是有几十上百年历史的房屋都较低矮,目前多空置,可见到一些传统的石磨等用具及一些古树。</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古村街道,石条铺就。虽窄却干净整洁。街旁古树已有600年以上树龄。</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民居门前</i></p> <p class="ql-block"> 1911年(清宣统3年),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响应武昌起义,杀巡抚陆鐘琦父子,宣布山西独立,曾到乏驴岭一带视察防务。当时阎锡山就住在当地名士陈畴家中,并在村中戏台前向自己的士兵发表演讲。与之相关的遗迹现也有保存。</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畴家的宗祠</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后院看陈畴的家,似乎与正面有一定反差。</i></p> <p class="ql-block"> 村中的古戏楼,是当时村民年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正面的四根立柱镌刻着两套楹联:</p><p class="ql-block"> 外圈是:</p><p class="ql-block">一曲商音扮就千古兴亡胜败</p><p class="ql-block">数声越调点出百年离合悲欢</p><p class="ql-block"> 内圈是:</p><p class="ql-block">赏忠点佞三代原无偏好恶</p><p class="ql-block">美善刺恶两间自有公是非</p><p class="ql-block"> 从外圈看,“商音越调”提点了中国戏曲的源远流长及传承演变;“兴亡胜败、离合悲欢”概括了戏曲的主要表现内容。而内圈则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戏曲“明忠佞、辩善恶”的价值取向以及对戏曲能够起到教化、劝喻功能的期望,实际上也揉合了民间对理想社会的理解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这二联的作者已无可考,但能在这样一个小山村的戏台上耸立上百年,足以表明历代村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村中戏楼。阎锡山也曾在这里对士兵和村民发表过演讲。</i></p> <p class="ql-block"> 目前,乏驴岭村的老村居只有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居住,其中能够劳作的,由政府和村委聘为护林、护村(环境)人员,月补助1000元左右。村里大部分青年在外谋职,留在村中的中青年人基本居住在铁桥-隧道口以北的新村居,从事种植和围绕旅游相关的商业、服务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新村居以现代建筑材料为主建设,门前也多有停车位等。</i></p> 二、段家楼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地层下煤铁资源丰富,井陉借京汉、正太铁路之便,工矿业开发很早。其中的正丰矿业公司,被称为中国近代“工矿兴国的先行者”。正丰矿遗留了很多工业遗产建筑,目前主要进行旅游开发的是其生活和管理区建筑群。由于这些建筑都是在1913年由中国十大军阀之首、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投资巨资兴建的,因而也被称为“段家楼”。</p> <p class="ql-block"> 段家楼是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楼群。主要建筑有总经理办公大楼、小姐楼、服务娱乐楼、总工程师楼、公子楼等七座西洋风格楼群组成。目前由于整修等原因,能够直接参观的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正门处是一座仿当年风格的现代建筑的门楼</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透过树丛可看到几座小洋楼,即小姐楼、经理办公楼和公子楼</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小姐楼外观。其内部陈设按当时水平来看,足够豪华和现代化。</i></p> <p class="ql-block"> 这个建筑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其地下8-12米的深度有着能与各建筑连通的全长5556米的地下暗道。其中在北洋时期段氏家族修建的约1850米,目前开放供参观的也是这一部分(其余为文革战备时期挖建),其大部分为砖巷,一部分为石巷圆木顶棚,做工十分精细。当年段氏家族也的确依托这些地道,躲过了一些对其不利的政治、军事事件。</p><p class="ql-block"> 由此联想到抗战时期冀中平原的“地道战”,其地下沉积的土壤及其母质有着特有的组成和结构,较适宜挖掘遂洞,不易坍塌。段家楼所在地虽处于太行山山前洪积扇,但其地下结构与冀中平原是一致的,空间上应该是一体相连的。也表明平原土地应该主要是太行山出山河流冲积形成。</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地道四通八达</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地道内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年的正丰员工食堂</i></p> <p class="ql-block">三、陶瓷水镇</p> <p class="ql-block"> 陶瓷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有“一抔土,遇水成泥,抟泥成坯,画坯成彩,因火成器”,“一器备五行,具五色,涵五音,流布五方,有无量之用”之说,点出了中国陶瓷融形、象、意、神、用于一体之精妙。</p><p class="ql-block"> 随着几千年陶瓷产业和文化的发展,在全国各地也培育出了诸多著名的陶瓷窑址。而其中河北省也是历史名窑集中的省份之一。其中,井陉窑与定窑、邢窑、磁州窑并列为河北四大名窑。但井陉窑的历史窑址发掘和定名比其它三窑要晚很多,从1989年才开始。至2001年井陉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录。</p><p class="ql-block"> 虽然名窑遗址发掘较晚,但井陉地区的陶瓷生产经营一直没有停止,其主要分布于绵河、甘陶河沿岸,烧陶制瓷的三大重要元素──水、高粘土和煤炭都方便之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地处绵河与甘陶河汇流处的南横口古村。村庄始建于西汉,隋唐时就有了陶瓷业的发展。清初设立官窑,达到鼎盛时期,烧陶制瓷的历史长达1400年。有“千年古村、陶瓷之乡”的美誉。为弘扬陶瓷相关的历史、文化,并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井陉县依托南横口村,打造和建设了“陶瓷水镇”景区。</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横口古村,依山而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傍水而居。古村得绵河、甘陶河河水之利,还有公路和石太铁路由此经过。即使遇沙尘之日,仍不失其朦胧美感。</i></p> <p class="ql-block"> 陶瓷水镇景物众多,我们只走了一条主要路线,包括了陶瓷文化街、井陉窑博物馆和水镇古村落三部分。</p> <p class="ql-block"> 井陉陶瓷文化街,长400米,运营突出陶瓷主题,涵盖陶瓷文化传播、研学体验、井陉非遗及特色产品推广,地方特色风味小吃、休闲小餐饮等业态。可能由于疫情影响,虽然管控已放开,但有很多尚未恢复营业。</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陶瓷文化街的门楼</i></p> <i><font color="#167efb">墙上贴着瓷器,显示文化街的陶瓷特征</font></i> <i><font color="#167efb">已恢复经营的店铺</font></i> <i><font color="#167efb">制陶人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作品</font></i> 井陉窑博物馆展区面积并不大,但较精致,向参观者展示了井陉窑的历史及其瓷器的特征。 <i><font color="#167efb">博物馆别致的外观</font></i> <i><font color="#167efb">博物馆别致的外观(另一面)</font></i> <i><font color="#167efb">河北四大名窑的代表性作品,从左到右依次为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font></i> <i><font color="#167efb">现代井陉陶瓷产品</font></i> <i><font color="#167efb">展览大厅</font></i> <i><font color="#167efb">博物馆院中展示着大型陶瓷器,似漂浮于水雾中。</font></i> <p class="ql-block"> 南横口村村庄大、人口多,保留作为景区的古村落主要在沿甘陶河岸边一线。</p> <i><font color="#167efb">古村落门前</font></i> <i><font color="#167efb">仿古酒馆</font></i> <i><font color="#167efb">古村建筑体现井陉山区特色</font></i> <i><font color="#167efb">运陶人雕塑</font></i> <i><font color="#167efb">山村小院,可给游客提供多重体验</font></i> <i><font color="#167efb">河边的古观景楼</font></i> <i><font color="#167efb">这条线最重要的是井陉窑南横口古窑址</font></i> <i><font color="#167efb">窑址前广场上的制陶劳动雕塑</font></i> <i><font color="#167efb">模拟窑内烧陶过程</font></i> <i><font color="#167efb">河边大型广场上的大戏台,“甘绵波涛龙起舞,陶乡梧碧凤还巢”</font></i>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出口处的“族睦乡和”大型牌楼及影壁。影壁背面还有长篇的《南横口赋》,这里就不展示了。总之是祝愿瓷乡的未来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游历,感慨颇多:</p><p class="ql-block"><b>尘沙难阻手足情,</b></p><p class="ql-block"><b>欢聚自驾入井陉。</b></p><p class="ql-block"><b>乏驴岭上多故事,</b></p><p class="ql-block"><b>段家楼下地道横。</b></p><p class="ql-block"><b>水镇新馆展瓷史,</b></p><p class="ql-block"><b>古村老窑示陶成。</b></p><p class="ql-block"><b>一日走马终觉浅,</b></p><p class="ql-block"><b>唤我再复深度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