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在古民居(手机拍)

楚沩影像俱乐部

浪石古村-中国楹联第一村(而我却没有记录楹联)如此气势恢弘的古民居,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八子朱缏于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迁武冈为岷王时的手下一个叫王祖清的官吏的长孙王政海所建。 明永乐7年(1409年),朱元璋第十八子珉庄王身边副使王政海从枕头山迁至李家坝,营建住宅,聚族而居,因其后山上石板层层翻起,形如波浪,亦取“浪人至此,如石生根”之意,遂将李家坝改名为浪石。 这里随随便便遗弃的一件物品就是古董。 王嗲嗲告诉我他今年93了 现存的古建筑分为3个区域。区域内的房屋布局有序,每排以封火墙相夹的青石板小巷相隔,晴不暴日,雨不湿鞋,一家起火,不殃及临家。 民居里老人居多 从明、清到现在,王氏宗族出过不少名人。明清太学生40余人,举人1人,贡生5人,庠人10余人,为官者甚多,达30余人。 石浪村村民大多姓王,属王政海后裔。少数不姓王的,是解放前来村做长工的农民。解放后,他们分到了房屋,便在村里安居了下来。 木壁上的窗子,都是镂空的图案,花鸟龙凤,线条或粗朴或细腻,或沉稳或飘逸。 放假了的孩子在嬉闹 猫 1949年解放时,该村有49个地主,他们的房屋被政府没收,分给农民居住。 悠闲的鹅鹅鹅 停留在木柱的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