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父辈的足迹

独眼观景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野劲旅新四军第五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三旅三十七团来龙去脉</span></p><p class="ql-block"> 家父佘船寿,安徽舒城人,终年七十八岁,在翻阅父亲一九四四年三月至一九四八年四月的个人档案时,其中有两个证明人在多次履历表格中提到,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一个叫夏猴子,一个叫周铁匠,为什么不写名字,而非要写诨名,一来对诨名的好奇,二来对家父所在部队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七团来龙去脉抱有的极大兴趣,所以在网上查证了大量资料和新四军老战士的一些个人回忆录,才让家父佘船寿一九四四年三月参加部队后一直在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七团当兵的历史初显棱角,通过史料查证人称中原劲旅当之无愧。这在父亲档案里的文字资料和履历表都有详细的时间记载,结合史料查证新四军五师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中原军区,五师十三旅叫中原军区第二纵队,1946年6月在李先念师长代领下,为摆脱蒋介石的围剿,北渡黄河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这就是著名的“中原突围”,山西晋城休整后,又于1947年8月挥师东进,南下中原,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但不论番号如何改变家父直到1948年4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再次改编,才离开三十七团到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二野的前身),这在家父履历表中填写的证明人中多次提到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七团夏团长(团长的真实名字叫夏世厚,父亲就填的是夏团长,但在后面又填的是夏猴子,可能当时的诨名就叫猴子,旅长则直接填的是周铁匠,真实姓名叫周志坚)可以证明父亲一直在这个部队征战,不管是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还是中原军区,到后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也叫中原野战军),这支部队都是在李先念的领导下,父亲曾经在电视上每看见李先念都会提及这是他们的老师长,这我是有印象的。1949年2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序列,父亲才成为刘邓大军的一员。此时的李先念已由野战军付司令员被委任为湖北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到任,一九八三年担任国家主席。</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1948年4月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处(也叫中原野战军)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直到进军大西南,到重庆转地方工作前一直在二野司令部机要处通信班。以上部队番号时间节点和证明人均可在父亲佘船寿的个人档案中查到。</p><p class="ql-block"> 进军大西南前,父亲原所在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37团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独立旅合并组成新的江汉军区,接管刚刚解放的湖北省,野战军12纵队37团改编为江汉军区100团,后又改编为独立旅第2团。1949年5月,江汉军区独立第1、2旅分别改称湖北军区独立第1、2师(原部队没有参加解放大西南的行动)</p><p class="ql-block">夏猴子是谁?</p><p class="ql-block">原楚天都市报2011年曾经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听老姐姐忆夏世厚》内容如下:那天,我去洪山礼堂喷泉广场晒太阳,发现水果湖一小的一个女学生,正在和一位长得小小巧巧、收拾得灵灵醒醒的老太太在交谈。交谈的话题是我意想不到的“三寸金莲”。</p><p class="ql-block">女学生指着老太太的脚问:“奶奶,您脚这么小,小时候裹过的吧?我看过曾外祖母的遗照,小脚比您的还小。”老人家说:“我的脚是天生的。我是河南信阳人,那儿早年闹红军,后又有新四军,不兴缠脚。我丈夫就是红四方面军的战士,长征到延安后,又南下到河南、湖北……”我好奇老太太身份,她就是不肯说,央求了半天只说:“别写我,是老头子带我参加的新四军,老头子又是李先念带他参加的红军,要写就写他们这些过世了的人。她老头子是谁呢?老太太开始讲述过去的峥嵘岁月。我丈夫夏世厚从参加革命起,人称夏猴子,为什么呢?原来,无论是和敌人打仗拼刺刀,还是躲避敌人的枪、炮,他都灵活得像猴子一样。今年是中原突围65周年,1946年7月17日,李先念率部几千人,在郧县南化塘玉泉山,被号称“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的部队堵住。李先念命令37团团长夏世厚:“我们已陷入敌人口袋之中,情况十分危险,唯一的出路就是拿下对面那道山梁,你们团担任主攻,要不惜一切代价,为机关和主力杀开一条血路……”山陡路滑,攀登困难。战士们用刺刀、枪托、手挖出小坑,向上攀登,山梁洒满了战士的鲜血。敌人阵地接近了,战士们一通手榴弹,端起刺刀,一阵肉搏,将敌人全部赶出阵地,控制了制高点,坚守10余小时,掩护军区机关、主力突出重围,杀向陕南。对于这场战役,李先念评价说:“经南化塘激战,中原突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解放后,夏世厚同志任湖北省副省长(武汉军区司令员),一直分管水利,多有苦劳功劳。我听得如痴如醉,可惜老太太不愿再多讲,真遗憾。</p><p class="ql-block">周铁匠又是谁?</p><p class="ql-block">下面节录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周志坚在一九四三年七月军事建设计划中整训部队时的一段回忆即可一目了然:我和周志刚、黄林、许道琦等几位旅干部非常重视这次整训运动,记得一次我和周志刚政委在三十八团检查工作时路过一个炊事班的房前,炊事班的战士们都出来和我们打招呼。平时很爱开玩笑的那个长着络腮胡子的河南籍班长不知什么时候从屋里拿了两把旧菜刀,出来一个立正,一本正经地说:“报告旅长,我们吃饭的家伙不太中用了,请您抽空给打二把吧。”说着,在其余战士的笑声中双手递过来。</p><p class="ql-block">我接过一看,菜刀确实是老掉牙了。“唔,是该换新的了。可是,你们找我可是找错人喽,打菜刀我可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哟!”</p><p class="ql-block">其他几个战士挤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道:“咦,不都说首长是打铁出身的吗?!“周铁匠,帮忙打两把吧!”一个看上去顶多十八岁的小战士挺认真地用他那稚气未脱的音调说:“谁不知道'李木匠(李先念师长的诨名)山上吊线,周铁匠山下打铁’这句话呀。首长,你给我们打刀,我们饭做得更快更好,部队吃了才更有劲打敌人啊。”</p><p class="ql-block">李师长参加红军前是曾在家乡做过木匠,这在鄂豫边区是人人皆知的。可说我是铁匠出生,却让我懵了。什么从七八岁起就光着脚丫跟着铁匠父亲围着火炉转啦,什么整天拉风箱、抡大锤、打镰铸锄、补锅磨剪啦……说的有鼻子有眼,我也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我这个放牛娃变成了小铁匠,农民的儿子成了铁匠的儿子,在五师的指战员中很多人都是这么传的。“可以可以。”我一本正经地回答道:“等赶走了日本鬼子,我一定重操旧业,开个铁匠铺,首先给你们打几把菜刀。”全国解放后,周志坚历任浙江舟嵊要塞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参谋长(因生活错误遭贬职)、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湖北电视台曾经以“铁匠演绎将军路 百战传奇铸威名”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p><p class="ql-block">以上两个诨名的来历,可见当时革命队伍,官兵打成一片,首长没有架子,战士热爱首长,那真是想不打胜仗都难啰,家父在填写履历证明人时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两个的诨名最好记,或者也是对首长的热爱,所以就填了两个诨名:夏猴子和周铁匠。</p><p class="ql-block"> 本人仅对家父入伍期间所在部队十三旅三十七团的一些事件进行了节录和整理,让我们后人随着文章的记忆还原哪硝烟滚滚的中原战场父辈所经历的战争岁月。</p><p class="ql-block"> 威震中原,令寇胆寒——新四军五师第十三旅:</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民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苦斗争中,在鄂豫边区战斗着一支孤悬敌后的新四军部队——新四军第五师。这支由李先念等同志领导的抗日雄狮,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中原辽阔的战场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五师第十三旅就是这支部队中的主要作战力量,他担负着整个边区机动作战的重任,他攻能攻的上,守能守的住,不怕大仗恶仗,有一股勇猛顽强,有敌无我的英雄气慨,是新四军五师作战的拳头。</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但国民党军蚕食进攻解放区的战斗并未停止,一九四六年六月,国民党军已将中原军区部队 6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礼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中原解放区的面积只及原来的十分之一。为了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多次与国民党谈判,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将部队转移至其他解放区去。但蒋介石却一意孤行,不断加紧调兵部队,至6月下旬,蒋介石用于包围中原军区的兵力已增至10个整编师(相当于军)约30万人。</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全面内战爆发。</p><p class="ql-block"> 中原突围:中原军区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保存力量,争取主动,除以一部分武装分散坚持游击战争,牵制敌人,掩护主力转移外,主力在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等军区领导的率领下,于6月底分两路向西突围。右路突围部队为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第359旅、干部旅及中原军区机关共1.5万余人,在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的率领下,于6月29日晚越过平汉路,7月下旬进入陕南,同陕南游击队会合,8月3日组成豫陕鄂军区(其中第359旅于8月31日突围返回陕甘宁解放区)。左路突围部队为第1纵队(欠一个旅)、第2纵队第15旅(欠一个团)共1万余人,在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的率领下,于7月1日越过平汉路向西突进,25日到达鄂西北房县地区,8月27日组成鄂西北军区。担任掩护主力突围的第1纵队第1旅7千余人,为吸引敌人,向东突围,于7月下旬进入苏皖解放区。前面提到五师十三旅三十七团在中原突围中堪称绝对主力。</p><p class="ql-block"> 晋城整编(家父佘船寿档案中提及)中原军区主力中原突围成功后于1947 年二三月间分批北渡黄河抵达山西晋城后,立即进行休整工作。太岳军区党政军民,对中原军区部队给予热烈欢迎和殷切 关怀,使指战员们受到很大鼓舞。在此期间,中原军区部队进行了补充、组训和整编。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中原军区部队的补充,整训工作极为重视。当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到第二年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全国战局形势的发展,及时作出了战略进攻的伟大决策,并将实施战略进攻的方向,选定在大别山地区,将实施战略突击的任务,交给了晋冀鲁豫野战军。</p><p class="ql-block"> 1947年8月5日在晋城地区休整的新四军五师主力十三旅(又叫晋城十二纵队)奉命与嵩岳部队一部,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李先念率第十二纵队8300余人,从山西晋城出发,挥师东进,既而南下中原,沿途作战,于11月2日同刘邓野战军主力在河南光山县文殊寺胜利会师,跨越中州大地,向大别山挺进。至此,第十二纵队回归晋冀鲁豫野战军战斗序列。(这个时间段家父档案正好填写的是晋城12纵队),回归刘邓大军后,父亲于1948年11月、1949年4月、1949年11月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解放大西南战役,这个时间段由于父亲一直在二野司令部机要处进行通讯保障工作,可能直接参加战斗的机会就很少了。但还是见证了二野大军东起淮海地区、西至平汉铁路沿线,汇成雄伟的巨流,千军万马,成数十路地越过江、淮、河、汉间一望无际的平原,奋勇疾驰,渡江南进,直捣金陵,解放大西南。</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一年六月十五日</p><p class="ql-block">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父亲节到来之际其子佘志明收集整理。</p> <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时父亲年龄三十八岁,当初最大的愿望就是解放后回老家分田地安居乐业,结果又被派到地方征粮剿匪,可惜一生再也没有回过故乡安徽舒城,胸前的三枚勋章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纪念章。可惜文革期间被人借走丢失。1982年离休,享受正团职待遇,1991年逝世,终年78岁。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入党介绍人文华 简介:老红军,安徽金寨人,1932年参加革命,时任第二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部机要股股长。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全国解放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机要科科长兼档案科科长,西南军区后勤军需部办公室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上校,1982年8月离休,享受副军职待遇。</p> <p class="ql-block">第一栏:证明人夏团长(候子)新四军十三旅三十七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第一栏:注明部队番号新四军十三旅三十七团 </p><p class="ql-block">第三栏:证明人周铁匠,新四军十三旅旅长</p> <p class="ql-block">凭着这张较详细的履历表勾画出父亲在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七团的活动轨迹</p> <p class="ql-block">第一栏:一九四九年六月攻占南京后在国民党中央励志社期间(蒋介石的内部宾馆)顶撞处长被当面批评。</p><p class="ql-block">第二栏:一九四八年十月在淮海战役开始前在一个叫集中场的地方被评为行军二等模范。这是父亲在战争年代唯一的二次有据可查的表扬和批评,其它是否立功受奖不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