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 独乐寺

自由人

<p class="ql-block">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 蓟州区 ,是中国仅存的三大 辽代 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 山门 和观音阁,皆 辽圣宗 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梁思成先生对独乐寺古建评价很高,称之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p> <p class="ql-block">山门,辽代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山门高约10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明间作穿堂。山门正中悬挂匾额"独乐寺",为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严嵩手书。雄硕的斗拱相当立柱的二分之一,排列疏朗,粗壮有力,颇具唐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p> <p class="ql-block">气势恢宏的山门,作为独乐寺“三绝”之一,它既是独乐寺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进入独乐寺的主要通道之一。山门建在一个台阶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由台基、屋身、瓦顶三部分组成。按宋朝李仲明的《营造法式》属“分心斗底槽”殿堂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该类型的最早实例。山门的屋顶呈五条脊、四面坡,建筑学上称为庑殿顶。在古代建筑中,庑殿顶属于最高等级,只有宫殿庙宇中最尊贵的建筑物才可使用。由此也不难看出独乐寺规格之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两稍间为辽代金刚力士塑像,俗称"哼"、"哈"二将。后两稍间"四大天王"壁画为清代绘制,寓意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生在营造学社成立后先后考察了中国15个省109个县2738处古建筑。1932年他第一次赴野外考察,来到天津蓟县独乐寺。后来梁思成提及这座辽代古寺时曾经说:“这是中国建筑史上一座重要的建筑,它打开了我的眼界。”</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生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向上申请保护,可喜的是得到了批复和专项资金。并在林徽因协助下,撰写了4000字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我们如今才能看到这座千年古刹。</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4)重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通高23米,三层,歇山顶。观音阁设计匠心独具,全部结构围绕中间的巨型观音像建造,二十八根立柱形成内外两圈有序排列,用梁枋斗棋结成一个整体,赋予建筑巨大的抗震能力。斗拱由于位置、功能的不同,式样多达二十四种,使建筑更显气宇轩昂、宏伟壮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现保存历代匾额三块:唐代大诗人李白书"观音之阁";清乾隆皇帝书"普门香界";清咸丰皇帝书"具足圆成"。</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菩萨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菩萨面容丰润、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观音塑像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塑像是辽代的原塑,虽制作於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观音像背后为雕塑倒坐海岛观音像,面相俊秀,彩妆渐退,露出朴素的庄严,趺坐自由。东侧金柱上悬立“伽蓝神”关羽,西侧金柱上竖立护法神韦驮。</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壁画原来被厚厚的白壁所覆盖,“梁思成与蓟县独乐寺”一文中说:“走进观音阁,他指着底层的内墙说:'这里面有明代重绘的壁画,后被人用灰给抹上了。乾隆的'梵宇久凋零,落色源流画’的诗句可为佐证。’后来,正是根据他的指点,1972年整修观音阁时重新发现,才剥揭出包括十六罗汉和二明王在内的巨幅壁画。当年梁先生去世。</p> <p class="ql-block">辽代的独乐寺,建筑屋脊上有五只小兽。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屋脊兽吻的形象、数量和传说也在不断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韦驮亭,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顶作攒尖。亭内原有明代铜铸韦驮铜像一尊,一九四二年被日军盗毁。现韦驮像为一九八五年重塑。</p><p class="ql-block">韦驮为佛教里著名的护法神,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槃时,有捷疾鬼盗走佛牙,韦驮将其追回,遂成为佛教寺院第一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亭内韦驮像身披甲胄,双手合十,威猛庄严。以往看到的韦驮像一般都供奉于山门殿弥勒菩萨像后,而像独乐寺这样单独筑亭供奉的,在中国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独乐寺自辽代重建以来,从史载多年的战乱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至今,曾经受28次地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全倒塌了,观音阁和山门丝毫未损,独乐寺依旧安然无恙。</p> <p class="ql-block">独乐寺内报恩院,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建。公元1859年,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应本寺方丈之请,题写“报恩院”。有双重含义:自乾隆时期,独乐寺被辟为皇家禁地,该寺方丈皆为御封,报答皇恩;同时:佛弟子怀恩四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p> <p class="ql-block">报恩院供奉的是弥勒佛,但最有看点的地方在于弥勒佛两边两边供奉的四个佛像,被称为我国的“四大疯僧”,分别是普化、风波,道济与寒山,这几个佛像神态各异、动作夸张举手投足间,十分灵动鲜活。这种布局全国寺院中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福康安墓的废弃石碑。据蓟县文物保管所所长蔡习军在 《清代蓟州皇家胜迹》一说中介绍“2003年福康安墓前150米处,村民在修整土地时发现一块高430厘米,宽140厘米,厚20厘米的汉白玉碑材,碑材的龙纹、边框已经成型,上部石料略有瑕疵,显然是因为这个瑕疵中途废弃而掩埋于此。”</p> <p class="ql-block">独乐寺东北角是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行宫现存正殿一座,另有十四间回廊。如今改为碑林,回廊内墙上镶嵌有28块乾隆御制碑,上镌诗文107篇,多为乾隆临摹历代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唐寅等的真迹,间有此风流皇帝的游兴信笔。</p> <p class="ql-block">白塔,始建年代不详,辽清宁四年(1058年)重建,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塔高30.6米,平面呈八角形,为砖石混合结构,由塔座、塔身、覆钵、十三天相轮、塔刹五部分组成。建筑设计者巧妙地将硕大的窣堵波置于中国式亭阁之上,将亭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几种塔型结合为一体,堪为中国古塔中造型奇特一例。</p> <p class="ql-block">塔身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面,刻有缘起偈,阐释世间万物因缘和合真相,是佛教最基本教义之一。</p> <p class="ql-block">须弥座有24组伎乐俑砖雕,笛筝齐奏,翩翩起舞,形成严肃而欢乐的礼佛场面。</p> <p class="ql-block">白塔上通饰砖雕,题材多样,造型生动,是辽代砖雕的上品。</p> <p class="ql-block">走出独乐寺,看着仿古街道,没有一座建筑的气势能超过这座千年古刹。</p><p class="ql-block">如今的独乐寺严禁香火,没了香客,这千年古寺似乎寂寥落寞了。但有了这份清静,谁又能说不是独乐寺的福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