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溪山自驾游纪实(3)彝族村土祖庙探秘,板登山毕摩殿寻幽

小城闲鹤

<p class="ql-block">3月3日上午9时,离开紫溪山房车营地,在万松林包头王广场傍小吃店吃过早点。沿紫溪山盘山公路西行,探访彝溪山彝族土主庙。3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沿途路窄、弯多、坡陡,加之沿途停车观景,中午12时30分,终于到达土主庙所在地板登山岔河村。</p> <p class="ql-block">土主庙是中国农村常见庙宇,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有供奉。但庙里菩萨,与佛、道寺院有别,多为传说中守护一方平安的神仙,譬如山神、土地等等。此外,有的民族(或地方),还将土主庙当作祭祀祖先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楚雄紫溪山是彝族聚居地,那里的土主庙长啥样?土主庙在彝族人传统习俗居于什么地位?我打算在这个小山村露营一晚,实地探访并弄清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我先游览村容村貌。这个彝族聚居的小山村,有20多户村民,是近年当地政府开发紫溪山及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从山中贫困地迁居而来。村里农户清一色两层四合院建筑,村中有彝山小学,校舍宽敞优美。邻近村庄适龄孩子,都能在这里过寄宿生活,并完成小学教育。村中路面整洁,有小吃店和酒坊,但因无游客而未开门营业。村子中心还建有小广场,平日十分冷清,但逢每月25号赶街天(北方称集),或逢年过节时,这里便热闹非凡。紫溪山的彝族人,每年有很多节日:除本民族传统节日,他们还与汉族过同样的节日。此外,近年随旅游的发展,又新创了许多节日:如春天有马樱花和茶花节,秋季有杨梅节、樱桃节等等。喜爱紫溪山旅游、且深谙彝族风情的全国各地游客,会选这个时段,造访这座彝族风情浓郁的小山村。热情好客的村民,包括邻近村寨的彝族同胞,会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捎上山里的土特产来到这里。届时小山村,既是热闹的市场,又是欢乐的海洋。热情好客的彝族人会邀请游客,到村后松树林石亭旁,通宵达旦、跳脚联欢(彝族的民间舞蹈)。我觉得,这里的彝族人的生活,与他们先辈相比,已有天翻地覆变化。小日子比俺退休老翁,还惬意、幸福许多。至少他们不必象我,为欣赏紫溪山美景,长途奔波近百公里,到这大山深处风歺露营。</p> <p class="ql-block">土主庙建在村头路边小山上。走过题有“天上第一王”的石牌坊,往上行约10米,便是紫溪山境内最大的土主庙了。庙的外观,与汉族庙宇相似: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庙的结构,四合庭院;庙之环境,松林环抱。庙门对面,松树林间,有石亭一座。此亭是为村民到土主庙祭祀祖先,或节日“跳脚”而建。</p><p class="ql-block">土主庙内,居中供奉的是彝族人心目中的天神。左右侧立山神、土地、龙王、药神等10尊神仙。这些泥塑彩绘菩萨,慈眉善目,端庄养眼。但头戴王冠、居中的天神,却生就赤眉、凸眼、黑脸模样。他双手掌日月,身跨神兽,却赤脚裸腿。或许体现出彝族人的宗教观:天神就是祖先,是天下最大的王;天神及两傍彝族民间传说中的各路神仙,是彝山以及彝族人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现实生活中,彝溪山的彝族人,也是将土主庙作为祭祖或本民族祭祀活动的场所。按彝族原始宗教和传统文化,世间万物,天神最大;岁月悠悠,祖先不能忘。我为彝族人率真的民族性格点赞!</p> <p class="ql-block">游罢毕土主庙,去路傍一村民家讨开水,问周边还有何游览地?主人答:数里外有六祖殿,但山高林密路陡。我欣然驱车前往。</p><p class="ql-block">车出村往紫溪山方向行约三公里,驻车、徒步、穿过一道刻“顺风顺水顺天意,福天福地福人间”的福门,再沿上山石阶道,攀行约一小时,便到巍峩耸立在板凳山嶺之巅的毕摩祖师殿。</p> <p class="ql-block">彝族是有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古老民族。毕摩在彝族历史和民众中,属“文化精英”阶层。在彝族人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无论农耕问事、驱病除魔、占星卜卦、婚丧祭祖、欢庆丰收,等等事宜,都是一代代毕摩人主持、参与或传承。他们是彝族历史上,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无所不能的“超人”。</p><p class="ql-block">观瞻毕摩祖师殿,祖师何名、何代人氏,殿中无文字介绍,大殿亦空旷无人给我答案。瞻祖师造像,其头顶苍鹰,手柱鹤杖,怀抱经书,浓眉大眼,隆鼻阔嘴、肤黑骠悍,也是赤脚端坐于大殿之中。我咋觉得这位毕摩祖师,与土主庙天神一样,是彝族人心目中祖先形象。</p><p class="ql-block">祖师殿建在板凳山中,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大殿海拔2800米,比紫溪山高300米。我在大殿倘佯近一小时,未见游人来访。外观略显破旧的大殿,愈发显得寂静。</p><p class="ql-block">此前观光一些庙宇,我曾为其是否属“历史古迹”而纠结。但此趟紫溪山之行,我改变了过去观念:大山中的彝族人,都已辞别土掌房、住进小别墅;他们给祖宗或神仙新建或在原址上重建庙宇,逻辑上完全能够成立。况且,今天的新建筑,百年后也就是后人眼中的文物古迹。</p> <p class="ql-block">从毕摩祖师殿返河前村,在土主庙傍村道驻车,晚拥群峰入眠。次日晨起,信步到庙前小石亭傍松树林,打一套传统太极拳,倍感神清、气爽、难忘。</p><p class="ql-block">驾车返程途中,到彝门三岔路口,通母掌村路,是平整水泥道,遂改行程,悠悠赏景而行。临近中午,见路傍有农家饭店,庭院宽敞好停车,便径直开进,下车方知竟闯入毕摩人家。</p><p class="ql-block">我颇觉意外、且惊喜,遂与主人道明我此番进山愿景。这位紫溪山小有名气,祖传14代毕摩姓罗,还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敞开工作室让我随意拍照。</p><p class="ql-block">我与他聊彝族毕摩的历史和现状。他说收过多名弟子,但能潜心坚持,继承祖宗手艺的不多。逢重大祭祀活动,唯他能领衔主持。家庭经济,主要靠饲养鸡、羊和经营饭店。近年山中彝族婚、丧、祭祖以及传统习俗,按祖先贯例、请他主持操办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我能感受到,这位刚滿40岁、14代毕摩,对祖传这一职业很攀爱。</p> <p class="ql-block">闲聊之间,女主人已将煮好的面条端上桌。鸡蛋和豆尖是毕摩家自产,面条的味道很不错,我付20元并致謝。</p> <p class="ql-block">在毕摩人家吃过面条,时间已是中午。我调头开车返紫溪山,结束此趟两天一晚、彝族祖庙及宗教习俗探秘之旅。</p><p class="ql-block">彝族在全国各地分佈很广,各地彝族人的宗教、习俗、和传统文化也不尽相同。欢迎美友评论、分享你的观点。</p><p class="ql-block">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关注紫溪山自驾游纪实(4):紫溪山中览胜景,勤劳农家春意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