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布水村

耳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单位挂点驻村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后,布水这个名字就一直在脑海里萦绕,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在友人的带领下,终于踏上追寻布水村的路程。从公溪镇驱车而上,沿当年721矿开辟的山路盘山而上,遗弃荒芜的莲塘、山南、荷上等标识地一一从车窗外掠过,勾起了大家无穷的回忆。车吃力地慢慢爬上山,峰回路转,步步惊心,不到一小时,布水村突然就展现在你脚下。</p><p class="ql-block"> 布水村,是公溪镇的一个自然村,地处相山与石马山间的布水谷。元朝大儒,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曾隐居布水谷,其曰:布水谷位于乐安之高山,上有田有池,群山外环,内有一道溪流直通悬崖飞瀑而出,其景致十分壮观,于是就有了布水这个名称。</p><p class="ql-block"> 尽管布水村就在眼前,但实际离村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仍在半山腰。在友人的建议下,我们先拾级步行上布水村的石马山。石马山,传说是因载唐僧上西天取经的小龙马故事演绎而成。说是白龙马从西天取经回来成仙后,总忘不了长途跋涉路人之辛苦,便时常下凡化身替人载物,在他经常出没的地方便留下了石马山的美名。</p><p class="ql-block"> 沿着用石块铺成的蜿蜒的山道,穿行在茂盛的树林下,享受着和煦春风的抚摸,耳闻小鸟婉转的和鸣,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肺,虽在登山,却感觉呼吸通畅,异常的轻松。到达山顶时,岩石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磷峋。有巨石间形成一线天的盛景,有刀劈石裂的试剑石,还有一块巨崖直立,另一块横断其上,势如苍龙昂首,气势非凡。站在巨岩壁下,势欲倾倒,咄咄逼人。攀爬上最高石峰,放眼望去,一览众山小,整个公溪镇就像一条沉睡的长龙,蜿蜒盘旋在山谷之间。</p><p class="ql-block"> 转攀另一个山头,尤如87版《红楼梦》电视剧开篇中的飞来石扑面而来,飞来石约三分之一部分处于悬空状态,远远望去仿佛摇摇欲坠。站在边上,往下看是深渊,直觉一阵弦晕,两腿打抖。这块飞来石,没有黄山飞来石、湖北大悟铁寨飞来石那么出名,但也有专属于他的神奇传说。据说,用小石块扔撞这块石,如果能听到石头撞击发出悠远的回声,寓意扔石人今后能兴旺发达、万事顺意。遥想当年,或许吴澄先生也曾在这里扔石求运。尽管知道这是迷信说法,但我也扔出了几块,或许扔出的不是石头,而是一个个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山后,我们进入石马山谷底的布水村,原始静谧,恍若武侠剧中的秘境峡谷。然抬眼望去,却一片凄凉。整个村子所有屋舍都没有了人烟,无论是黄泥老屋还是灰砖新房无一例外都已废弃多年,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的古老院落,半人高的杂草已长满庭院,几乎无处下脚。走进院中,农家生活的痕迹展现在眼前,院子里零落着搬迁时带不走的农具、桌椅、蜂箱等等,斑驳的墙体上残留着老画报,厨具落上厚厚一层灰。驻足村内宗祠前,尽管房顶已坍塌,但前墙仍顽强地直立,“周氏宗祠”四个大字仍刚劲有力,四个圆柱形木雕“户对”似乎用最后一点力气努力展现着它昔日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情此景,很难想象,至元十四年(1277年),吴澄幸得乡贡进士郑松热情相迎,一道隐居布水谷,两人居草庐古隐观,每日以论学为事,阐经释典,著书立说,存续学脉香火。短短6年时间内,吴澄就注释了《孝经》章句,校订了《易》《书》《诗》《春秋》,修正了《仪礼》《小戴礼记》《大戴礼记》等,对儒学经典的整理和流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有历史积淀的千年古村落,近些年前还有139户480余人生活,每天炊烟升起、鸡鸭满地、犬吠深巷、顽童嬉笑……,如今却衰落成如此。</p><p class="ql-block"> 布水村在历史的滚滚车轮前逐渐消失,留给我们是静谧与安详、古老与残败。相信,这里的一景一物仍牵动着布水村后人的心弦。我们要保护好这样的古村,让后人在触摸中感知仍有温度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地政府已对布水村的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有了新的认知,纳入了军工小镇的整体规划,也修建了进村的水泥路,电网也拉了进来,还在石马山下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但要吸引游客,让村民回归,再现当年辉煌仍任重而道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