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0日下午,我校教学教育学院聘请的校外专家,海南中学的陈智红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大学课堂,给我们做了“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主题的辅导讲座。</p> <p class="ql-block">在这一次讲座里,陈老师再次结合最新版化学课程标准,立足“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学习主题,带领班级同学们认识新课标,解读新课标,运用新课标。在课堂上,陈老师对“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进行逐步的讲解,让同学们真正的从老师的视角去审视我们学过的知识。</p><p class="ql-block">其中,陈老师对“认识化学反应的思路与方法”这一大家都难以理解与开展的地方做出了重点讲解,分享给同学们将来如何去带领我们自己的学生学习从多角度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初步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系统思维意识。</p><p class="ql-block">紧接着陈老师与我们分享了新课标的妙用:即如何合理运用新课标中给出的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以丰富教学课堂。</p><p class="ql-block">最后,陈老师重点进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教材分析,通过对课本的教材分析,陈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供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学生心得1:陈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利用多媒体设备,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通过剪辑一些影视片段来为同学们讲解所学知识以启发学生。老师还结合了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事例、经验给我们进行了传授,使同学们都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学生心得2:陈老师通过对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以“分子和原子”教学为案例,生动地讲述了微粒极其微小,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通过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研究说明氨水物质的性质以及不同的微粒运动状况不同,并触发学生的联想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微粒的运动状况。</p> <p class="ql-block">学生心得3:教学中,配合联想,游戏等完成理解,但是游戏等学习方式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运用。以故事和真实案例导入素材,来创设情境,完成授课。分组实验分组讨论,利用团队合作来创设学习过程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学生心得4: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标志,是新课程理念及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PPT内容的有趣性以及高效的师生互动都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学生心得5:不仅仅要通过课本知识的讲解还应该通过实验证明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反应的原理,在不断的实验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基础,也让同学们提升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p> <p class="ql-block">学生心得6:陈老师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入手,深入浅析地分析了该部分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要求,并恰当结合老师的一些教育经验,对我们进行了一些事例的解读和分析。之后,又根据我们的化学教材内容,对本节课的一个内容体系进行了规范化的梳理与讲解,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和策略进行了教育教学展示。</p> <p class="ql-block">学生心得7:陈老师对我们教师教学过程的建议和要求——要多多选取学生身边的贴近生活的物质变化事实和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积极引导学生从而达到一个有趣,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