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叙:贾成武 整理:贾国洪</p> <p class="ql-block">第一节《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p><p class="ql-block"> “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精”指熟练的专业技能,“诚”指高尚的道德品质,惟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方能称为“大医”。“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指最好的思想境界,“善”的最高层次,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正是“大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身兼数职学科带头人》 </p><p class="ql-block"> 贾成武曾任沈阳军区202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心胸外科主任,沈阳军区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神经外科分会常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p><p class="ql-block"> 贾成武始终坚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从一名战士、军医成长为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被沈阳军区联勤部和军区政治部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沈阳军区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发扬雷锋精神,以满腔热情数十年如一日为军民服务,实践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四节《压力动力相随相伴》</p><p class="ql-block"> 1983年医院决定让贾成武进修脑外科。贾成武说:“院里领导知道我有老爷子的关系,决定让我到解放军总医院进修,老泰山不同意,我也知道其中的奥秘。我去学习老人家让不让我做手术都会有人说话,做多了有意见说手术都让他姑爷做了,不让做又于心不忍,干脆我在中国医大进修。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有谁知道这楼台的压力有多重。全军首届优秀中青年基金班提意让我考试,我们同学听到消息,说202医院有个人放言肯定考上不去,问我这是为什么?他们那里知道要考的是解放军医师进修学院,我就是不去也不能是考不上让别人说闲话,发录取通知我弃权没人再说三道四了。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中国医大进修一年我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都有很大提高。10多名进修生都是各个医院的骨干,甚至是医院院长,我当进修组组长。脑血管造影排我班的时候一个下午排了8个病人,半个小时一个颈动脉造影就结束,带教老师夸我是神枪手。值班24小时急诊手术做3台,因为我有脑外科基础,科里排班我是和本院新医生一个班,名义上是他领班,实际上我领台手术。一年下来监护室242例大手术我参加82台,要知道当年医大一院脑外科只有37张床。由于我努力学,认真干,获得一致好评,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授予“优秀进修生”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 进修的同事都说,我们如果被授予优秀进修生回单位可以多调一级工资,可是民意决定评给我,不是我强取豪夺。记得进修临结束时,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主任翟云昌教授对我说:“回家看到老爷子说一声,我们没亏待你,这一年手术你没少做。”我说:“谢谢翟教授,我比一般进修生做的都多。”他急了,忙说:“什么?两个进修的也没你做的多,你在这手术超过我们主治医师的手术量。什么叫能者多劳,应该叫劳者多能。”忘不了一年里各位带教老师对我的精心培养,直到我离开中国医大,很多老师还不知道我和老爷子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第五节《德从宽积福向俭求》</p><p class="ql-block"> 贾成武一直保存着刚当兵时写的日记,那红色本子的封面上是:“向雷锋同志学习”。贾成武说:“这句话是我人生的主题,不在于能力大小,而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保证病人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坚持常规用药,基础用药,不搞极特殊检查,高档次检查,尽量节省病人的每一分钱。</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全院的大会上,当时医院的一位主要领导很直接地就说:“要问别人收不收红包我没把握,要说贾成武从不收红包我敢打保票!”从医40年的贾成武不仅不收红包,连患者送的锦旗也不收,他说那笔支出对患者而言也是不小的负担。</p><p class="ql-block"> 贾成武说:“清、慎、勤是宋代包拯的座右铭,作为医务工作者,在医德上,我们也要有一方净土。”</p> <p class="ql-block">第六节《救死扶伤精益求精》 </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贾成武先后救治急难危重病人上万例,从死亡线上抢救了1千5百余例,这些患者由衷地赞誉他是第二次生命的赐予者。工作中他不仅精益求精,而且面向国内、全军先进理念勇于创新。在沈阳市率先采用立体定向深部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深部血肿;采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曾多次获得医院及军队医疗成果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七节《重症抢救成果获奖》 </p><p class="ql-block"> 外行人对此照片不忍直视,但这正是因为外伤,患者脑部就像熟透了的西瓜掉在地上。现场所有人都说:“脑袋都撞碎了,这还有个救?”报着一线希望,家属把奄奄一息的患者送到医院。看到病人的病情如此严重,贾成武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军医就要敢于担当,不计个人名利,对病人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甘当病人生命的守护神。”这个民工头部外伤矢状窦破裂,双下肢瘫痪,相当于当年战斗英雄麦贤德的伤情。便立即组织抢救,做好充分准备,在保证血源的基础上及时实施手术,使病人转危为安。并在青海湟源县医院率先采用先钻孔减压后常规开颅救治特重型颅内血肿的技术,成功抢救一名12岁脑外伤患儿。当时患儿已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血压70/50mmHg,头颅CT扫描颅内有70ml大血肿,继续在出血。由于采用紧急手术,病人术后没留下后遗症,术后10天出院上学了,10年后随访患儿已经参加工作。采用这种方法救治许多类似病人,联合两所医院撰写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受到同行的关注。贾成武主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抢救,获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沈阳军区后勤部特此颁发三等功奖状。</p> <p class="ql-block">第八节《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p><p class="ql-block"> 贾成武认为,一个优秀的军医不仅要在技术上精良,而且要以雷锋同志为楷模,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从事医疗行业,首先要认真,其次要有同情心,要真正视病人为亲人。雷锋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我们作为医生,对病人热忱相待、耐心讲解,缓解了病痛,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雷锋精神。</p><p class="ql-block"> 从医四十年他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拒绝拜金主义,拒腐蚀永不沾。无论贫富贵贱,不论职务高低,一律婉拒患者的“红包”。他不仅不收红包还送扶贫红包,摒弃恶习,把病人视为亲人。在保证病人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坚持因病施治,坚持常规用药,基础用药,不搞极特殊检查,高档次检查,尽量节省病人的每一分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九节《免费手术不同寻常》</p><p class="ql-block"> 与很多办公室喜欢悬挂各种锦旗不同的是,贾成武所在的神经外科只挂了一面锦旗,这面锦旗是雷锋战友乔安山送来的。</p><p class="ql-block"> 雷锋的另一位战友陈殿柱同志患脑垂体瘤多年,各地求医,因家境贫困,即使变卖房产也无力支付高昂手术费。在这种情况下,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找到贾成武,并说明情况,贾成武明确表示,不能让雷锋的战友流血再流泪,及时汇报协调,这才有了“不同寻常的免费手术”。术后雷锋的战友乔安山专程代表陈殿柱同志赠送一面“高超的医术为人民、高尚的医德不拜金”锦旗。《新世纪雷锋丛书》作者华东方代表雷锋生前战友陈殿柱、乔安山写来感谢信。感谢巨大院神经外科发扬雷锋精神、白求恩精神为雷锋的生前战友陈殿柱同志顺利的进行手术治疗。</p> <p class="ql-block">第十节《以身作则拒收红包》 </p><p class="ql-block">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交往潜规则,也逐渐渗透到医院的人际关系。在医患关系上的确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想法、做法。比如“红包”问题,尤其是在手术科室就显得突出。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拒收红包,谢绝精神红包到送扶贫红包三个阶段。哈佛兰德医德十二箴中有一段话“在病人面前该考虑的仅仅是他的病情,而不是病人的地位和钱财,应该掂量一下有钱人的一撮金钱和穷人感激的泪水,你要的是哪一个?”贾成武在科里反复强调在医德医风方面向我看齐,如果发现我收病人红包,医护人员不仅可以向院首长反映,而且发现我收1百,医生可以收1千。我们要求医护人员做到随时送随时退,实在退不回去上交领导,交住院押金,退押金票。</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主任,每次做手术贾成武都遇到患者送红包,但他总是千方百计地退回去。由于他以身作则,因此说话也硬气。贾成武说:“有一次主治医师拿1千2百元钱交给我,说一个病人送给他的红包没退回去,我当时想也没想就批评他为什么没有退回去,为什么没交住院押金,退押金票?”他说:“是包干病人没法交住院押金,如果想收的话,哪个星期都能买个大件”。“其实这话一点也没错,如果是收了红包,一年最少也能收几万元,包括我们本院有多少人或通过熟人给我送的红包,我们能拒收就拒收,当时拒绝不了就交押金。我们从来没有向院里汇报过谁拒收多少,谁退回多少红包。住院处的同志看到我们交押金,要汇报给领导,都让我们婉言谢绝了”。红包问题解决后,我们又想到如何谢绝精神红包。有一段时间病人看送红包送不出去,就改送锦旗。我们感到,锦旗也是精神红包,这也是一笔开支。所以我们从来不挂锦旗,让病人知道在二O二医院治病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就行了。由于科室上下共同坚持这个规定,还形成了一切为病人着想,有困难的病人大家帮的良好风气。病人家属感动地说在二O二医院看病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医护人员的思想更过硬,不收红包反而扶贫。我们敢于向院领导表态,在红包问题上,保证在神经外科有一方净土。我在这里要感谢我有这么多好战友、好同事、好兄弟,是他们多年的支持帮助我才能光荣退休、平安着陆”。</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节《始终如一奉献亲情》</p><p class="ql-block"> 65040部队战士郭春贵因脊髓恶性肿瘤在我院治疗,先后住院10年。不但影响住院日、床位周转,而且还没有经济效益。全科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把这些影响经济效益的部队病人看成包袱,而是把他当成亲人。由于他常年住院,远离部队和亲人,情绪比较消沉。我们把他看成是亲兄弟,用精心的治疗、周到的护理,使他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全科同志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除夕送水饺,十五送月饼,把他当成亲兄弟看待。当小郭病情恶化临终时家属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我们送来水果,再三表示感谢。所在部队给我们科送来 “十年如一日、真情暖兵心”的锦旗。</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节《妙手回春为兵解困》</p><p class="ql-block"> 2006年“八一”前夕总装某部战士杨慧因车祸头部外伤在我院抢救治疗。诊断为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在国内外文献报告死亡率都在80%以上。经过2次开颅大手术,全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最后使他顺利康复。由于全科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科室舍得为他花钱用药,部队和患者家属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再三表示感谢。所在部队给我们科送来“妙手挽生命为兵见真情”锦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部队指战员的褒奖赞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院医德医风建设的丰硕成果;它们又像饱蘸着感情的音符,奏响着社会和谐曲的乐章。对前来就医的每个指战员,良好的医德、真诚的态度,让官兵如沐春风。通过几面锦旗的背后,可以看到部队官兵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