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3年3月</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中四班全体幼儿</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操场</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拿起球兴高采烈地拍了起来。我默默观察,他们在拍球上明显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幼儿能边走边拍球,第二个层次是能站在原地拍3个以上,第三个层次是只能拍一两下,要么是球“不听使唤"地跑走了,要么是看见他们似乎是在连续拍,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实是球的反弹力作用于他们的手,幼儿的手是被动地跟着弹跳的球在运动,而手本身不是施动者,所以这种连续拍球是种“假象”。 经过10分钟左右的练习,我想让孩子们都展示一下他们的练习成果。可是这么多人,大家展示起来太浪费时间了,怎么办呢?"老师,分组吧。""老师,分组比赛吧……"我接受了孩子们的建议,把全班幼儿分成了两组。孩子们信心百倍的开始了比赛…虽然没有分出胜负但让他们都增加了自信心。张甜睿小朋友还给小朋友们表演花式拍球。“场地里拍的不好的幼儿”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眼神。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这个我会”“这个我不会”这时张梓航小朋友不开心了,嘴里嘟囔着:“老师,这我也会”。于是就跑过来给我展示他的球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过全面观察,整体上对幼儿拍球的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自身要成为儿童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倾听幼儿在活动中的想法和感受,敏锐地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及时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引导和支持。活动中,我听取了幼儿的想法,把全班幼儿分成了两组。让孩子展示了球技,增强孩子的自信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