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167efb">邓国勇</font></b></h1><h3><b><font color="#333333">——原空军马兰村场站第二任政治委员</font></b></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个人简历</b></h1><p class="ql-block"> 邓国勇,原用名:钱国勇,男,汉,籍贯江苏丹阳,1925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1942年7月参加新四军,1946年4月入党。抗战胜利后又随部队挺进东北,参加辽沈、平津战役,随四野解放两广,1950年他随志愿军第15军跨过鸭绿江,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1955年进入南京高级步校学习。 1959年,他跟随15军老参谋长张蕴钰来到马兰基地,出任基地政治部秘书科长,并带着全家在大漠戈壁扎下了根。1962年,他从基地调马兰场站任政治处主任,后场站李芳政委调出后,邓国勇出任马兰场站政委,1968年,他在北京参加空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首长接见。到1978年4月调任空军乌鲁木齐指挥所任后勤部副政委,在马兰核试验基地战斗近二十年。</p><p class="ql-block"> (由李君战友整理提供)</p><p class="ql-block"> 1962年5月至1978年4月担任空军马兰村场站第二任政治委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二、大公无私的邓国勇政委</b></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君</p><p class="ql-block"> 在马兰场站的历任军政主官中,第二任政委邓国勇是一位勇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人。他是1942年在江苏丹阳参加新四军,邓国勇政委虽然有辉煌的经历,但从不跟任何人说起。</p><p class="ql-block"> 2018年1月,笔者在江苏省常州市采访邓政委的儿女们时,他的女儿邓梦兰讲了一件事。那是1965年5月,我国进行第一次空爆核试验时,飞行部队进驻场站。由于当时运输跟不上,空勤灶的肉食供应不足,邓政委看到后二话没说,直奔自己的家里,把自己家养的鸭子和鸡,一只不剩的拿到空勤灶。他还动员妻子李小芹去发动家属,把自家养的鸡和鸭,全部送到空勤灶,保障了飞行员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2018年1月,笔者在空军北京南苑干休所采访原马兰场站第二任站长,后任空军乌鲁木齐指挥所后勤部长的孟庆林。他说,邓国勇政委从陆军到空军,从不摆老资格,而是虚心向我们学习空军场站的有关业务知识,从站领导到一般干部,从技术职能专业人员到各专业的战士,他都认真请教学习各个业务专业知识,很快熟悉了场站各业务部门的工作程序,成为管理场站的行家里手。孟老又说,邓政委先后配合两任站长和四、五届班子,从不见他发火训人,总是笑哈哈的,后来到乌空指后勤部任副政委时,在工作中总是支持我,我心里很感动啊。那是我的老上级啊!参军的军龄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刚去马兰基地时我是中尉、他是少校。可见邓政委的境界是多么的高尚。</p>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邓政委和他的儿女们</b></h1><p class="ql-block"><br></p> 【作者】李君<br> 马兰场站第二任政委邓国勇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邓泉清、邓太清、邓朝清,女儿邓梦兰、邓小兰。<div> 2018年2月,笔者在江苏省常州市采访邓国勇政委的儿女们时,儿子邓太清说,父亲邓国勇当年在上学读书时的老师葛志刚,是我党的一名地下工作者,他经常给父亲讲了很多的革命道理,父亲在1942年就到矛山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br></div> <h5>作者李君与邓梦兰、邓小兰合影</h5> 女儿邓梦兰说:“我爸的脾气特好,从来不训斥我们兄妹。他经常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他和战友去执行侦察任务,返回时遇到鬼子和伪军的追踪,战友为了掩护他,受伤被敌人抓住了。第二天,他与战友们去营救时却发现凶狠的敌人用一根大铁钉子,把战友太阳穴左右钉穿了......因此,他常常说的一句话是:<b><font color="#167efb">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font></b>”<br> 邓国勇政委还给子女们讲过一个故事。1943年新四军北撤时,干部、战士都带草鞋,但平时行军都是光着脚走,只有下雨时才穿。<br> 大儿子说:“我母亲李小芹对我爸的感情特深,父亲参加新四军一直没有音讯,乡亲们都劝她赶紧改嫁,但我妈始终坚持认为我爸还活着。直到抗战胜利后,我爸回到家乡丹阳,从此他们俩相儒以沫五十多年,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最后到空军马兰村场站、乌鲁木齐指挥所,相伴在一起走过艰难而幸福的生活历程。”<br> 小女儿邓小兰说:“我妈不仅是爸爸的贤内助,还是“半个政委”!在马兰村场站时,如果那家俩口子闹意见,我们家就成了“临时政委办公室”,不但要做思想政治工作,还要管人家全家人的饭,这时候我们就只能吃个半饱了。”<br> 邓梦兰说:“记得1969年9月23日我国进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当天晚上12点多了,他回到家里把我们全部叫醒,兴奋的告诉我们说:<b><font color="#167efb">我们国家的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了!</font></b>说着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爪子、水果糖。看到我们吃着,他在一旁笑着......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但父亲那张微笑的脸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大漠军营情谊深</b></h1><p class="ql-block"><b>——追思老政委邓国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作者]李玉瑛</b></p><p class="ql-block">(这是84年作者去军部见邓政委时照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浩瀚沙漠广阔无垠,天山脚下有一座特殊的军营——那就是空军马兰村场站。</p><p class="ql-block"> 空军马兰村场站始建于1960年,如今风风雨雨已走过63个春秋,为两弹科研试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创建场站的首长皆是经过革命战争考验的老军人老党员,他们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国防科研亊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参军入伍的热血青年经过这座大溶炉的淬炼成为好钢,无论在军队还是回地方都是国家的栋粱,是党和人民最放心的那一个!</p><p class="ql-block"> 长期艰苦的环境既锻炼人们的坚强意志,更增强了战友之间的友谊,每个从军返乡的战友都忘不了大漠军营中的战斗友谊,视马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多年后战友们陆续返回场站去寻找那昔日的情怀,更忘不了那些扶我们上战马又送一程的老首长,他们甘愿作人梯,扶佐我们去攀登高峰。和蔼可亲的邓政委就是一个这样的领导,夫君在邓政委身边工作9年,深有体会。邓政委在马兰村场站工作长达16年,德高望众、人人敬佩。他不但关心下级的工作,更关心下级的生活。他委托卫生队指导员为任干事提亲,当我还在犹豫时,他亲自找我说:“小任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性格上你活泼好动,他安稳沉静,你俩正好互补,这样的好小伙可别错过。"语重心长的话语至今铭记。我们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卿卿我我,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战友夫妻。他勤勉好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组织的培养下走上场站的领导岗位。</p><p class="ql-block"> 老政委周到细致严谨的思想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那是1974年4月份,夫君被派出差,为场站几名转业干部到地方去联系工作,此时我又怀有二娃,本想安排工作很快就能回部队,没想到事情很不简单,—拖就是八个多月。眼看离预产期越来越近,心里非常焦急,也很忧郁,担心月子没人照顾。政委得知此事安慰我说:“安心工作,别想太多,到时候组织会派人照顾的。”话虽不多,但暖人心,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好在后来夫君圆满完成任务及时赶回部队,问题也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牵动了多少国人的心,—切交通、通讯中断,家在灾区的战友,人人心情沉重,不知亲人是否平安。此时邓政委及时召集场站家在灾区的全体人员开了个会(夫家重灾区,北京受牵连我俩同时到会)。首先代表站党委对大家表示慰问,其次大家要树立信心——相信党和国家,有全国人民的支援,一定能战胜灾情!如有什么困难及时向组织汇报,共同抗震救灾!尤如战前动员,大家心情振奋,一扫低迷情绪,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当中,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亲人抗震救灾。</p><p class="ql-block"> 十年后我随业余党校去唐山考察,新的唐山已崛起,为感恩解放军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唐山人把新建的最好的房子分给了复转军人,受益者有马兰基地546医院的医生,也有咱马兰场站的机务人员,我感慨万千,中国军人所向无敌!</p><p class="ql-block"> 邓政委不但对下级严格要求,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5个子女均事业有成,有4个子女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成为领导干部,足以慰祭老政委的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 我最后一次见到老政委是1984年的9月,我去乌鲁木齐办事,顺便去看看老领导。分别6年,政委老俩囗非常热情,留我住在他家,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我想这就是大漠戈壁军营情缘,永世不忘!毎当回忆往事,老政委的音容笑貌都会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老政委我们永远怀念您!</p> <h5>邓国勇政委女儿</h5>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五、老照片</b></h1><p class="ql-block"><br></p> <h5>1945年新四军活动于苏北时留念(张明华战友提供)</h5><h5>左起:邓国勇、唐咏(同乡同学)、邓国祯(堂弟)</h5> <h5>1952年在朝鲜组织科全体同志合影(张明华战友提供)</h5> <h5>邓国勇战友手迹</h5> <h5>兵团组织部开会留影(张明华战友提供)</h5> <h5>邓国勇战友手迹</h5> <h5>志愿军烈士陵园合影(邓国勇后排左角)</h5> <h5>邓国勇同志手迹</h5> <h5>1955年授衔时照片(随部队驻朝鲜)</h5> <h5>1968年空军党代会,领导接见(邓国勇在第二排)</h5> <h5>当时场站的部分老领导、老同志<br>前排左起:孟庆林、冯志文、刘德、李照晋<br>后排左起:周瑞民、邓国勇、刘保亭、贾雨范、程永亮</h5> <h5>邓国勇同志获得证章</h5> <h5>更改姓名证明</h5> <b><font color="#167efb"> 目前,资料还不全,敬请大家提供资料,补充完整。</fon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