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春三月,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探寻学科学习的路径与策略,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展开了第六周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3年3月22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各年级数学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人员:全体数学老师</p><p class="ql-block">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1、集体研讨</p><p class="ql-block">2、研读课标</p><p class="ql-block">3、活动掠影</p> 一、集体教研 <p class="ql-block">一年级组集体研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一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数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单元在编排上继续了前面数与计算中的一些特点,同时还继承了义务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有下面一些特点:</p><p class="ql-block">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P57、P61、 P67</p><p class="ql-block">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样,计算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p><p class="ql-block">2.有联系的计算对照编排。</p><p class="ql-block">整+数加、减整十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同时突出算法上的相同点。</p><p class="ql-block">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减少计算错误。</p><p class="ql-block">3.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p><p class="ql-block">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都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交流算法明确所学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p><p class="ql-block">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主要是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二年级集体备课《万以内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刚接触大数的小朋友,这几个关键点是必须掌握的:</p><p class="ql-block">1.认识数位顺序表</p><p class="ql-block">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p><p class="ql-block">2.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p><p class="ql-block">3.读数时,从高位读起,数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都不读。写数也从高位起,哪个数位上没有数,用0占位。</p> <p class="ql-block">二年级“每人一课”,由林佳婷老师上《千以内数的读写》。</p> <p class="ql-block">评课议课:</p><p class="ql-block">优点:</p><p class="ql-block">1.教学环节清晰、流畅</p><p class="ql-block"> 2.重点突出,板书合理</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应加强强调数的组成</p><p class="ql-block">2.教师说的较多,学生说的较少,没有将学习的机会真正还给学生。</p><p class="ql-block">3.课堂设计中有小棒的摆出应实际摆放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三年级集体备课</p> <p class="ql-block">四年级集体备课《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收集易错题。</p> <p class="ql-block">本单位的重点知识点:</p><p class="ql-block">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p><p class="ql-block">(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p><p class="ql-block">(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p><p class="ql-block">(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加进位。</p><p class="ql-block">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p><p class="ql-block">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p><p class="ql-block">4.积的变化规律(三),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2×3)。</p><p class="ql-block">5.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五年级集体备课《因数与倍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数与倍数》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这一方面是因为上述知识和方法既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上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启发性资源,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分类列举、归纳类比、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深化对整数的认识,提高根据数的特征灵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p><p class="ql-block">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灵活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不仅需要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而且需要对不同数的特点具有某种程度的敏感性;而应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需要熟练掌握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和求法,更需要具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相应数学问题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六年级参加数学学科复习专题培训</p> 二、研读课标 <p class="ql-block">一年级集体研读新课标</p> <p class="ql-block">二年级集体研读新课标</p> <p class="ql-block">三年级集体研读新课标</p> <p class="ql-block">四年级集体研读课标《建立乘法模型:速度×时间=路程》</p> <p class="ql-block">五年级集体研读课标数据的直观表达《条形统计图》</p> 三、活动掠影 <p class="ql-block">一年级组</p> <p class="ql-block">二年级组</p> <p class="ql-block">三年级组</p> <p class="ql-block">四年级组</p> <p class="ql-block">策划: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数学组</p><p class="ql-block">执行:二年级数学组</p><p class="ql-block">美篇:王晓颖</p><p class="ql-block">审核:罗文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