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诗人”——莱蒙托夫

Ура! 俄罗斯文化

<p class="ql-block">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p><p class="ql-block">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 15 октября 1814 - 27 июля 1811) - еще один великий русский поэт после Пушкина. Белинский назывался «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 поэтом».</p> <p class="ql-block">生平经历:</p><p class="ql-block">莱蒙托夫出生在贵族家庭,3 岁时遭遇了母亲去世的噩耗,5 岁时又经历了父亲离家出走。莱蒙托夫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是孤独的、灰暗的。</p><p class="ql-block">诗人的整个童年时期是在外祖母的塔尔罕内庄园中度过的,外祖母将莱蒙托夫抚养长大,并使其受到了良好的贵族家庭教育。莱蒙托夫于1827 年全家搬往莫斯科,而后于1828 年进入莫斯科大学附属贵族寄宿中学。</p><p class="ql-block">1832 年夏,不满沙皇黑暗统治的莱蒙托夫参加了莫斯科大学驱赶反动教授的运动,并因此被迫离开莫斯科大学,随外祖母迁往彼得堡居住。</p><p class="ql-block">之后,在考入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的前夕,莱蒙托夫来到广阔的波罗的海之滨,眺望薄雾中蔚蓝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抒情诗《帆》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p> <p class="ql-block">1834年入军队服役。1837年,诗人写下《诗人之死》一诗,悼念普希金,触怒了沙皇政府,被流放到高加索地区。流放期间是诗人创作的高峰期,写下了《当代英雄》《祖国》《恶魔》等作品。1840年,诗人遭到沙皇政府的谋杀,身受重伤。1841年,诗人离开了人世。</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p><p class="ql-block">诗歌:</p><p class="ql-block">《帆》《Парус》</p><p class="ql-block">抨击了同龄人对现实不满却又苟安麻木</p><p class="ql-block">《囚徒》《Узник》</p><p class="ql-block">《沉思》《Дума 》</p><p class="ql-block">《童僧》《Мцыри》《恶魔》《Демон》</p><p class="ql-block">树立了鲜明的叛逆形象,是歌颂自由与叛逆精神的浪漫主义长诗杰作。</p><p class="ql-block">小说:</p><p class="ql-block">《当代英雄》《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p><p class="ql-block">戏剧:</p><p class="ql-block">《假面舞会》《Маскарад》</p> <p class="ql-block">长篇小说《当代英雄》</p><p class="ql-block">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作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继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后塑造了又一个“多余人”形象,也标志着30年代俄国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果戈理曾言:“在我们这里还没有人写过如此真实、优美和芬芳的散文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一章《贝拉》(Бэла): 毕巧林遇到年轻淳朴的贝拉,希望从对她的爱中汲取新的生活动力,可这爱反而给贝拉带来了毁灭。</p><p class="ql-block">第二章《马克西姆•马克西姆维奇》: 毕巧林从前的指挥官和朋友马克西姆•马克西姆维奇与冷漠的主人公会面。毕巧林要去波斯,结果毫无意义地死在路上。</p><p class="ql-block">第三章《毕巧林的日记》(Журнал Печорина) : 小说主人公的悲剧通过毕巧林的日记在心理层面上得到深化。日记分为三个故事:相对独立的《塔曼》(Тамань),《公爵小姐梅丽》(Княжна Мери) 和《宿命论者》(Фаталис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主人公毕巧林(Печорин)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多余人”形象。他与奥涅金一样,不满现实,渴望有所作为。但他又与前人不同,他在30年代尼古拉的统治下,更看不到前途,更痛苦、更消沉,同时也更深入内心世界努力去分析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当代英雄》问世以后,文学批评界就其形象的真实性、道德感和自传性展开了激烈的论争。针对这一状况,莱蒙托夫在第二版序言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仁慈的先生们,‘当代英雄’确实是肖像,但不是一个人的肖像。这个肖像是由我们这整整一代人身上充分发展了的缺点构成的。”</p> <p class="ql-block">评价影响:</p><p class="ql-block">俄罗斯文学界一致认为莱蒙托夫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的又一位伟大诗人。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更是称赞莱蒙托夫是“伟大的民族诗人”。</p><p class="ql-block">正如顾蕴璞先生所说,莱蒙托夫是俄罗斯的民族诗人,是一架大胆歌唱自由的竖琴,他是民族之魂,更是自由之子。他虽然英年早逝,他的时代虽然早已过去,但是他的作品,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他唱出广大人民心声的诗歌会一直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