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徒

亮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迎着晨曦,背上行囊,轻轻的走出围城,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像放鸽子一样把心情放飞。10月21日这天和户外驴友们踏上一次寻北之行,奔向文昌铺前的七星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行,犹如春季天朗气清的踏青。抛开喧嚣,我们来到七星岭下,环顾山势,瞅见山径坡道崎岖不平,野径路旁,挂满了多彩的经幡,经幡彩胜在山风的吹拂下,仿佛山神在翩翩起舞。我们在经幡彩胜的引导下,远眺在山峰上的斗柄塔,整装迈步,开始从远景到近景的登攀。山间之行,满目葱茏,凉风习习。心情随着清风把经幡的美意祝福逍向诗意的远方。于秋色秋语间登高而呼,心旷神怡。极目远眺,海天一色,波涛上,渔帆点点。青山绿水,尽收眼底。此揽胜也。在山巅探访距今三百九十二年的斗柄塔,从碑文上得知其始建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该塔是明朝礼部尚书王弘海(海南定安人)致仕后,以航标和镇妖为目的,邀众集资并奏请朝廷拨款建造的。斗柄塔为八角七层空筒楼阁式砖塔,通高21米。塔门西向,门匾刻塔名及始建、重修年代。以线砖和棱角牙子砖叠涩出檐,每层辟拱门,内有螺旋式阶梯通上,塔刹已毁。斗柄塔是明代在海南建造的具有道教文化色彩的代表性风水塔,反映了古代海南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渴求,不仅是海上航运和渔船作业的特殊航标,还是研究海南古塔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做为航标,可以让出海谋生的渔民得以找到回家的路。是故,以北斗七星命名之~~斗柄塔。其被列为中国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指:历史文物、历史遗址、艺术形式)。在揽胜探幽之余,再次体悟感慨伟大与渺小。史河之长,吾辈尔等之渺小几可忽略。击节呜呼,漫漫人生一路风尘,顺也好,逆也罢。只要尚在路上,沿途都是风景。生命应需要高度和负重前行,在汗水中享受生命的愉悦,感受时光之手在生命里留下的烙痕。格物可通天地意,坐禅能化山水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上,有无数的诗意刹那。因路径山坡陡峭,砂谷滑脚,驴友们相互提携帮扶,缓缓而下。回首上下,驴友们犹如嫁接了国标,有转有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山后我们一起走向距离七星岭不远处的木兰头。这木兰头靠海的小山头上有国家新建的航标灯塔。此灯塔亚洲第一,建筑高度七十四米。灯塔区域周围的海岸边,有很多漂亮的礁石,还有沙滩一片。有的驴友在海边戏沙玩水,有的在选景拍照,我则是坐卧礁石上,静聆天籁。听那浪花戏说着大海和蓝天,看眼前波光粼粼,海浪拍着岸边的礁石,似人们快意的击掌一般。是时,有感呼吸和缓,心跳有力,远离尘嚣,得一乐土,片刻宁祥,惬意无语。最是,借那高耸入云的航标灯塔,诠释了共遇那盏同频道的明灯之经典:当你点燃了我的激情时,我也照亮你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路风尘,步履不停的来到了“溪北书院”,此书院座落于铺前镇。该书院是由铺前人、清末著名书法家、诗人潘存发起,当时的粤督张之洞等人支持筹资,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造。该书院是清末海南著名书院之一,是海南全砖瓦结构的清代建筑群之一。其占地面积20多亩,坐北朝南,由大门、讲堂、经正楼、经堂、斋舍五部分组成。大门眉上有一华丽匾额,移步近前仰视之,上书“溪北书院”四个榜书,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所题。书院建筑整体保存完好,座向间式系中原文化风格特征的布局。前后移步涉足其间,敬意萌生。从匾额上的落款,掐指算算,光绪癸巳年至今,也已经是甲子两回有四。正门的楹联:“维持风俗,教育人才。”应该是激励后人再好不过的祖训,也是文昌地区自古至今重视教育;人才辈出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入时分,告知我,今日的徒步活动在夜幕降临时将结束了,真有点意犹未尽,余兴洒满归途。返航路上,月色流光铺满大地,天空如洗,明月高悬。脑际边响起:九天明月总相随,轻骑踏月不忍归。……</p><p class="ql-block">亮亮胡扯</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21日晚上</p> <p class="ql-block">亮亮编辑于</p><p class="ql-block">2023.3.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