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石浦

<p class="ql-block">  ^三年封控,一朝解除,重启背包行。2023年3月7日,搭乘大巴,从上海穿越杭州湾,直达宁波象山石浦鱼港。</p> <p class="ql-block">  ^象山是一个半岛,三面环海,一面与宁海相邻,海岸线长达800多公里,这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浦渔港。</p> <p class="ql-block"> ^石浦位于象山县南部,是中国最早海洋发祥地之一。秦汉时期,就有人在这里捕鱼,而到了唐宋时期,石浦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渔港商埠、海防要塞,当时被誉为“浙洋中路重镇”。</p><p class="ql-block"> 如今,石浦集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全国渔业第一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于一身,被著名文人余秋雨先生称为“活着的古渔镇”,是一幅浓缩了“男不耕女不织,一年生计在渔船”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  ^乘上客运站外的公交302路,不到5分钟,就到了海边港口。放眼望去,只见很多的渔船停靠在岸边,港区非常大,港池的中心线有十八公里,是中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港区被群山环绕,从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p> <p class="ql-block">  ^它的地形就如一个弯弯的月亮,港口东南面的东门岛,对面山岛和南田岛,成为港口的天然屏障。</p> <p class="ql-block">  ^港湾里风平浪静,可以停泊上万艘渔船。</p> <p class="ql-block">  ^海港内的渔船往来穿梭,海鸥低空飞翔,一派渔乡风光。</p> <p class="ql-block">  ^石浦镇有一座将近七百年历史的石浦古城。</p><p class="ql-block"> 古词“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勾画出了石浦老城依山傍水、岛礁环绕,山城港共生的诗画意境。</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古城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沿山而筑,依山临海,人称“城在港上,山在城中”。</p> <p class="ql-block">  ^古城老街随着山势蜿蜒而上,脚下是老石板铺就的阶梯,两旁一排青砖木屋,高低错落,透着一种古朴和宁静。</p> <p class="ql-block">  ^这条老街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座跨在街上的防火墙。古城里一共有5座防火墙,墙中间的门洞叫封火门,上面砌有高高的砖墙,下面呈圆拱形,供行人通过。假如一个地段不幸起火,有封火门作为隔断火势就很难蔓延。</p><p class="ql-block"> 封火门是石浦老街上珍贵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街的最高处,是始建于明代的瓮城老城楼,数百年的历史,使城楼历尽风雨,阅尽沧桑。经修复的城墙中,有些墙砖竟还是明朝洪武二十年时的老石头,将近700年的高龄了,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城楼正中的一幅牌匾上写着“威镇浙洋”四个大字,威镇有海防的意思,防止海盗入侵。</p> <p class="ql-block">  ^我出得城楼,拐进古镇最先发源的福建街。此街由福建人在康熙年间创建,始于“闽帮渔市”,货栈、鱼行近百家,一头连接瓮城,一头通向古码头。</p> <p class="ql-block">  ^船只可随潮溯溪停靠装卸冰桶,保鲜鱼货。据记载,每当涨潮时,一个个冰桶在伙计们的转动下,轰隆轰隆地滾过整条福建街,甚为壮观,形成了渔港市肆特有的喧嚷景象。</p> <p class="ql-block">  ^漫步街中,仰头望去,天几乎只有两尺宽。有人调侃说,街巷两旁房屋楼上的主人各自从自家窗口伸出手来,用不着伸直也能握出淋漓尽致的感情来。</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外走,可以看到福建街上的金山旅社,两层楼房,大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  ^1933年,有声电影《渔光曲》剧组蔡楚生、王人美、韩兰根一行30余人,来石浦东门岛等地取景拍摄,就下榻在福建街的金山旅社。聂耳作为《渔光曲》的配乐人员也来了。原本准备工作一个多星期,不料却被阴雨困住,逗留了一个多月。</p> <p class="ql-block">  ^金山旅社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剧组在此下榻的陈设。《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在国际上得奖的电影,福建街也因此而出名。</p> <p class="ql-block">  ^顺着街路往下走,踏着光滑透亮的青石板路,耳边仿佛响起电影《渔光曲》的同名原声音乐《渔光曲》,那凄婉的歌声,把我带进了当年的渔光岁月,辗转悱恻,久久不能释怀……</p><p class="ql-block"> 联想翩翩之际,“咚”地一声,额头撞上街巷出口的门框,顿时眼前金星直冒,一个踉跄,险些跌倒,抬手一摸,破皮了,好在並无大碍。贴上创口贴,接连4天,贴着“标签”,招摇过市。</p> <p class="ql-block">  ^目前,古城中还保留有四条老街。其中,中市街长250米,是古城保留最为完整的一条街。听人说,这里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前,还是一条繁荣的商贸街,两旁有绸布庄、鞋庄、药店等100多家店铺,如今这些店铺遗迹仍旧清晰可见,它们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几百年来的风风雨雨。</p> <p class="ql-block">  ^虽然如今老街已不再繁华,但还保留着古朴的风貌。生活在古城里的居民们,也都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逛完古城,入住海边的“忆江南酒店”,挑了一间海景房。推开窗户,便见海浪,丝丝咸风潜潜而入,记忆中的味道把我带进童年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入夜,佇立阳台,淡淡月晕、点点漁火、烁烁霓影、道道柱光,柔了心,融了情……</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在酒店对面海丰广场公交站台乘310路上东门岛。</p> <p class="ql-block">  ^我在公交车上向东门岛报到。</p> <p class="ql-block">  ^车到终点,下车登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仙气飘渺的山海水墨画:“烟雨空濛潮亦早,滩涂海马行书草”。</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如意娘娘”庙,金碧辉煌。指路牌上标的是“海神庙”,护山员说是“妈祖庙”,庙旁石碑上又写着“台湾一一台东海神庙”,一庙几名,弄得我一头雾水。再问,护山员只知道此庙系台湾人所建,其它便说不出个所以然了。回家后,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才知道其中还有一段辛酸往事。</p> <p class="ql-block">  ^据象山当地传说,如意娘娘是象山渔山岛上的渔家少女,当她得知出海捕鱼的父兄海上遇难的噩耗后,便奋不顾身地跳进了大海。</p><p class="ql-block"> 姑娘下海处浮起一段木头,村民将它雕成一尊佛像,并建娘娘庙供奉。</p> <p class="ql-block">  ^石浦最东边,有座渔山岛。</p><p class="ql-block"> 1949年石浦解放,渔山岛还在国民党军队控制之下。1955年4月,国民党军队撤退,岛上93户487名居民被带去台湾。</p> <p class="ql-block">  ^渔山岛人信奉如意娘娘,走的时候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带上庙里的如意娘娘神像。倘若不答应,他们决意不走。</p> <p class="ql-block">  ^到了台湾,岛民们被安置在台东县富岗新村。这里依山傍海,和大陆石浦镇非常相似,为了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就把富岗新村称为小石浦村,并把“请来”的如意娘娘供奉在小石浦村新建的海神庙内。两岸渔山岛人之间,从此音信杳无。</p> <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400多人的小石浦村现已发展成为1500余人的大村,但村民们依旧说着象山石浦方言,延续着石浦的乡风民俗。</p> <p class="ql-block">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岸开放探亲之后,台湾小石浦村的渔山岛人,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1988年是第一次见面,阔别了整整40年之后,分隔海峡两岸的渔山岛人,终于相聚了。</p><p class="ql-block"> 从此,台湾小石浦村的渔山岛人几乎每年都要带着孩子回来探亲访友、寻根问神。</p> <p class="ql-block">  ^两岸的渔山岛人都希望,他们共同信奉的如意娘娘,也能回到家乡来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在小石浦村村民“亚洲飞人”柯受良的兄长柯受球的发起下,这些当年的象山石浦人,护送着当年被自己请走的海上保护神一一如意娘娘一起回象山省亲。</p> <p class="ql-block">  ^2007年7月27日,阔别了52年的如意娘娘神像,终于第一次踏上了回家省亲的道路。台湾小石浦村回乡祭祖的54人,护送着塑身神像,回到了渔山岛。</p> <p class="ql-block">  ^同年9月14日,如意娘娘应邀参加象山县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开渔节“妈祖祈福巡游活动”,再次回到故乡。</p> <p class="ql-block">  ^如意娘娘神像到达东门岛,岛上顿时鼓乐齐鸣,迎候已久的石浦鱼灯队、鹤浦龙舟队、东门船鼓队以及潮水般涌来的渔民,纷纷以他们特有的虔诚,迎接娘娘回归故里。虽天空突降细雨,但岛上依然万人空巷,两岸渔民共祭神明,同祈吉祥。</p> <p class="ql-block">  ^省亲迎亲仪式按传统方式进行:村口接驾,步行进村,村中路祭,列队进入东门岛天后宫。</p><p class="ql-block"> 将如意娘娘请入大殿神座后,庙祭开始,两岸渔民代表互赠礼匾和旌旗,司仪念唱,众人祭拜……</p> <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每逢中国开渔节,台东富岗新村村民都要组成省亲团随如意娘娘来象山省亲。</p><p class="ql-block"> 渔家认为如意娘娘、妈祖娘娘同为海神,在神界也是姐妹,因此如意娘娘在象山期间就以妹妹的身份进驻东门岛妈祖庙省亲。</p> <p class="ql-block">  ^妈祖“姐妹”在遥隔海峡两岸,相思半世纪后终于团圆了,两岸同祖同宗、同根同脉的石浦人也相聚故里。</p><p class="ql-block"> 这个两岸石浦人一脉相承的古俗,已被命名为“石浦一一富岗如意信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唯一包括海峡两岸民俗文化的一项国家级“非遗”。</p> <p class="ql-block">  ^沿栈道下行,是妈祖广场,广场中央高矗着巨型妈祖娘娘雕像。</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下方是振远城城墙,墙内炮台直指远方的海面,坚墙利炮曾令当年的倭寇闻风而逃。</p> <p class="ql-block">  ^振远城下,是观音禅寺,寺内供奉着木雕千手观音、形态各异的木观音群像和玉佛观音。</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朝野共崇的两大救世救难的中华女神,在东门岛携手相遇了。</p> <p class="ql-block">  ^最下面是“海防公园”。</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的东门灯塔坐落在东门门头岬角,地势雄奇,高10米多,其下海潮汹涌。</p><p class="ql-block"> 民国四年(1915),东门岛任筱和、任筱孚兄弟筹资买下东门门头山,并出资建造了灯塔,为过往船只引航。</p><p class="ql-block"> 这是浙东沿海第一座由民间出资建造的近代灯塔,也是浙东灯塔群中唯一由中国人建造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东门灯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29日,东门灯塔正式移交给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列入国家公用干线航标序列。</p> <p class="ql-block">  ^灯塔不远处,有一碑亭,亭中竖有清代榜眼黄长霖撰书的《象山东门岛灯塔记》碑。</p> <p class="ql-block">  ^灯塔上方,建有《东门岛灯塔陈列室》,里面有介绍任氏兄弟事迹的展板:</p><p class="ql-block"> 浙“二难先生”即任筱和、任筱孚兄弟……数十年如一日,自奉俭朴,辛勤积蓄,悉付诸利人济世,兄弟同心同德,至老不休,时人称“二难”,即难兄难弟。</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五年(1926)冬,著名革命人士蔡元培、马叙伦遭军阀孙传芳通缉,几经辗转来到象山,最后在东门岛的灯塔避难。蔡元培想去福建,因陆路设有军阀关卡,海路又有海盗,是“二难先生”自告奋勇,亲自驾驶绿眉毛船保驾护航。蔡元培临行前为东门岛灯塔题词:“出其东门,介尔昭明”。</p><p class="ql-block"> 现在公园里塑有蔡元培的雕像,像下刻着他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  ^当年拍摄《渔光曲》的外景地就选择在这座东门岛门头山上。</p> <p class="ql-block">  ^听说,每逢开渔节,整装待发的船工们会“吼”响“开渔号子”,场面蔚为壮观,此起彼伏的号子声沸腾了整个渔港。可惜现在是休渔期,一饱眼福成了奢望。</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突然记起若干年前,我曾在电视里看过中央台播出的百集系列纪录片《远方的家一一沿海行》,里面有石浦开渔号子的内容。难抑兴奋,匆匆赶去图书馆借出DVD碟片,当场翻录,借花献佛,以供“分享”。</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二天的走访,返程途中,久久“迴旋”于耳的,是《渔光曲》中那哀怨凄婉的歌声:</p><p class="ql-block">“云儿飘在海空,</p><p class="ql-block">鱼儿藏在水中。</p><p class="ql-block">早晨太阳里晒鱼网,</p><p class="ql-block">迎面吹过来大海风。</p><p class="ql-block">潮水升,浪花涌,</p><p class="ql-block">鱼船儿飘飘各西东。</p><p class="ql-block">轻撒网,紧拉绳,</p><p class="ql-block">烟雾里辛苦等鱼踪。</p><p class="ql-block">鱼儿难捕船租重,</p><p class="ql-block">捕鱼人儿世世穷。</p><p class="ql-block">爷爷留下的破鱼网,</p><p class="ql-block">小心再靠它过一冬。</p><p class="ql-block">东方现出微明,</p><p class="ql-block">星儿藏入天空。</p><p class="ql-block">早晨鱼船儿返回程,</p><p class="ql-block">迎面吹过来送潮风。</p><p class="ql-block">天已明,力已尽,</p><p class="ql-block">眼望着渔村路万重。</p><p class="ql-block">腰已酸,手也肿,</p><p class="ql-block">捕得了鱼儿腹内空。</p><p class="ql-block">鱼儿捕得不满筐,</p><p class="ql-block">又是东方太阳红。</p><p class="ql-block">爷爷留下的破鱼网,</p><p class="ql-block">小心还靠它过一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