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涯,“研”不尽——昌邑市初中化学区域教研联合体一组第二次项目式复习课研讨活动

王燕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提升中考复习质量,深化对“四化”高效课堂的研究,提升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水平,2023年3月23日上午,来自凤鸣学校、峻奎聚中学、龙池初中、柳疃初中、新村中学、南逄学校的全体化学教师相聚于新村中学,开展了初中化学区域教研第二次项目式复习研讨活动。</p> 环节一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是新村中学的王一帆老师通过“秸秆利用的变迁”这一项目式主题,带领学生们复习了第七单元的相关内容。其核心知识主要包括: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燃料的综合利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王一帆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煤的干馏、相关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构建起相关的知识网络。为带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本堂课同时引入了一些探究和讨论环节。如:燃烧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秸秆干馏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什么?你的猜想依据是?将家用液化石油气改成秸秆燃烧产生的生物质气应如何调整进风口?在此过程中,王一帆老师引导及时,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奎聚中学的徐玉婷老师以工业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及有用物质的再回收为主题,展示了一堂精彩的项目式复习课例。本堂课任务难度层层递进,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为主,同时带动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徐玉婷老师通过案例展示和学生一起构建出对“两组分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思维模型,然后进行难度进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三组分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例题,并总结思路与方法。其次,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混有其他杂质气体为例,让学生分析如何将杂质气体一一除去,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相关除杂装置连接。最后,回归主题——如何将工业废水中的相关杂质除去,并回收有用物质。徐老师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自主选择除杂试剂并设计除杂工艺流程图,既回扣了本节课主题,又进一步让学生回顾了旧知,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能力。</p> 环节二 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昌邑市初中化学教研员马克明老师的主持下,参加教研的各位老师们对本节课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评价反馈,老师们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从课容量、板书设计到任务设计、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面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借鉴,收获颇多。同时,马克明主任让老师们对“如何在项目化教学中设计教学任务”、“项目化教学中情境设置的价值与类型”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讨论大家认为,项目化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在设置时,难度要层层递进,同时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导、启发、追问,以此来达成教学目标。且项目化教学情境多样,主要包含相关社会热点及其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项目化教学的情境不应是单纯的课堂引入,而应是“一境到底”,课堂应始终围绕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并最终落实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p> 环节三 提升总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克明老师最后针对这两节课做总结性评价。他强调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充分表达交流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的优点,及时指出学生表达中的不足并给予纠正,同时也不要忽视教师的讲解。当学生的思维高度达不到或出现迷思概念时,就需要老师的适时点拨,以此来真正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与落地。</p>

学生

老师

教学

复习

项目

除杂

课堂

教师

中学

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