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看过一篇文:怎么去读论语?乍看问题有些刁钻,但却是研究国学者经常遇到和头痛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怎么去读?孔子是我国享誉世界的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书中关于“仁”字的解读有七处之多,都是孔子弟子询问孔子,孔子做出的回答,但每个回答都没有正面给出其定义,其中有一次回答司马牛的是:仁者少言(大概这意思,但不是原话),遭到耿直弟子司马牛的反驳,司马牛曰:少言即仁乎?但孔子有些不悦,回答了一个不是回答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有些字的含义是不能准确给予准确定义,因为环境语境意思会有许多迥异,它只是各人的意会和感悟,你的知识层次和修养层次,会悟出不同层次的意思,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举手投足间,扑凤附雅间见其不同。</p><p class="ql-block">孔子是个圣人,孔子对弟子质问的回答具有探究性,如果你设置了一个固定的界限,那岂不是说文字含义等同于数理,失去了文字的海域性,也会愚弄了弟子,偏差了文字的可及性和不断推理性。</p><p class="ql-block">我等是万丈红尘的躁客,不能潜心去研读一二,但偶触及一两篇关于国学的评读,还是会触及那根敏感的神经。</p><p class="ql-block">语言看起来是浅显的,但究进去才发现有些不同,再去玩味总是会迷失自已,仿佛一幅三维画,越看越深邃,这也是我读及怎么去读论语的一点想法。</p><p class="ql-block">怎么去读论语,以什么态度去研读国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都不是先贤,也无缘与先贤们坐下来对话交流,但对于一个字词的诠义,博其大而带有深思的回答,这恐怕也是先贤优于一般常人之所在,博学然后才知含义深刻,推敲后能让人处于辽阔的文化疆域,从而晋升了你的素养,塑造了雅客的品味。</p><p class="ql-block">许多理总是难以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我们且识文字的普通人去揣测先贤是欠缺的,难免孤陋寡闻,且看左而不及右,片面而不能总揽全局,局限而捕风捉影,总不能把握文字的精髓。但可以带着疑惑谦卑的去拜读,这恐怕是研读《论语》等诸多国学作品该应有的态度,有些文字需要一生去品味和释义。</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