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541团1962年中印反击战

泰山(周呈国)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找到了161师炮团(原炮兵541团或134师炮兵团)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去战的资料。该资料比较完整的记叙了参战的全过程。炮兵541团三营一、三连和二连、团直部份人员,与四 O 一团七五炮连组成混合炮营,编入54军前指炮兵群,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瓦弄战役,火力支援130师战斗。圆满完成任务。文中提到的龙仕友,后来任过161师炮团后勤处长,81年转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篇献给在161师炮团当过兵的人阅读,讲给子孙后代听听,传承红色基因,卫国护边,确保祖国安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炮兵541团(161师炮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简记</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捍卫我国领土主权的斗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印度尼赫鲁政府,在美苏怂恿下,在我边境推行扩张政策,妄图以此煽动反动的民族主义情绪,以达到其缓和国内矛盾,实现领土野心的双重目的。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日,向我边境公开发动全面进攻。在边界东段蚕食我领土九万多平方公里,在西段无理提出三万三千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仅一九六二年秋季,在我领土上建立新据点六十四处,打死打伤我边防战士四十七人。反动气焰十分嚣张。我边防部队遵照毛主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一贯教导和军委命令,于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日进行全线自卫反击。我重炮营(含营部、一、三连及二连、团直部分人员)参加了边境东段的瓦弄战役,较好地完成了光荣的战斗任务。</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瓦弄战役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开始,十二月五日结束,历时二十一天,歼灭印军十一旅一千二百五十六人,收复失地二千八百余平方公里,取得了伟大胜利,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亲切慰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了致敬电。中央慰问团第二分团又深入我部亲切慰问。这是毛主席、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部队的最大关怀。我参战官兵及全团同志受到了极大的鼓午和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战役开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重炮营于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一日三时受领了入藏参战命令,当即进行紧急动员,召开誓师大会,群情激昂,决心杀敌立功,用实际行动保卫祖国边疆。同时抢时间,齐动手,全部火炮物资,仅用一个半小时装车完毕,六个小时完成一切行动准备。九时从驻地铜梁县出发,于当日二十四时到达成都。二日在成都军区直接领导下,与四 O 一团七五炮连组成混合炮营,並补充了弹药物资。三日沿川藏公路昼夜兼程,连续开进。途中在党委、支部领导下,边行军边动员,发挥了组织工作和政治宣传工作的群众性和战斗性。全营四十六台汽车,按时安全完成了二千二百多公里载炮开进任务,于九日十八时到达公路终点扎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部队经八昼夜紧急行军,已十分疲劳,但没有休息,在几小时内完成了落车和徒步拾炮开进的准备工作。次日即向战区开进。战区远离公路九十公里,山高坡陡,谷深路险,有的地方根本没有通路。火炮器材完全以人力扛运。一门炮并备附件、器材、土木工具共三百多公斤,拆卸扛抬,每人平均负重三十多公斤,最重的达五十多公斤。这些情况给行动带来了极大困难,但同志们此时想的是迅速赶赴战场,打击侵略者。他们在三八九团(现四七九团)二营的协助下,发扬吃大苦,耐大劳,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把大炮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全营干部带头,党团员积极开展互助。三连八名干部和战士一起抬炮,给部队鼓午很大。党员、四班付徐家寿,始终帮体弱的战士扛东西,保证全班没一人掉队,成为全营突出的班。全连在行进中有七人脚打血泡,九人眉膀磨破皮,二十六人因气候不适应而患病,但始终坚持无一人掉队。营部党员、炊事班长龙世友,一路拉痢疾,带病挑一担主付食和行李,还帮别人挑东西。在他的影响下,营部无一人掉队。全营经四天艰苦行军,于十三日二十一时,赶到"麦克马线"以南察隅地区那底曲炮兵阵地,编入军前指炮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战前准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瓦弄位于中印边界传统习惯以北,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二十公里察隅河西岸。整个地区崇山峻岭,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有的比高达三千米以上。深沟峡谷和急流纵横交错,森林茂密,荆棘丛生,云雾弥漫,气候多变,山上山下和日夜温差达十五至三十度。自然条件异常复杂,加之无大比例地图和测量成果可以利用,对部队的行动和作战影响很大。射击、视界多死角,阵地配置、指挥联络、弹药物资搬运等极为不便。部队到阵地后,由卜树田付团长率营指挥员分别到军前指、一三 O 师受领任务,並提前到达战区现地勘察,选择发射阵地。部队于十四日二时连夜构筑工事。为了隐蔽战役企图,攻击发起前不允许大口径炮试射,采用目测法、短基线交会决定诸元。由于阵地附近树林茂密高大,火炮赋予射向、射击困难。砍伐、锯伐每棵树需四至六小时,费力缓慢,大家十分焦虑。后来利用总攻发起前夜和敌炮袭扰等时机,改用爆破法,扫清射界。在敌炮不断的袭击下,同志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连续苦战了两昼夜,于十五日夜间完成一切战斗准备。为按时发起攻击和夺得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条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战斗经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 入侵瓦弄之敌,为印军所谓"王牌"部队四师十一旅,下辖四个营。其中有三个营,百分之三十的士兵和大部分军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东南亚同德、日军作过战。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在此地区由于其长期侵占,经二十年苦心经营,有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工事构筑坚固火力使用狡诈,射击技术较熟练,空运频繁,弹药、物资补给及时,但由于其军队的反动性质和僱佣观点,官兵厌战怕死,士气不高。根据总部指示,军前指首长决心对敌采取迁包围,断敌退路,並以穿插分割近战夜战等战术手段,全歼瓦弄之敌。我重炮营担任正面支援,重点支援步兵三八九团和一五三团正面进攻。具体任务是:破坏敌前沿工事和碉堡及其付防御设施,压制敌生动力量及火器,压制敌炮兵。</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 十一月十六日晨,步兵一五三团向曲子扎公之敌发起进攻,七时我重炮营一、三连分别向 O 二和 O 一号敌迫击炮阵地猛烈射击,压制敌炮,在友邻火力配合下摧毁了敌炮阵地,使之失去战斗力。此时 O 六、 O 五号之敌榴弹炮向我射击,在我观察所、阵地附近发射数百发炮弹,严重威胁我方安全,我集中全营火力给敌人以有力还击。</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 我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指挥的人民军队,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军队。在敌炮火威胁下,由于营党委和支部的坚强领导,宣传鼓动工作及时有力,我指挥员决心硬,实行敌打我打,针锋相对的方针,全营勇敢战斗,不怕牺牲,掩蔽部不进,战斗口号不断,射击不止。三连一班由于射界影响,要求将炮抬出来占领暴露阵地进行射击。三连二排四班连续发射七十二发炮弹,迅速准确,打出了威风。三班射击时由于沙土松垮,坐板跳动。他们边打边修,争取了时间,连续发射六十八发炮弹无事故。四班战士杜贵华,腰部负伤,鲜血浸透军衣,仍不顾劝阻,拨出弹片后继续作战,又连续装弹四十四发,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结束。战后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杜贵华同志也荣立三等功。营长,一连长等八名干战负伤.仍坚持指挥,坚持战斗。三连优秀共产党员、侦察兵白玉洁同志遵循毛主席"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伟大教导,主动把炮队镜搬出观察所,把安全位置让给随军新闻摄影记者。在敌炮向我疯狂开炮的情况下,他发现部分敌人向河西逃窜,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紧紧抓住目标不放。突然一发炮弹落到指挥部,他奋不顾身,猛扑在炮队镜上,保护了炮队镜。白玉洁同志为人民利益光荣牺牲。战后,上级党委为他追记三等功,表彰和宣扬白玉洁同志的英雄事跡。一连炊事员李运龙往阵地送饭,三次通过敌炮火封锁地带,炮弹一次次在他身边爆炸,他临危不惧,按时把饭送到阵地,受到大家的好评。</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十时三十分我转移火力对一 O 一、一 O 二、一 O 四号地段各行十分钟急袭,我步兵当即占领曲嘴,歼敌一部。为支援步兵扩张战果,全营先后十六次对敌六个炮兵阵地行集中射击,使其附近森林着火,歼敌一部。残敌在我沉重打击下,狼狈逃窜。该营乘敌溃乱之际,主动转移火力,向河西之"李村"、"桃村"和溜索桥各行十分钟不动拦阻射击,第一个弹群便命中敌群,打乱了敌人的队形,我步兵乘敌混乱之际,猛打猛冲,歼敌一部。十七时十五分,我又转移火力向敌能东北之台地村"行不动拦阻射击和对113号地段行二十五分钟急袭,在敌阵地前形成了火墙,使河东之敌进退两难,乱不成军,从而大部被歼,余敌逃入山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 十七时四十五分,为支援步兵追歼逃敌,以超火炮最低射角对瓦弄机场的敌炮阵地及敌旅部行压歼射击。十八时三十分炮击结束。</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 十一月十七日以后,战斗转入搜剿阶段。二十一日重炮营开始后撤,进行了战评,年底返回铜梁。</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 此次战斗,对敌十六个地堡实施破坏射击,对十个地段上的生动力量及火器行压制射击,三次对溃退之敌实施拦阻射击,但主要的还是对敌炮的斗争,曾先后十六次对敌六个炮兵阵地射击,消耗弹药六百一十一发,基本达到了压歼目的。共摧毁敌指挥所、观察所各一个,机枪十余挺,大炮四门,並杀伤了大量敌有生力量,有力地支援了步兵战斗,较好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战后全营有一个排、七个班荣记集体三等功,三十三人荣记三等功,六十三人受各种奖励。</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 在此次战斗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营的个别主要领导执行指示不够严肃认真,十六日拂晓未按时到达观察所。个别战士战斗积极性不高。组织管理工作较粗糙;一连准备工作欠充分,督促检查不够,致使构筑阵地扫除射界、射击操作均受到一定影响。全营丢失的物资较严重;工伤事故多起</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主要经验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 1,平时战备是保证战时行动和战斗胜利的基本条件。毛主席曾教导我们:"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重炮营从接受任务,经过两千多公里的行军到投入战斗,只有十五天的准备时间。这主要是平时的战备工作基础较好的结果。该营在入川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始终坚持了以阶级斗争和形势任务为主要内容的战备教育,並重视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战斗性,因而从根本上提高了部队的阶级觉悟,树立了常备不懈的思想。在战备教育的同时,全面安排了战备训练、战备整编、战斗作风等各项工作,使组织上、思想上、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上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因此,在接受预先号令后,全营干战坚决服从战斗需要,一切探家、休养、复员转业等个人问题让路,士气高昂,行动迅速。全营分布在两个县、八个生产点的人员、物资,仅用十二个小时集结完毕。接受参战命令后,仅六个小时完成一切行动准备,並保让迅速安全到达战区。此次行动时间紧,任务重,转弯急,但转得快。转得稳、收得拢,拉得出、开得动,充分证明了平时战备工作的极端重要性。</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只有贯彻集火近战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炮兵的作用。遵照毛主席"集中全部或大部的炮兵从敌军诸阵地中,选择较弱的一点(不是两点)猛烈地攻击之,务其必克"的教导。此次采取了集火近战的方法,发挥了炮兵应有的作用。十六日上午我集中两个连对 O 五号敌七五榴炮一门实施猛烈射击,将敌歼灭。在山高林密地区作战不便集中更多火炮的情况下,集中火力尤为重要。近战是此次炮兵作战的突出特点之一。深山峡谷搬运火炮困难,靠前配置,可減少火炮机动次数,增大火炮射程和对敌纵深行火力机动的范围。此次我炮距敌前沿一千多公尺,与敌隔沟相望,可控制敌五分之四的纵深地区,有力地支援了步兵战斗。我对敌十六个目标射击,压歼了敌能、曲嘴的敌炮阵地和溜索桥之逃敌,达到了突然、猛烈、准确之目的。因此集火近战是炮兵使用应遵循的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密切协同,主动配合,是团结胜利的保证。遵照毛主席:"将来打仗主要还是靠步兵"的教导,明确了为步兵服务的思想。在战斗中,根据步兵的要求,积极支援,主动配合,並以送火力图、无线电通信、信号弹、曳光弹和派遣干部等多种形式与步兵密切联系,保持了不间断的协同。为保证步兵胜利扩张战果,根据其临时要求,对敌炮兵阵地进行了重复射击。当我步兵在河东进攻前进中,我发现敌南逃时,主动以火力对"杏村"行拦阻射击,断敌退路,迫敌折回,给我步兵聚歼该敌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实践证明,树立全局观念,主动密切协同,对于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是十分重要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 4,严密组织运送弹药工作,是保证完成此次战斗任务的重要环。我在山高路险、汽车不能运送弹药、加之无远射程火炮参战,所需弹药增多,而准备时间又紧迫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运送弹药,满足战斗需要,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此次战斗,采取了先当"运输队”后当"战斗队"的作法,除一个步兵营协助抬炮、运弹外,还组织动员了二百多名民工扛炮弹,共运炮弹一千余发,有力地保证了战斗的需要。</span></b></p> <p class="ql-block">龙仕友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