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 请到武钢看一看

吴荣先27416134

<p class="ql-block">  从红钢城上冶金大道,车到厂前,可见武钢大门前耸立的毛主席塑像,右拐,是接待站。</p> <p class="ql-block">  武钢现在处于城市里,邻近光谷,为环境保护,武钢正在淘汰老旧设备,逐步实现自动化控制,创建花园式工厂。</p><p class="ql-block"> 2023年开始正式接待工业旅游游客。</p><p class="ql-block"> 2018年开始,笔者经过调研,提出《关于打造武钢工业遗址旅游热地的建议》,于2019年1月提交有关部门。</p><p class="ql-block"> 笔者欣喜地看到:在湖北省丶武汉市大力支持下,经过宝武集团3年的努力,武钢工业旅游已初具规模,正在良性发展。</p><p class="ql-block"> 笔者作为在武钢这块热土上奋斗了40年的退休老人,特通过《美篇》,热情地欢迎国内外游客,请到武钢看一看,感受一下大工业的火热与激情!</p> <p class="ql-block">  关于打造武钢工业遗址旅游热地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一、现状</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世界钢铁工业已成为夕阳产业,关停并拆似乎是必然结果。自1968年美国钢城底特律改造成功后,引起多国仿效。我国最为成功的范例是原在北京的首钢,2019年已改造成配合2021年北京冬奥会的热点旅游项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受此影响,已经关停的本钢、济钢、云南昆明重工业有限公司,都在进行向创意文化园与旅游胜地改造。</p><p class="ql-block">中国已迈入休闲时代,全域旅游正当其时,而在全面推行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遗址改造当以旅游为核心,打造以工业为主题的互动体验项目,融入酒店、餐饮、办公、购物等,将工业旅游打造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将会带来新的机遇。如今的鲁尔工业区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全新的科学公园,不仅保留了炼钢厂、煤渣山等生产旧址,还留出了空旷的大片绿地和湖泊,大大增加了旅游观赏性。工业区内第一家铁器铸造厂的废弃地还建立了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配套建有咖啡馆、酒吧、美食街、各类游乐设施和娱乐中心等。</p><p class="ql-block">1998年意大利政府对原有的废弃工业用地推出改建计划。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城市景观也逐步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公园拥有5个独立的版块,每个版块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相互联系紧密,成为一个整体。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德国北杜伊斯堡的一个后工业景观公园,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工厂导致周边地区严重污染,于1985年废弃。1991年,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改造成景观公园。公园设计与其原用途紧密结合,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交织在一起。每年可吸引30万游客观光。</p><p class="ql-block">武钢与宝钢合并后,实行了相同产能合并,大幅精简人员的政策,一号高炉、二炼钢厂、轧板厂等生产线已经停止,耐火厂、焦化厂一号炉也已停产,老旧的办公楼逐步拆除或改变功能,最终,对武汉大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武钢生产线会全部停产,因此,如何利用原有设施,把大量投入过的生产线改造成旅游基地,文化与科技创意中心,成为重要课题。</p><p class="ql-block">十年前,隶属于武钢集团的汉阳钢厂停产,在市政与武钢的支持下,被逐步改造成汉阳文化创意园,建成了一座《张之洞博物馆》,使武汉初步出现了工业旅游的线路。《中国武钢博物馆》成为其中的一站。</p><p class="ql-block">为保2008年北京奥运,从2005年6月30日首钢115号高炉拆迁开始,到2010年,首钢完成了整体迁到沿海曹妃甸的大转移。在原有的遗址上,首钢借鉴武钢与中央电视台合拍的4集科普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意,逐步把遗址改造成人们交口称赞的旅游胜地,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大武汉借鉴。</p><p class="ql-block">二、建议:</p><p class="ql-block">1、学习首钢与本钢经验,由武汉市政牵头,成立高级别课题组,进行改造武钢遗址的可行性研究。改造的最终目标:成为武汉的又一个文化创意园和旅游基地,列入全国工业遗址保护名单。力争进一步成为世界工业保护遗产。</p><p class="ql-block">2、首钢在原址上规划建设的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总面积达70公顷,实现1.9公里长的绿轴景观。参照首钢模式,建议武钢遗址主要保护遗存:工业港部分码头、武钢一号门(含毛泽东塑像)、高炉、转炉、冷却塔、煤气罐、焦炉、料仓;运输廊道、管线,铁路专用线,机车、专用运输车、红钢城片区的红房子,武钢博物馆,张之洞博物馆、汉阳钢厂遗址、大冶铁矿遗址等。</p><p class="ql-block">3、对武钢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要持慎重态度,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邀请国家和省内专家召开论证会,尽力使钢厂的保护规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配套街接。必要时聘请外国专家一起规划设计。</p><p class="ql-block">4、打造工业遗址主题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以有历史意义的主题设备为中心,植树养花,形成一个美景环抱的大场景。</p><p class="ql-block"> 例如,在一号高炉旧址的园区规划上,可设计以1号高炉为核心,建设一座万余平方米的文化主题公园,同时保留冷却水塔,并保存高炉鼓风机、焦炉交换机、精料车、渣铁罐和蒸汽机车等有代表意义的设备,形成以1号高炉为主体的工业遗址保护区。</p><p class="ql-block">5、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各国著名商家,包括星巴克、腾讯,多家银行等,兴建更多的娱乐场所,吸引人气。首先落户首钢遗址园的星巴克咖啡背面倚靠高高的炼铁炉,蜿蜒曲折的明黄色楼梯与锈色的主体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拍照很壮观。</p><p class="ql-block">6、保留明渠为遗址长期供水。因五丰闸早已不能使用,武钢工业用水主要依靠位于青山江堤的水泵站。武钢遗址改造,需要一些人工造湖,美化环境。 </p><p class="ql-block">7、把传统的青山公园与环保典型的戴家湖、明渠、东湖,东湖绿道作为遗址旅游的一部分。在青山公园建立一个小型博物馆。内设关于武钢的历史影像录像,照片,剪纸,版画,供游人参观。</p><p class="ql-block">8、鼓励文艺创作。推出更多的类似《红房子》电视剧的好作品。</p><p class="ql-block">9、与省市及国内外旅游部门配合,完善服务设施。扩大到张公山寨、白玉山公园,天兴洲等旅游地,设立泛舟五湖旅游项目,一艘快艇,通游东湖、严西湖、武钢明渠等武汉水景。</p><p class="ql-block">10、除地铁5号线外,开设更多的公交线,与光谷连通,规划部分商业、居民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钢民盟 吴荣先 2019年1月</p> <p class="ql-block">  这个建议涉及面较广,三年大疫,国家大投入,旅游业丶餐饮业以及工业丶外贸业等正在恢复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好在宝武集团已迈开了第一步而且是很大的一步,使我们在有生之年看到了从设想到理想王国的凤凰湼槃,不由为武钢的接棒者点赞与喝彩。</p><p class="ql-block"> 图为3月29日武汉邮政发行的《绿水青山红钢城》邮资明信片之武钢一号高炉,以及配套邮戳。</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拍摄的武汉青山区红钢城美景。</p><p class="ql-block"> 工业旅游,可从红钢城丶红房子开始。</p> <p class="ql-block">  经过50年的建设,为钢城居民服务的青山公园,已经绿树成荫丶四时花开,名列武汉公园前十之中。</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俯视的青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  武钢全景图</p><p class="ql-block">(吴国响摄)</p><p class="ql-block"> 武钢的接待中心,两层楼都作为厂史厂志陈列室,“时光隧道”、声光电多媒体,从最初的一号高炉到今天的“一键炼钢”,游人穿越其中,身临其境。这里也是中国宝武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武钢有限管控中心是武钢的“智能大脑”。超级电子大屏分布全流程1000余个关键控制点可视面,“有点像酒泉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相当震撼,可以参观。”</p> <p class="ql-block">工业旅游,武钢游览线路</p><p class="ql-block">最近武钢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趁着周末去里面玩了一圈在这儿分享一下游览经历,希望能帮到各位</p><p class="ql-block">💰门票:目前在“武汉文旅码”小程序等渠道有优惠价,88/人,原价是100,购买后不规定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即可。</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上午场9:30-12:00,下午场14:00-16:30,全程约两个半小时。(按理说是要预约的,但可能最近人少,不预约也让进,最好提前打电话问问)</p><p class="ql-block">🚗交通:乘坐地铁五号线到武钢站,A2出口出来后往东走300米就能到游客中心。自驾可导航至武钢厂前停车场。</p><p class="ql-block">👫参观:在游客中心验票,领安全帽和讲解器,然后等待入场。约50人一个团,有大巴接送,但略挤,可能有些人要站着,不过好在每段都只有几分钟车程。因为武钢是生产重地,所以全程只能跟着讲解员走,不能脱离队伍。</p><p class="ql-block">参观路线为:</p><p class="ql-block">[一R]接待中心。一个陈列展示厅,主要了解武钢的辉煌历史和现状,还会放一个关于武钢历史的小纪录片。</p><p class="ql-block">[二R]一号高炉(P4)。1958年9月13日,在毛主席的见证下,一号高炉练出了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可谓功勋卓著。旁边有厂内的货运铁路,可以见到机车拉着货物经过,铁道迷不要错过。P1-3也是在一号高炉附近拍的。</p><p class="ql-block">[三R]管控中心。可以到武钢的管控调度大厅里参观,挺有意思。但因为部分内容涉密,工作人员说不可以把照片发到网上,所以一张照片都没拍</p><p class="ql-block">[四R]热轧厂(P5-7)。可以沿着参观通道参观热轧厂正在进行生产的流水线。站在数十米外都能感受到通红的钢铁带来的滚滚热浪,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开创武汉工业起飞的历史功臣</p><p class="ql-block">盛宣怀和张之洞</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1958年视察武钢</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武钢亮相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一号高炉获评国家工业遗产。目前,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已经建成,炼钢厂、硅钢部、热轧厂等美化项目已相继完成。</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武钢厂区,烟囱、冷却塔、管廊、线缆均整治一新,百余处高耸建筑都绘上了明丽“彩衣”,与路边绿树繁花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一米七”项目的历史地位不亚于一号高炉,这套上世纪7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轧机工程,代表了当时世界钢铁业的先进水平,开创了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先河。40多年来,武钢人在“一米七”锤炼的“三争精神”(争气、争光、争一流)激励下,创造了闻名全国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管理经验,创造出不胜枚举的辉煌业绩。</p> <p class="ql-block">  2021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项明武建议“将老厂区打造成符合4A级景区标准的花园式工厂和工业旅游基地”,与武钢的计划不谋而合。这项建议也得到省文旅厅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 武钢是新中国钢铁长子,“要让武钢以外、青山区以外的人走进武钢、认识武钢、认同武钢”,也让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几代钢铁人有自豪感和归属感。</p><p class="ql-block"> 目前国内在产钢铁企业中,仅德龙钢铁、龙门钢铁两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一号高炉遗址公园及周边绿化区域面积约2万平方米。其中,高炉主体结构整体利旧,最大限度保留高炉外部形态,主题公园设计以“时光之旅”为脉络、以铁轨印记为骨架,打造系列主题节点。</p> <p class="ql-block">  一号高炉直冲云霄的炉身和钢架,刷上红色、绿色的油漆。游客可在主题园内远观一号高炉,同时感受紧邻的厂区铁路运输和周围仍在运营的高炉钢铁生产氛围。</p> <p class="ql-block">  “一米七”工程体量十分庞大,包含“三厂一车间”。目前,一热轧已经停产,但建成了“三争精神”展览馆。一硅钢也已停产,二炼钢连铸车间已经拆除,只有一冷轧经局部改造后仍在生产。</p> <p class="ql-block">高炉遗址公园外景</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武钢将一号高炉工业遗址作为重点项目,按照“修旧如旧、传承历史”原则,投入8000万元进行改造,计划打造为国家工业遗址公园,以传承、传播钢铁文化精神。</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一号高炉博物馆,迎面是"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八个醒目大字。</p> <p class="ql-block">  上高炉平台的每一个台阶,都代表炼铁厂的每一大步。</p> <p class="ql-block">油漆一新的高炉炉膛</p> <p class="ql-block">忙碌在炉台上的炼铁工人塑像。</p><p class="ql-block"> 1985年,在武钢大学冶炼系毕业后,我曾在2号高炉干过一年,职务为二瓦斯,三班倒好幸苦哟。</p> <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出铁,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临现场观看。</p> <p class="ql-block">高炉博物馆一楼展品大厅</p> <p class="ql-block">高炉雄姿</p><p class="ql-block"> 熊卫国于上世纪70年代拍摄的武钢4座高炉</p> <p class="ql-block">高炉检修</p><p class="ql-block">熊卫国的学生吴国响拍摄的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高空吊装(吴国响摄)</p> <p class="ql-block">建国10周年邮票上的武钢一号高炉</p> <p class="ql-block">炼钢工人</p> <p class="ql-block">武钢大型厂轧钢工人</p> <p class="ql-block">从古代炼钢到现代转炉炼钢</p><p class="ql-block">中国1996年实现年产1亿吨钢的历史性突破。</p> <p class="ql-block">武钢一米七工程开工</p><p class="ql-block">(熊卫国摄)</p> <p class="ql-block">  热轧生产线</p><p class="ql-block"> 感受热浪薰</p> <p class="ql-block">二热轧轧机隆隆,看不到现场工厂,只看到火红的钢板进进退退,象压面一样越压越薄,直到成卷。</p> <p class="ql-block">围观《中国冶金报》</p> <p class="ql-block">我在热轧厂门外厨窗下</p> <p class="ql-block">炼钢总操控室</p><p class="ql-block">一键便可以炼出一炉好钢</p> <p class="ql-block">  无人机拍的青山公园丶为武钢供应长江水的明渠。</p> <p class="ql-block">  以下,重点回顾一号高炉历史。</p><p class="ql-block"> 图文引自武钢有限。</p> <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13日,64年前的今天,一股火红的“洪流”从武钢一号炉炉口喷涌而出。全场3000多人顿时响起震彻天际的掌声和欢呼。毛泽东主席登临炉台,站在平台上,全程观看了第一炉铁水的诞生。 </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笑得很开心、很亲切,与在场所有人一同鼓掌,向大家一一招手。”当时站在毛泽东身后的吴润梅,现已退休多年。2022年9月10日,吴润梅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脑子一片空白,他们在看出铁水,我就目不转睛看着毛主席,不晓得自己当时笑得这么‘狠’。”吴润梅拿出她一生珍藏的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一遍遍抚摸,讲着讲着又爽朗地笑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对于当天一直跟在毛主席身边,全程陪同的吴润梅而言,1958年9月13日,是新中国与她共同的高光时刻。这个由“苏联专家热情帮助,十八省市二百多工厂倾力支援”,建在武汉青山“荒五里”,容积1386立方米的“庞然大物”,日产生铁2000吨以上,这比当时号称“西欧最大高炉”的英国威尔思公司四号高炉日均产量还高500吨。</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的第一炉铁,让曾公开预言“出铁简直是‘天方夜谭’”的欧美国家哑口无言,让无数建设者备受鼓舞、欢欣雀跃。“我是当时千千万万建设者中的一员,是中国首位高炉女焊工。这一刻我无比荣耀。”64年来,吴润梅曾无数次回忆、讲述当时的场景,每每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这座高炉就是去年被列为国家工业遗产的武钢一号高炉。</p><p class="ql-block"> 它的年龄就是武钢的年龄,虽然2019年10月就已退役停产,但仍以“钢铁摇篮”的荣光巍然屹立,从它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的那一天算起,至今已见证了这片土地64年的非凡奋斗和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  1950年,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随着鞍山、石景山等钢铁厂陆续恢复生产,这一年,全国钢产量达到61万吨,接近上年的4倍,而当年美国钢产量为8785万吨,是中国的144倍,人均钢铁量更是中国的500多倍。这年12月,就在中美双方的精锐部队在朝鲜长津湖畔拼死搏杀之际,毛泽东主席指示重工业部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钢铁会议,共商钢铁大计,重点讨论新钢铁工业基地的筹建。</p><p class="ql-block"> 根据这次会上讨论形成的意见和毛主席“钢铁要过关(山海关),钢铁要过江(长江)”的指示,1952年,中央初步敲定在华中腹地大冶铁矿附近兴建钢铁工业基地。1954年4月,经苏联和中国专家联合勘探,厂址选定武汉市东郊青山镇左近,一片尚无正式名称而被叫做“荒五里”的莽野。</p> <p class="ql-block">1955年6月,国家计委与建委党组把武钢建设方案呈报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立即批示:“同意按设计方案建设。”周恩来总理命笔签署:“特急批发!”同年10月,一支支建设队伍从天南海北奔赴武汉,拉开了十万大军建设武钢的大幕。1957年7月1日,武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计划次年“十一”前后投产,向新中国第一个十年大庆献礼。然而,西方国家对此并不看好,英国《泰晤士报》曾这样预言: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p> <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13日,这个在中国钢铁工业史上有着特别意义的一天,下午3时25分,武钢一号高炉出铁口打开了,一条粗壮的火龙喷涌而出,顿时金星飞舞,热浪冲天,火龙蜿蜒而下,最后凝成的铁块,被誉为“中国神铁”,至今还放在武钢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汗水浸湿了毛主席身上的衬衣,当他出现在临时搭建的眺台上,面向高炉前方庆祝的人们挥动手臂,全场3000多人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中国工程院院士、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张寿荣深情追忆道。1958年9月13日,正是他担任武钢一号高炉出铁现场技术总指挥,他伴随着这座功勋炉成长为全国著名的炼铁技术权威,曾任武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p> <p class="ql-block">武钢一号高炉容积1386立方米,日产生铁2000吨以上,年产量可达75万吨,比当时号称“西欧最大高炉”的英国威尔思公司四号高炉日均产量还高500余吨,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在当时堪称世界一流。</p><p class="ql-block"> 1958年,中国钢产量达到969万吨,是1949年的61倍;人均钢产量14.7公斤,是1949年的53倍。</p><p class="ql-block">中国人何尝不明白国无钢不强的道理,从1800年起,英国粗钢产量保持世界第一长达85年,“日不落”帝国如日中天,1886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年轻气盛的“山姆大叔”粉墨登场。在长津湖之战25年后,中国钢产量首次超过英国,1975年中国钢产量2390万吨,英国则是2009.8万吨。在长津湖之战43年后,中国钢产量首次超过美国,1993年中国钢产量8956万吨,美国则是8879万吨。1996年,中国钢铁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在武钢一号高炉投产38年后,毛主席在这里所作的铁的预言变成了铁的现实!</p><p class="ql-block">1996年,武钢已具备“双600”万吨的生产能力。从一号高炉起步,武钢人自力更生,披荆斩棘,越过“双100”万吨的目标,又拾级而上,像音阶一样一路走高。并且,在中国钢铁现代化最需要迎头赶上的时代和中国工业改革最需要突破的时期,奏出了“一米七”的华彩乐章和“质量效益型道路”的铿锵之音,创造了不朽的钢铁传奇。</p><p class="ql-block">武钢一号高炉首次大修是1978年,一代炉龄高达20年。2001年第二次大修,炉容扩大到2200立方米,为1958年的1.6倍。两次升级改造,设计年产量从75万吨增加到162万吨。2018年,以大修后连续生产18年的炉况,单位炉容生产量刷新全国纪录,获得中国钢铁协会“冠军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同类型高炉炉役后期特护阶段安全生产、低耗长寿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高炉出铁第一功臣李凤恩</p><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13日,正是李凤恩在武钢一号高炉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为了打破《泰晤士报》咒语般的预言,他曾日夜奋战在炉前,妻子分娩也未回家。</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2日晚,一号高炉炉内开始安装枕木,为了缩短安装时间,时任一号高炉炉长的李凤恩带领炉前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铁人精神,带头爬进炉内,让炉外的工友从高炉风口和出铁口将一根根枕木递进去。已经开始烘炉的炉温在50摄氏度以上,工人们汗如雨下,干脆就光着膀子干。枕木上的钉子划伤了工人们的皮肤,他们简单搽点药水就又冲了进去……大家人拉肩扛,硬是在3个半小时内往炉膛里装进了1500根枕木。</p><p class="ql-block">李凤恩不光特别能吃苦,而且特别肯钻研,1959年他在高炉上进行高压试验,大胆改进铁口炮泥的配料及操作方法,解决了高炉出铁的关键问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面对铸铁机产量低、铁水罐积压从而影响高炉产量的难题,他深入调查,刻苦钻研,使生铁日产量由2500吨提高到4000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从初中文化程度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技术员、炼铁总技师,曾先后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3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并曾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在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上发言。</p><p class="ql-block"> 现在一号高炉外的广场,就用的是李凤恩名字一一凤恩广场。</p> <p class="ql-block">  炼铁厂退休员工王水枝曾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1969年开始,王水枝就在武钢一号高炉工作,在炉子上一干就是一辈子。“算起来,从我退休离厂,也快有20年了,但我还是时常会梦到炉子。”</p><p class="ql-block"> 王水枝回忆,20世纪70年代,一号高炉还没有大修,冷却壁情况不好。有一年夏天,为了快速换风口,减少休风时间、恢复炉况,他和同事们下班后自愿留在厂里加班。吃在炉子畔,睡在炉子旁,硬是干了一个多月才把炉子盘顺。“那时条件不好,大家开玩笑说,要是媳妇上炉子找爱人都找不到,只看到一张黑脸,一口白牙。”</p> <p class="ql-block">  一号高炉下岗日</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4日,伴随着最后一炉铁水成功出炉,服役长达61年的武钢一号高炉圆满完成历史使命,永久退出生产。一些老职工闻讯而来,挤满了一号高炉主操控室。他们抚摸着工作台上的操作把,依依不舍。几代炼铁人的代表上到高炉,在当年的工位上与老伙计深情告别,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从1958年9月13日第一炉铁水,到2019年10月14日最后一炉铁水,一共61年。武钢人动情地比喻,这13日和14日,预示着一生一世。61年间,武钢一号高炉累计生产生铁5000多万吨,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各个发展阶段,其经济技术水平多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当之无愧的“光荣炉”。</p> <p class="ql-block">一号高炉退役了,但武钢的产量不减,在世界的钢铁版图上,中国的分量也越来越大。2019年,武钢钢产量突破1600万吨,比一号高炉投产那一年全国钢产量还要多出三分之二。翌年,经宝武重组而来的“钢铁航母”——中国宝武集团钢铁年产量超过1亿吨,雄踞世界第一;中国钢产量突破10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56%,是美国钢产量的14倍多,人均钢铁量740多公斤,是美国的3.3倍。</p><p class="ql-block">就在一号高炉退役的当年,武钢加速智慧转型的步伐,在紧邻一号高炉的位置,建成了铁区操控中心,操作工不需火眼金睛就能从电子大屏看透高炉之心,依靠3D建模和数字孪生技术,还可以实施远程操控,装料、鼓风、测温都能一键搞定,员工上班只要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再也无需烟熏火燎、汗流浃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盛赞技术之先进,今昔之巨变。</p> <p class="ql-block">  2021年底,工信部公布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武钢一号高炉赫然在列。早在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20个钢铁工业遗产中,武钢就独占两处,其中一处就是一号高炉。武钢珍视历史的荣光,也注重文化的传承,投入8000万元对高炉本体和周边区域进行改造,按照4A景区核心景点的策划方案打造工业遗产公园,以赓续钢铁报国的红色基因和“既炼铁也炼人”的精神血脉。</p><p class="ql-block"> 如今,直冲云霄的炉身和钢架已刷上铁红和湖蓝两种主色,厂房内部修旧如旧,复原1958年9月13日出铁时的场景,高炉东边的工业遗产主题园已建好。游客可以在这里远眺一号高炉,也可以就近观看5G+铁水智慧运输的经典场景:高炉要出铁了,“接单”机车像滴滴快车一样自动驶向出铁口,铁水罐自动对位、自动受铁,受铁完毕自动前往炼钢厂,沿线铁路自动扳岔,拦木机自动开闭……</p> <p class="ql-block">  我为武钢歌一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钢,</p><p class="ql-block"> 我曾奋斗一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从学徒到上大学</p><p class="ql-block"> 从机械总厂到铁厂2号高炉</p><p class="ql-block"> 我在高炉前挖炮泥堵铁口</p><p class="ql-block"> 我在炉内操控室上夜班</p><p class="ql-block"> 我在大池里与工友们同浴</p><p class="ql-block"> 洗去鼻孔里的黑灰团</p><p class="ql-block"> 我到过高炉顶拍电视片</p><p class="ql-block"> 我为一线工人写报道</p><p class="ql-block"> 我为技术人员把歌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炉,就是钢铁工人的气魄</p><p class="ql-block"> 高炉,那出铁时飞迸的铁花</p><p class="ql-block"> 胜过节日的焰火</p><p class="ql-block"> 因为,那里有我们的血和汗</p><p class="ql-block"> 生命的烙印非常短暂</p><p class="ql-block"> 三代人的武钢依旧灿烂</p><p class="ql-block"> 梦里几回回回炉台</p><p class="ql-block"> 我年轻的身影随烟火飘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