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远的思念(五)</p><p class="ql-block"> 袁立峰</p><p class="ql-block"> ____缅怀县委书记张义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OO二年的七月,张学运同志在江西庐山避暑。他打电话给我,约我们釆访组的同志一起到庐山商讨《张义祥纪念文集》有关事情。我与史耀晴同志商量后,七月二十一日,史耀晴、王信华、陈维根和我四人一同前往庐山。当晚我们赶到庐山牯岭的张学运住处。</p><p class="ql-block"> 到庐山后,张学运告诉我们,他已通知南京的张青运和钱澄两人二十三号赶到。学运让我们几人在山上玩两天,等人到齐了再一起商讨《张义祥纪念文集》的事。</p><p class="ql-block"> 当年张学运在庐山租住的别墅,是一座很大的别墅。庭院开阔,四周有高大的松柏,院内长着葱绿的花草。别墅里十多间客房,可以住二、三十人。这栋别墅是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到庐山时的下榻住处。我们去时,张学运同志告诉我们,一个晚上的租金是5000元。他说:“你们采访组的同志很辛苦,为我老父亲的生平事迹调查,是南北奔波,走亲访友,我实在是无以回报。所以邀请你们到庐山来好好休息两天,好好玩玩,放松放松。等南京的张青运、钱澄来了就晚上商讨商讨文集的事。”</p> <h3> 照片拍于二OO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地点是庐山牯岭。</h3> <h3> 照片拍于二OO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地点是庐山牯岭。照片右一为陈维根,右二为史耀晴,照片左一为汪家顺(小车司机),左二为王信华,左三为袁立峰。</h3> <h3> 照片拍于二OO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地点是爬庐山汉阳峰的路上。照片中间是史耀晴,照片右为张学运,照片左为袁立峰。</h3> <h3>照片拍于二OO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地点是庐山会堂。照片前排右为史耀晴,左为袁立峰,后排右为陈维根,左为王信华。</h3> <h3> 照片拍于二OO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地点是庐山牯岭。照边右一为汪家顺,右二为王信华,右三为史耀晴,照片左一为陈维根,左二为袁立峯,左三为张学运。</h3> <h3> 这次上庐山我是第三次,八十年代未来过一次,是参加华东地区企业家座谈会,那次在牯岭住了四天。第二次是九十年代未到武汉开会路过。这次是第三次上庐山。三次在庐山都留下了影相。</h3> <h3> 照片拍于一九八八年八月,地点是庐山天桥。是参加华东地区企业家座谈会拍的,当年在庐山住了四天,还写了一篇论文《浅谈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机制》,这篇论文发表在《淮阴企业》1988年第八期。</h3> <h3> 照片拍于一九九八年八月,地点是庐山仙人洞。</h3> <h3> 照片拍于二OO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地点是庐山的含鄱口。</h3> <p class="ql-block"> 照片拍于二OO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地点是庐山的铁船峰。</p><p class="ql-block"> 铁船峰地处庐山西麓,石门涧景区,与龙首崖隔涧相望,奇峰突兀,高耸入云,涧深谷幽,峭壁悬崖,雄奇险秀,景致极佳,堪称“匡庐一绝”。在此处拍照留念,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律</p><p class="ql-block"> 登庐山</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p><p class="ql-block">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p><p class="ql-block">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p><p class="ql-block">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p><p class="ql-block">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p><p class="ql-block"><br></p> <h3> 照片拍于二OO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晚,地点是庐山牯岭别墅。照片右一为陈维根、右二为王信华、右三为史耀晴,照片左一为张青运、左二为张学运、左三为袁立峯。</h3> <h3> 照片拍于二OO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晚,地点是庐山别墅。照片右一为钱澄、右二为陈维根,照片左一为张学运、左二为袁立峰。</h3> <h3> 七月二十三日下午张学运和钱澄从南京来到庐山,这是张家的两枝笔杆孑,也是张学运请来的墨客。张青运是南京晓庄师院的中文系教授,文墨极佳,是个才子。钱澄是张义祥三女儿张春生的爱人,是南京化工大学党委办的主任,也是舞文弄墨的高手。看来,张义祥的亲属对《张义祥纪念文集》是极其重视而又认真的。这也说明张义祥的亲属是怀着敬仰之心,无限深情,去追思自己的亲人___张义祥。</h3><h3> </h3> <h3><br></h3><h3> </h3><h3><br></h3> <p class="ql-block"> 这张黑白照片拍于一九八六年的夏天,地点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照片左一为倪延富、左二为虞盘泉,照片右一为袁立峯、右二为钱澄。</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九八五年认识钱澄的。那一年,我在北京召开汤沟酒座谈会。座谈会上不少书画名家为汤沟酒厂题诗作画,我们从北京回南京时,准备在南京把字画裱起来。当时,有的书法名家写的字我们不认识,就找钱澄的父亲辩认一下。当年是张新生引荐的,所以就认识了钱澄。钱澄的父亲当年是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授,他老人家当场为我们指认并讲解,并且说“了不起呀!都是大家呀!”因为当时指认的是启功为汤沟酒厂题写的两首诗,还有许凌庐为汤沟酒厂题写的草书。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了,但住在南师对面的钱教授,仍然时常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躬身细看铺在屋子地上的六尺整张书法的身影却永远地烙在了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因为张春生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工作,就请她的爱人钱澄先生带我们到紫金山天文台游览,并留下这张珍贵的黑白照,这也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吧!</p> <h3> 照片拍于二OO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晚,照片左为张青运,右为张学运。</h3><h3> 经过两个晚上的商讨,大家达到了《张义祥纪念文集》的共同意见,形成共同意识。并作出两点决定:一是在八月十日前完成资料的汇总,二是在九月十五日前拿出《张义祥纪念文集》样本。</h3> <h3> 这是《张义祥纪念文集》的样本。八月二十三日,我和王信华到南京找张青运商讨样本相关事宜。</h3><h3> 九月九日和王信华、陈维根,钱澄在苏州张学运处商讨《张义祥纪念文集》定稿和出版事宜。</h3><h3> 九月二十九日到南京,与钱澄一起到张青运处落实封霖同志的文章《相濡以沬三十年》。</h3><h3> 十月十日张学运同志到灌南,一起商讨《张义祥纪念文集》出版的手续费用等相关事宜。</h3><h3> 十二月三日我与王信华、陈维根到南京,落实《张义祥纪念文集》出版事宜。</h3><h3> 十二月五日,我们在淮阴农垦印刷𠂆落实了《张义祥纪念文集》的出版时间、费用等事项。</h3><h3> 二OO三年一月十七日到淮阴农垦印刷𠂆提取和发送《张义祥纪念文集》。</h3> <h3> 这是由政协灌南县委员会学习文史委,中共灌南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印的《张义祥纪念文集》,纪念文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江苏省农垦机关印刷𠂆印制。</h3> <h3> 这是《张义祥纪念文集》编辑委会名单。</h3> <h3> 这是淮安市政协副主席花法荣同志的题字。花法荣同志是灌南人,他六十年代在灌南县中学高中部读书,后考入北京大学,文革后回到灌南县工作,八十年代任副县长,九十年代初任县委副书记,后调淮安县任县委书记,二千年后任淮安市政协副主席。</h3> <h3> 这是灌南县原政协副主席张正团的题字。</h3> <h3> 这是王富扬同志的国画。王富扬同志系灌南县新安镇人,曾是灌南县政协委员、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会员。</h3> <h3> 张义祥同志革命的一生有三个耀眼的亮点:这就是在革命战争中的张湾战斗;二是六十年代艰苦奋斗,学习焦裕禄:三是鞠躬尽瘁在袁庄的田头。要追思老书记的这些感人事迹,请阅读《张义祥纪念文集》。</h3> <h3><br></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