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他,知道的人寥寥无几,更极少有人知道他在七十年前为抗美援朝捐了一架飞机。即使是在他的故乡,现在提起他的名字,人们也只是摇摇头。他叫苏宝维,一个地地道道的宜兴埠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镇改造前苏家“诚信号”部分老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说古镇人对苏宝维这个人觉得陌生,但要提到他的父亲“苏三结巴”,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苏宝维的父亲是古镇一户地主,他的大名早被古镇人忽视,其在家中排行第三,因说话磕磕巴巴,便被古镇人送上一个“苏三结巴”的绰号。“苏三结巴”的出名不仅是因他得了一个响当当的绰号,还因他过日子小气,曾有一句“苏三结巴吃煎饼果子狠一下了”的顺口溜,而使他在古镇名扬至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镇改造前苏家“诚信号”部分老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镇人都知道温家势力、杨家土地,也都知道温、杨、苏是古镇三个大姓人家。温家世代为官,既有势力又有众多田地,这里自不必多说。杨家拥有田地最多,且因在镇东南部建有一处“小故宫”式的杨家大院而蜚声古镇。对于苏家来讲,虽拥有古镇北部二十七顷粮田(即宜兴埠人熟知的“二七顷”),但较之温、杨两大家族的田地还是略少了些。而就苏家大院而言,其名气却远比温、杨两家响的多、早的多。这主要缘于古镇历史曾有“先有蒋、韩二家,后有苏家大院”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镇改造前苏家“诚信号”部分老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信兴号”是苏家一处祖宅。其座落于宫西街,从宜兴埠碧霞宫向西顺延杨家大院、吴家大楼、村公所至“信兴号”。其四至范围,东与村公所相隔一胡同,南至宫西街,西至北街二胡同,北至宫后街。三道院建筑布局,呈南北长、东西短长方形状。砖木结构,条石基础,青石窗台三道线,圆拱西式门窗,百叶隔断,彩色玻璃,主体四梁八柱,阴阳瓦铺顶。这处宅院1948年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烧毁,只剩房屋四间(三间北房和一间大门过道房),1958年修建津围公路该房被拆。之后,该支家族买下“诚信号”一个套院。</p><p class="ql-block"> “诚信号”座落宫西街以西,建筑布局南北长,东西短,北至宫西街,西至下卫道,南至民房,东临西南湾。该建筑群,向北设三道大门,中间能进马车。主要建筑为砖木结构,四梁八柱,条石基础,室内红松板木隔断。有部分附房为“穿靴戴帽”结构。1948年,国民党火烧宜兴埠时,大部分被烧毁,还有部分房舍保留至旧村改造前。 </p><p class="ql-block"> “信和号”座落在温家图书馆以西,西佛堂附近。建筑群也为砖木结构。“苏三结巴”祖上一支就住在这里。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军烧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镇改造前苏家“诚信号”部分老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回到苏宝维,苏宝维是“苏三结巴”的长子,自小聪明懂事,勤奋好学。他经过在家乡读小学,后又在外求学,步入社会后,开启了人生奋斗道路。他先后从事多种职业,作过洋行的职员、自营贸易等,尔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创立自家企业,逐步成为一名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初,美国公然发动侵朝战争。应朝鲜方面请求,同年10月,毛主席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自此,中国志愿军渡过鸭绿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美国武器先进,并且拥有3100架战机的空军优势,而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只有飞机200架。面对与美实力上的巨大悬殊,我抗美援朝将士浴血奋战,顽强抵抗美军的狂轰滥炸。为赢得空中作战主动,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发出了开展捐献武器的号召,于是,在全国各界掀起了捐献飞机大炮的热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的战场上,我军使用的都是从苏联购买的“米格15”战斗机。一架这样的飞机,按当时旧币需十五亿元,相当于新币十五万元,折合现在的人民币约价值4000多万元。飞机的价格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但中国人民知道聚沙成丘的道理,听到号召,纷纷动员起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争先恐后地投身到了这场伟大的义捐运动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积极响应号召,她从1951年8月开始至1952年2月,耗时半年时间,辗转20多个省和地区,带领她的演出队伍巡演170多场,组织民众筹集款项,加上她卖掉的家产,最终筹集到15.2亿元旧币,从苏联订购了一架“米格-15”战斗机,被命名“香玉剧社号”送往朝鲜前线,有力地支持了抗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全国上下的倾力支持下,截止到1952年5月30号,全国各界一共捐款达到55650.37万元,可用于购买3710架战斗机:其中华北地区453架、华东地区1436架、中南地区890.5架、西南地区298架、东北地区435架、西北地区91架、内蒙古31架、其他地区和个人75.5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宝维也积极投入了这场捐献运动,他慷慨解囊,捐献用于购买飞机的巨款。他的父亲“苏三结巴”,这位一贯过日子非常“小气”,连吃一套煎饼果子都要“狠一下”的老人,此时也非常支持儿子宝维的爱国行动,着实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宝维做出捐献巨款买飞机支援抗美援朝的举动不是偶然的,这与他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有直接关系。解放后,我国开展了农村土地改革运动,苏宝维坚决响应国家土改政策,将父亲细心包裹的二十七顷土地地契,第一时间交给政府。</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他坐着小轿车,来到家乡土改大会现场,他阔步走上主席台,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台下的乡亲们开口讲道:“家乡的父老们,你们辛苦了!今天我来到家乡,是要把应属于乡亲们的土地还给你们……”家乡人被他真情的话语感动了,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苏宝维,一个愿将家族和自己一生奋斗所得无私奉献给国家的人,一个不该被人们遗忘的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