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中蒙两国漫长的边界线东端,在祖国雄鸡版图的鸡脖子位置,有一座水泥界桩屹立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宝格达乌拉山顶……斗转星移,四季轮回,俯瞰着莽莽林海的苍绿,七彩斑斓的秋色,银装素裹的洁白,在群山之颠陪伴着我军边防官兵守护着北疆的安宁,它就是中蒙边界第536号界标。</p> <p class="ql-block">中蒙两国边界线走向</p> <p class="ql-block">登上宝格达山顶,视野开阔一览众山小,大兴安岭林区四季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格达乌拉(亦称宝格达山、博格达山),蒙古语意为圣山,海拔1502.5米。宝格达山是中蒙两国的界山,边界线走向在此处形成拐点,由东西方向转向正北方向,536号界标成为边界线拐点的中心。宝格达山与536号界标也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与兴安盟行政区划的分界点。宝格达山以西属锡林郭勒盟,以东属兴安盟。</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中蒙两国政府于1963年完成两国边界勘察和立标工作,并签订了边界议定书。由西向东在4672公里的边界线上设立了639号国界标志,树立水泥界标678个。其中水泥界桩572个,垒石敖包106个。在宝格达山顶树立有第536号界标。界标旁边有一处石块堆砌的敖包,被中蒙两国边民称之为查干敖包。据史志记载,清代康熙皇帝与诸王公商定边防军事,令人在宝格达山顶堆建查干敖包,按蒙古习俗“刑白马乌牛”作贡品,祭祀天地山神。由此,查干敖包成为护佑当地风调雨顺、幸福兴旺的吉祥象征,历经风吹雨打不曾移动,也见证着中蒙边界的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宝格达山及536号界标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宝格达山以西为东乌珠穆沁旗</p> <p class="ql-block">宝格达山以东为现今阿尔山市</p> <p class="ql-block">屹立于宝格达山顶近40年的536号界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格达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绘制的军用地形图上又标注为三果山,是依据当地的习称“三国山”变更而来。“三国山”地名的背后是一段中华民族遭外敌侵略饱受屈辱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九 • 一八”事变,借机发动对华战争,公然入侵我国东北三省,强盗铁蹄贱踏白山黑水、三江大地,父老同胞遭受肆意屠杀蹂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p><p class="ql-block"> “九 • 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长期霸占我国东北地区的企图,策划成立了伪“满洲帝国”。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及伪满军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贝尔湖东侧哈拉哈庙一带,多次发生边境冲突。蒙古政府与伪满洲国政府为确立这段边界曾几次进行谈判,均未达成协议。</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强了中蒙边界东段的防务。</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九年五月,日伪军队利用边境纠纷,再度向蒙古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诺门罕事件,双方投入重兵和武器装备,在边境地区展开激战,最终苏蒙军队击退日伪军队的进攻,获得诺门罕战争胜利,日军被迫停战。</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零年六月,日本驻苏联大使东乡与苏联领导人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就这一段边界问题达成协议。同年八月组成了“满蒙国境现地测绘委员会”,在巴尔虎边境草原贝尔湖东北岸的惠特耶力古到博格达山(宝格达山)北面的阿木尔特乌拉,共计256.79公里的边界线上进行了勘测,并树立了17个花岗岩石刻界碑。</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五日,伪满洲国政府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边界勘定议定书》,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五日,双方代表在哈尔滨正式换文互相予以承认。</p><p class="ql-block"> 伪满洲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划定的这一段边界的延伸起点就在宝格达山顶峰,蒙方称为博格达山。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对侵占东北的日本帝国主义采取退让和不抵抗政策,使宝格达山成为事实上的蒙古、伪满洲国、中华民国“三国边界的交界点”,被称为“三国山”。</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废除了伪满洲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划定的这段边界,当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第536号界标树立在宝格达山顶的时刻,也宣告了帝国主义列强侵辱中华民族历史的彻底结束。</p> <p class="ql-block">伪满洲国地图</p> <p class="ql-block">伪滿洲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设立的满蒙边界界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格达山与536号界标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历史背景,在我国北部边界形成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北”边境地区面临空前的战争威胁。1969年至1979年的十年间,为适应战备需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盟分别划入东北三省行政区划,宝格达山及536号界标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省的行政区划分界点。同时成为华北与东北两大战区对外防御部署的军事分界线,也是北京军区与沈阳军区边防管段的接合部。宝格达山和536号界标,对于国内历次行政区划调整和国防战略部署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1969年至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与东三省交界行政区划图</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宝格达山是经锡林郭勒草原进出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通道,机动车由山下的林间道路可前往宝格达山林场和五叉沟、白狼等地。往返车辆多为边防部队、生产建设兵团和当地运输公司拉运木材的运输车。道路为简易自然路,夏季泥泞,冬季雪阻,往返车辆耗时费力,挖车抛锚是常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冬季,我和战友们参军来到驻守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边境草原的内蒙古军区边防第三团。我所在的四连是团支边作战的机动分队,连续五年承担边防一线哨所战备工程施工任务。那些年月,边防哨所的生活和执勤条件异常艰苦,春夏两季见不到鲜菜,长时间吃脱水干菜,海带絲拌煮黄豆是哨所的值班菜。我们在位于宝格达山西侧的额本庭敖包、沙尔沟特、朝布楞、乌兰察布、塔日根敖包等边防哨所施工时,连队司务长和给养员为改善官兵生活,时常会带车到宝格达山林场和五叉沟等地购买粮食、副食品和生活用品。老班长们也会讲一些宝格达山友邻部队以往的消息。团电影组到一线哨所放映电影时,也会到友邻部队宝格达山边防哨所和当地林场去慰问放映电影。那时,位于大兴安岭林区的宝格达山和我团边境管段最东端的536号界标、五叉沟、白狼、阿尔山等林区的地名,帶给我们的是一种异常新鲜神秘的感觉,对于友邻边防部队也只听说是“沈阳小分队……” 我时常在脑海中想象他们或许是与《 林海雪原 》电影中杨子荣一样战斗在森林里的解放军队伍吧……</p><p class="ql-block"> 1976年初春,乌拉盖东北方向的草原及大兴安岭次生林区发生草原森林大火,我时任团作训参谋随团政治处刘岩峰副主任带扑火分队前往现场参加扑火战斗。与参加扑火战斗的林场职工、兵团战士、牧民知青和沈阳军区友邻边防部队官兵协同作战多日,终将大火扑灭在原始林区边缘的沼泽地带,保住了国家的森林资源。在距宝格达山不远的火灾现场,眺望处于两大军区接合部的宝格达山和山上的边防哨所,有一种久违的心情涌上心头,这是我一直关注的宝格达山和536号界标……</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古军区边防第三团官兵在边界线执勤巡逻</p> <p class="ql-block">1976年笔者在536号界标以西的中蒙边界巡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36号界标又是中蒙边界东段两国边界代表机构交涉处理边界事务的分界线。我方乌里雅斯太边界代表机构与阿木古郎边界代表机构涉外管段的分界点在536号界标;蒙方苏赫巴托省边界代表机构与东方省边界代表机构涉外管段的分界点也在536号界标。中蒙两国四个边界代表机构均以536号界标为涉外管段分界点,对应交涉处理两国间的边界事务。充分显示了宝格达山和536号界标,在中蒙边界东段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边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536号界标以西两国边界略图</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两国边界涉外人员在536号界标以西边界线交涉处理边界事务</p> <p class="ql-block">我方珠恩嘎达布其边界会谈会晤站为蒙方边界会晤人员送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36号界标及宝格达山地域,历史上是两国不法分子非法越界进行捕捞、狩猎和采摘野生食材的隐蔽路径。日伪时期,也是情报人员潜入潜出的重要边界通道。536号界标以北蒙古境内是茂密的原始林区和努木尔根河谷,这里人迹罕至,珍稀野生动物和鱼类等林间资源丰富。我方一些“盲流”人员受利益驱使非法越界进入蒙方努木尔根河谷,使用下套和投毒等手段,多次猎杀马鹿、麋鹿等珍稀野生动物,引发多起严重涉外事件。为此,蒙古国政府特意照会我国外交部。1992年7月,奉上级指示,我作为阿木古郎边界代表机构副代表,率领小分队前往蒙古境内努木尔根河谷与蒙古东方省边界代表机构副代表那木斯来上校一行进行涉外事件现场调查。我们在原始林区和河谷两岸骑马行进一昼夜,行返行程八十余公里,圆滿完成境外现场调查任务,顺利返回我国境内。我方边界人员乘马进入蒙境原始林区进行涉外事件现场调查,在中蒙边界涉外工作的历史上尚属首次,给我和同行的战友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境外现场调查时与蒙方边界副代表一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恢复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东三盟、西三旗回归内蒙古建制,重新组建了兴安盟和阿拉善盟。驻守在内蒙古东西部边界地区的边防军分区及所属边防部队由沈阳和兰州军区转隶北京军区管辖,统一编制为内蒙古军区下属的边防团和独立边防营。内蒙古边防管段延长为4200余公里,有中蒙段和中苏段,并有千余公里的水界。</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内蒙古军区任边防参谋。1982年7月,随军区虎日乐巴根副司令员赴东部边防视察工作,笫一站便来到536号界标以东的独立边防营。当年的“沈阳小分队”揭开了曾经神秘的面纱。转隶后的“沈阳小分队”,编制为内蒙古军区独立边防第2营,归兴安军分区管辖。这个驻守在大兴安岭林区的边防营似乎与“山”情有独钟,营部驻阿尔山,一连驻三角山,二连驻三一傲山,三连驻宝格达山。四座山彰显了这支林区部队所走过的艰辛岁月,我所见到的林区边防官兵朴实憨厚的面容,印证了当年“沈阳小分队”戍守边关的英雄事迹,我在内心对他们产生了真诚的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1982年,我随虎副司令员与边防营领导在林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7年夏天,我随军区李贵彬司令员赴东部边防部队检查工作,又一次来到阿尔山边防营宝格达山哨所,在536号界标处与左邻边防三团和兴安军分区领导会哨。宝格达山哨所新建了高11米的钢木结构保温观察哨楼,执勤环境和观察视界得到极大改善。哨楼距边界线仅17米,周边建有5个永备火力工事。宝格达山哨楼还承担当地林区防火观察任务,当发现森林火情时,立即向林业防火部门通报情况,并报告连营首长,根据上级指示投入扑火战斗。据哨所战士们介绍,由于我方观察哨建在山顶距536号界标很近,蒙方边防军人沿边界线巡逻时,一般不会到536号界标处,宝格达山和536号界标完全在我方哨兵控制之下。</p> <p class="ql-block">1987年在宝格达山顶</p> <p class="ql-block">1987年在宝格达山哨所</p> <p class="ql-block">军区、分区、边防三团首长与边防营领导在宝格达山哨所会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在宝格达山地区设立边防工作站,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边防官兵以青春和生命的代价,坚守在宝格达山这个全军少有的“五最哨所”。距边界线最近,近年来新建的保温哨所距界标也只有35米;海拔最高,1502.5米的高度,在大兴安岭林区已是鹤立鸡群;气温最低,历史上最低温度已达零下52摄氏度;风力最大,大风通常都在8级以上;无霜期最短,全年仅有80天。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钢木观察哨楼和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因风吹侵蚀,均达不到正常设计使用期限。只有不忘初心使命,立志戍守边关的哨所官兵,用血肉之躯抵抗风寒,以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战胜孤独寂寞,在宝格达山顶书写着边防军人对祖国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顶风冒雪去巡逻</p> <p class="ql-block">在老哨所房前讲述老兵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可抗风寒的新式保温哨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2年,中蒙两国政府对边界实施联检,将昔日的第一代水泥界桩替换为花岗岩石刻界碑。对界标依序重新进行编号。位于宝格达山顶的536号水泥界标已被1303号花岗岩界碑替换。我方哨所的执勤生活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新一代边防官兵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几代人曾经站过的哨位上,履行着边防战士的神圣职责。</p> <p class="ql-block">新一代边防战士与宝格达山顶第二代1303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北疆边防已发生巨大变化。我在倾心关注进入新时代的八千里边关的时候,昔日关于宝格达山和536号界标的往事,总会不时涌上心头而又挥之不去。我知道,这是我们这些边防老兵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眷恋,更是对一代代边防军人无私奉献的记忆。往事不会如烟,把淡去的边关故事记载下来,讲给今天关心北疆边防的人们,传承给下一代……这是我们边防老兵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原内蒙古军区边防部队老兵</p><p class="ql-block"> 甘 春 声</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于呼和浩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