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养一把琴》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身边老同志文集或回忆录著作中,质量和品味较高的一本书,作者是原九江县政协主席徐隆凤同志。老先生七十有三,看上去生理年龄只有六十多岁,才思敏捷、神情矍铄,完全不像个古稀老人。</p><p class="ql-block"> 要说《养一把琴》,还得先说说我跟作者的结识渊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六一”节,全公社十所小学中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要聚集在港口中学的大操场,进行文体汇演,尽管当时的条件有限,但是,文艺节目和体育竞赛项目还是蛮多,再加上几千人在一起,场面宏大,蔚为壮观。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少儿时期最盼望、最隆重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零年的“六一”节,是我年少时最值得记住的日子。我代表茶岭小学参加了诗朗诵和毛笔字两项比赛,出人意料的是竟然拿了两个第一名,这可乐坏了老师和同学们,我心里头更是美滋滋的。所有的赛事结束后,颁奖仪式就开始了,我两次上台领奖,给我颁奖的竟然是同一个人,干部模样,后来听老师讲,这个领导叫徐隆凤,是公社革委会党委副书记。那个年龄的我,哪懂什么头衔和什么职务,只感觉这个徐书记面相和蔼,应该是我见到的最大的官。这也为我后来跟徐主席成为忘年交奠定了友谊基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只要有缘,相隔再久都还会相遇。一九九八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我老家茶岭也未能幸免,身为最基层的干部,我同各级工作组的同志一道,整个下半年,都是在为灾后重建而紧张忙碌着。记得初冬的一个下午,灾民新村工地来了几个县里的领导,人群中,我一眼就认出了当时分管民政工作的徐龙凤常务副县长。当然,时隔将近二十年,徐县长当时应该是怎么都认不出我的。只是在后来的工作接触中,我们又慢慢地熟络起来。</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不安分的我辞掉了工作,拖家带口来到了县城,开始了全新的创业生涯。某房地产项目部是我的一个广告客户,凑巧的是,在这里我又遇到了来调研工作的徐县长,老领导关心地询问了我一些经营上的情况。应该又过了一两年,有一次在新桥头,路遇叔父的战友广山叔,他跟我说了些我生意上的事情,还大加赞赏了一番。我当时有点纳闷,心里想,广山叔在发改委,跟我少有往来,平时我们见面也不多,他本不该知道这些的,我问他原因,广山叔说是听徐县长讲的。我想,徐县长这可是在用他的名人效应为我做宣传呀。</p>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七年,徐隆凤同志已经从县政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好几年了。这年初夏,我在“武广客专”项目上做的一点小业务也竣工验收,闲下来参加了一些小范围的乡党活动,徐主席自然是小聚时的核心人物。活动内容也很丰富,但主要还是偏文的较多。</p><p class="ql-block"> 徐主席不同于某些政府官员,身上很少有官僚气息,更多的是儒雅风范。我小时候起,就知道他写得一手好字,在九江书法界,徐主席早已是闻名遐迩,他的章草作品,取于古、融有今,线条灵动、章法洒脱,笔意清新、气势袭人,每一次展览,他的大作前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参观者驻足忘返。在徐主席的影响和带动下,二零一八年四月,年已半百的我,又重新拿起了毛笔,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几年来,徐主席带我观摩过多场名家书展,鼓励我大胆创作,并尝试着参加过几次书展活动。在学书的道路上,老先生帮助我很多、指导我很多,是良师、是益友。</p><p class="ql-block"> 一周前,徐主席骑着他那辆很有些年头的自行车来到我楼下。见到我,他从龙头前的钢丝栏筐里取出一个用白纸裹了好几层的东西递给我,说送我件礼物。我打开一看,是《养一把琴》——他用大半辈子心血写成的个人文集,这件礼物实在太珍贵了。翻开淡雅的封面,扉页上还有他亲笔书写的受赠人姓名和他的签名。望着眼前这位长我差不多二十岁的前辈,我不禁眼眶有些湿润。让我激动的不单为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在我这个平头百姓面前,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没有以领导自居过,谦恭朴实得就像一位隔壁的大叔。</p><p class="ql-block"> 我年轻时也是个文艺青年,平日兴趣来时也爱写点只言片语,记录一下生活,所以,共同的诗文爱好也是我跟徐主席能成为忘年之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时常,我们会聚在一起学习和探讨。《养一把琴》全册约十八万字,收录了三十八篇文章,很多我之前就拜读过。这本书记录了徐主席作为一个共和国的同龄人、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培养多年干部的学习、成长、工作和生活。从一个领导干部的视角,讲述了建国七十多年来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全书政治站位正确、生活故事真实、刻画人物质朴、描绘场景生动、讴歌主题鲜明,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值得细细品读。</p><p class="ql-block"> 徐主席没有不良嗜好,退休后的生活很有规律,除了参加为数不多的老干部集体活动外,绝大多数时间是花在写字、写文章和打乒乓球上。老先生年轻时是公社宣传队的骨干,所以除了书文之外,还有点音乐的底子。三年前,他定制了一把二胡,很快便又捣鼓开来。有一次去府上看他,老先生还单独为我表演过,长短弓来回翻飞、快慢指上下跳揉,音韵或舒缓悠扬,或起伏跌宕……拉得是有板有眼,像模像样,亦如述说他不同阶段的人生故事,也深深颤动着我的心弦。一个古稀老者,活得如此乐观、如此上进、如此精彩,让我不由得为之感叹。</p> <p class="ql-block"> 《老了,养一把琴》,是老先生曾经写的一篇文章,记录着他的学琴心得和人生感悟,也是这本文集的名称由来。愿这把颤动心弦的琴,拉出老先生如歌的岁月和晚年更加绚丽的乐章。 </p><p class="ql-block">(邓晓东 2023年3月22日23:57搁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