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肌营养不良

<br> 运动神经元一般起病比较隐匿,病情逐渐进展。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随后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最为明显,双手可成阴爪形,逐渐累及前臂、上臂和肩胛带肌群,随着病程的延长肌无力和萎缩可扩展至躯干和颈部。运动神经元病分为四种类型,根据类型不同,疾病早期表现也不一样。<br><br>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表现为从一侧或者双侧手指开始,逐渐出现手指僵硬、动作笨拙。随后出现手部肌肉萎缩,可进一步进展到前臂和下肢,最后会影响到面部和咽喉部肌肉出现舌体肌萎缩,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通常在3~5年之内出现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而死亡。<br><br> 进行性肌萎缩:表现为一开始以单手或者双手小肌肉萎缩为主,逐渐累及到前臂、上臂以及肢带肌,肌肉萎缩明显,伴有肌张力下降,可以看到肌肉跳动和腱反射减弱。此病病程比较长,可以存活10年或更长的时间。<br><br> 进行性延髓麻痹:表现为发音不清楚、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咽反射消失等延髓麻痹症状。常在一两年之内因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而死亡;<br><br> 原发性侧索硬化: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僵硬乏力,走路呈剪刀步态,出现病理反射。此病比较罕见,双下肢对称性的僵硬无力,进展比较慢,可存活很长时间。<br><br> 此外,运动神经元病非运动症状有情绪低落(抑郁症)、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吞咽困难等。<br><br> 需要说明的是,运动神经元病不一定都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部肌肉萎缩也不一定就是运动神经元病,没有手部肌肉萎缩也不一定不是运动神经元病,关键是看是否具有上述核心症状。除了运动神经元病之外,还有很多疾病会引起手部肌肉萎缩的症状,如手部的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等。<br><br> 而运动神经元的发展可归为五个时期<br><br> 1、症状开始期:发病初期可能出现手突然无法握筷,或走路偶尔会无缘无故跌倒,无任何明显症状。<br><br> 2、工作困难期:此其已明显感觉到了手脚无力,甚至萎缩,生活虽尚能自理,但在工作职场上已发生障碍,此时需多加休息,以免病情加重。<br><br> 3、日常生活困难期:病程进入中期,手或脚、或手脚同时已有严重障碍,生活已无法自理,如无法自行走路、穿衣、拿碗筷,且言语已稍有表达不清楚情形。<br><br> 4、吞咽困难期:到了这一阶段,病程已进入中末期,说话已严重不清楚,四肢几乎完全无力,于进食时连流质食物均容易呛到,若不插鼻胃管灌食,常导致吸入性肺炎。<br><br> 5、呼吸困难期:如果患者在呼吸困难时,选择气管切开术,则需住进地区性呼吸治疗中心或接受居家照护,若拒绝使用呼吸器时,则需安宁疗护团队之协助,以安然面对死亡<br><br> 总之,运动神经元是呈缓慢进展型疾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br><br> 健脑止萎汤从治疗运动神经元标本兼治,主要分为三个方向:<br><br> 一、化浊,祛湿治其标。<br><br> 湿浊内蕴是运动神经元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冶,指出湿热既是主要病机要素之一 ,亦是病理产物。临证时应祛除湿浊,痰瘀等有形病理产物的堆积以减轻三焦气机的阻滞,降低病情的顽固性,同时亦为进一步的健脾补肾提供条件。<br><br> 二、补肾填精,健脾益气治其本。<br><br>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中精气充盛,则髓海得养,肾精亏损必脑髓空虚精气亏损无以化生气血可见肌肉萎缩、肢体软弱无力之气血不足之虚象。而脾胃居于中焦运转全身上下气机,统领阳明经脉,肾中阴阳为机体正气之本。因此平补肝肾,阴阳双补,刚柔并济则肾脏功能得以恢复,精髓化生充盛。<br><br> 三、活血通络,疏肝解郁,巩固病情<br><br> 运动神经元病病机复杂,病程较长,迁延难愈,“久病必虚久病必瘀冶,疾病后期湿、毒、瘀、虚互结,胶结于络脉,壅堵阻塞全身气机,而致脉络不通,从而形成毒损络脉的病理环节,最终形成络病。病情缠绵难愈,长期以来心境抑郁,且肝气郁结日 久伤及肝阴,导致肝阴亏虚进而肝风内动,所以活血通络,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怡情悦志,从而有利于疾病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