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未来的政府需要管理学校,因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国家改革的总目标,也是对各领域改革的总要求,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 </p><p class="ql-block"> 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无疑是民主与法制。未来社会教育治理的基本特点是:以教育治理的民主化,激活教育主体,引发教育主体的创造性;以教育治理的法制化,明确教育职责,健全教育治理,规范教育秩序。</p><p class="ql-block">一、科学决策:让教育政策经得起历史检验</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慢的艺术,急不得,躁不得,与其朝令夕改,不如耐心完善。教育政策制定应该更加尊重教育规律,更加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好的汲取民间智慧。</p><p class="ql-block">1.建设国家教育数据库</p><p class="ql-block"> 未来应该尽快建立国家教育数据库,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基本数据。</p><p class="ql-block">2.建立教育决策咨询机构</p><p class="ql-block"> 建议未来可用三种方式组建我们的教育决策咨询机构。第一种是政府自办相关教育决策咨询机构。第二种是政府采用任命、委托、招标等方式,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教育咨询专门委员会,规定其使命与任务,限定其工作时间,然后由委员会在其主任的领导下独立完成指定工作。第三种是社会团体自办的相关机构。即专家学者自主自发地积极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类机构的使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挑毛病”,找到教育的症结和问题。</p><p class="ql-block">3.建立重大教育政策决策的听证制度</p><p class="ql-block">二、推进公平: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美好生活的第一要务。更好的教育,本身就是更美好的生活。中国教育不公平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均衡配置的结果,就导致中国教育发展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p><p class="ql-block"> 教育快速发展本来是纠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好机会,遗憾的是,这种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地方政府热衷追求教育GDP,背后是一种追求效率的冲动,区域、城乡、校际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比改革之前拉大了,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果所有的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的资源配置基本均衡,至少在基础教育阶段就不应该出现“择校热”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p><p class="ql-block"> 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结果。教育资源配置不能以市场为主,而应政府与市场两条腿走路,以政府为主。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最好杠杆和渠道,是社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但如果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太大,就会导致强势群体在相对好的学校读书,弱势群体在教外条件较差的学校读书,进一步导致社会分层相对固定,社会阶层流动性差。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不公平会严重影响社会大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所以,公平应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p><p class="ql-block"> 在未来社会,政府的公共财政要优先支持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要合理地进行教育资源配置,采取公平优先的政策导向,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基准,出台鼓励优秀教师和其他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中西部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政策,把每一所公立学校办好,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p><p class="ql-block">2.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政府的职责就是保底线、保基本。坚持教育资源均衡化,宁可牺牲一点效率,也应该下决心实现教育公平。通过教育资源均衡化,把薄弱学校做好,帮助弱势群体有机会进入相对较好的学校,才可能尽快提振全社会对教育的信心。公平包括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提供公平的机会。但是公平不是一刀切,不是平均主义。公平还要满足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孩子的不同教育需求,满足他们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从最理想的状态来说,最好的公平应该是差异化公平,让每个人得到最适合他自己的教育。公平和效率不是对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