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修自行车的时候,旁边和我一起等待的人,一直在絮絮叨叨地表达着对如今这个社会各种不好的现象的不满,最后还总结说:真是坏着呢。</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旁边,他面对着我,我本能地附和了几句。其实,心里并不怎么认同,也没觉得社会环境有多么不好。这个时候,在一旁默默不语干着活的修车大爷发话了,他很严肃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什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些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好的方面。换谁去治理一个国家,都不是个容易事。”</p><p class="ql-block"> 他说完这段话,那个刚才还在发牢骚的人停止了抱怨,若有所思。而我,真的好惭愧。😓我突然觉察到,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习惯性地附和,虽然大多时候我心里不是那么认为的,可我都能以最快的速度不过脑子的立即附和。往往这个时候,那个不敢说话,害怕表达真实声音的我、胆小的我就呈现出来,勇气被挡在了后面,想表达的话如鲠在喉。</p><p class="ql-block"> 我对这位在路边修自行车的大爷充满了尊敬。我觉得他的正念正知和行为,给我很多力量,让我看到自己“不敢”的那部分,想要去勇敢地做自己。</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做的就是,可别再瞎附和了。不敢说的时候,先闭嘴。😂</p><p class="ql-block"> 当我把以上的感受分享在觉知践行群的时候,El回复我:有的时候象征性地回应,让对方感到“有人在听”,也是留给对方一定的表达空间,不过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出于什么去给回应。她还建议我,可以等对方balabala说完了,回一句“也有道理。但我觉得是balabalabala”,既给对方表达的空间了,我们也有自己的表达跟立场,不会被带着跑了。</p><p class="ql-block"> 真好。深深地感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