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见一幅漫画,便会揣摩画者表达的意思,感兴趣便写个“漫生活”。这时也最能体会丰子恺先生那句名言:“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p><p class="ql-block"> 小中能见大,虽说与见微知著不是一层意思,但都是讲认识人与事的功夫,也是方法。带队伍,做事情,能从细节中见本质,从苗头隐患知危害,往往就少些坎险。</p><p class="ql-block"> 说到“弦外之音”,我自以为自己是个乐盲,天生对音之敏感就是低层次的,这也许就是对“弦外之音”不敏感的原因。不过,过去我一直认为有话就应该直说,直人和实人是不太能听出弦外音的。可现实生活却不是如此,更多的时候,弦外之音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能把想说的话通过弦外之音表达出来,这是智慧。而能及时准确的听出话外之真义,这是实在的聪明。</p><p class="ql-block"> 回顾史上一些善听弦外之音的故事,从中可悟得其中之妙。</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齐国国相邹忌,就是那位以劝说齐王接纳好的谏言的邹忌。他是鼓琴自荐而被齐威王奉为相国的。虽说此人才华出众,情商口才好,但当著名的辩才大家和政治家的淳于髡,对邹忌坐上相国的位置有点不服气。有一次淳于髡带领他的学生们拜访邹忌府上。因为古代是一个礼法社会,客人拜访主人家要客随主便,收礼是第一要素,首先第一个表现就是主人坐主位,而客人坐次席。但是淳于髡并没有讲究应有的上门拜访礼节,带领学生进门之后,反而大摇大摆的坐在了上座的位置。淳于髡如此表现,明显来者不善。果然,淳于髡没有与邹忌寒暄客套,反而直接抛给了邹忌一些问题,淳于髡问“儿子不能离开母亲,妻子不能离开丈夫,这对不对?”邹忌说:对啊,进一步说,臣子也不能离开君主。淳于髡又问,“车轱辘不能用方的,水不能倒流,对不对?”邹忌说:对啊,并进一步说,这也告诉我要顺应民意,多关注民生。淳于髡又问“貂皮破了,是不是不能用狗皮来补?”邹忌说:对啊,所以不能让奸佞小人身居高位。淳于髡本意是要为难一下邹忌,见此情景,淳于髡二话没说,给邹忌敬个礼,当即领着学生就走了。学生们非常不解淳于髡的做法,纷纷询问,淳于髡说,这样有才能的人,值得我佩服和尊敬。这两个聪明人,淳于髡问的巧,邹忌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回答的好。</p><p class="ql-block"> 曹操很喜爱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将这件事征求贾翊的意见时,贾翊却一声不吭。曹操就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贾翊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于是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据说,建国后毛主席第一次访苏,李克农也一直护送到满洲里。路上李克农除了与毛主席谈工作,也陪毛主席聊天。也就在同主席聊天中,他向毛主席提了一个问题:“主席!你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情干什么?”“哦?”毛主席来了兴趣。他没说下去,等待李克农的下文。李克农便一五一十地说了:“他第一件事就是看情报要点。否则,这一天不知该说什么、做什么事了!”毛主席猜透了李克农的弦外之音,回答也是机智的:“我和美国总统不同,是随到随看,不怕多只怕少!”他笑着对李克农说:“你这个李克农啊!还要给我上课?好!这次去莫斯科,还要同斯大林唠唠你们那摊子事呢!”果然,毛泽东到苏联后就与斯大林商谈了情报合作。不久,李克农奉召到苏,研究合作事宜。</p><p class="ql-block"> 漫画、相声是艺术,谈话讲艺术,听与说都能无缝衔接,弦外之音也能绕梁。</p><p class="ql-block">(20230320·夜·曹妃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