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南通,有一所非常特殊的学校,叫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专科学校。放眼全国,这样的学校都已经不多了,它却能一直坚持办下来,已经有12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在有三个校区,8000名在校学生。这所学校,她的特殊性还在于她是培养小学教师的学校,毕业学生还是香饽饽,这也算是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 3月15日,我和我的学友们一起走进了这所神奇的学校一睹融合了百年历史的现代芳容。</p> <p class="ql-block">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是一所以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为主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其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汇融了南通师范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和海门师范学校三支主要源流。1958年南通师范学校与创办于1905年的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合并;2005年4月与发端于1906年的海门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2014年1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9月与创建于1902年的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办学,组建新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因此,它的校徽上有1902的元素,表明了它最早的渊源。</p><p class="ql-block">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南通地方以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其兄张詧以及梁孝熊、顾中一、沈书生为代表的开明、进步士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求活之法,唯有实业、教育”,“实业、教育富强之本”,于是在二十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中,他们在南通地方倡导并建设起一个包括师范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近代学校教育体系。他们最先创办师范教育,因为他们认识到“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须从小学始,尤须从师范始”,“师范为教育之母”。1902年5月,创办了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它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与南洋公学附设师范院、京师大学堂附设师范斋一同被公认为中国师范教育肇始的三大源头。</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它的前世今生,足以可见,南通高师的辉煌历史和突出地位。</p> <p class="ql-block"> 提起南通教育的历史,最绕不开的人就是张謇先生。因为许多学校都是他创办的。</p><p class="ql-block">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祖籍江苏常熟土竹山,生于江苏省海门直隶厅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金融家、慈善家,“江苏五才子”之一。</p><p class="ql-block"> 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建了南通博物苑。民国元年(1912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民国4年(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民国8年(1919年),建成南通更俗剧场。民国11年(1922年),棉纺织业危机,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大生纱厂走向衰落。民国15年(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 张謇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主张 “实业救国”“父教育,母实业”,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开创了唐闸镇工业区,使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三镇的格局,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苏北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p><p class="ql-block"> 从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简介中就可以看出,他和这所堪称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的渊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正是有着尊师重教、目光长远、鼎力支持的社会贤达,南通教育才有了如此深厚的发展底蕴。正是因为举办者对小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须从小学始”,所以,南通高师最初是中等专科学校,专门培养小学教师。如今来看,南通大地上所有的高中都能如此出名,是否与南通高师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小学师资有关系呢?做教育的人都知道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一个人以后的许多事情,它就像树根一样很重要,可以从根源上说,南通教育的根基是扎实的,才使得“根深叶茂”,南通高师办的是“立根教育”,它的根越深,南通教育的叶就越茂。分析这些百年老校成功的办学历史和经验,我觉得必须给南通高师记上一笔大功才行。</p> <p class="ql-block"> 如皋有南通高师的一个校区,在培养着南通市教育的未来接班人。在这里有中国师范教育博物馆,记录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惜的是,不知何因,这里没有我们的凤翔师范学校。它也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抹去凤师于我们宝鸡及各县区教育的重大贡献。正是因为有了凤师,如今依然有许多凤师人在各行各业是中流砥柱,亦或是决策者。遗憾的是,曾经的凤师已经不存在了,成为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反思现在,我们没有了过去那么重视小学师资培养的机制了,我们的小学教师培养弱化了,是否也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南通教育质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呢?</p><p class="ql-block"> 根深而叶茂,行稳而致远。向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