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交流,共成长,教学因教研而美丽——海口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室在海口二中教学节指导工作

二中科创

<p class="ql-block">  为了推动双新背景下区域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海口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以“突出全面育人”为核心目标,以“双新”理念为导向,秉着“尽己所能、发挥优势、辐射引领、共同进步”的原则,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室(高中)根据两所学校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在海口市第二中学开展高中物理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第一期活动。</p> 活动安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常规课同课异构活动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变压器》</span></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p><p class="ql-block">符志菲 海口市第二中学教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常规课同课异构活动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变压器》</span></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p><p class="ql-block">李珂祯 海南农垦实验中学教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评课议课</span></p><p class="ql-block">评课教师:</p><p class="ql-block">陈瑜 海口市第一中学教师、海口市高中物理兼职教研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专题讲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讲座教师:</p><p class="ql-block">陈瑜 海口市第一中学教师、海口市高中物理兼职教研员</p> 活动现场 第一环节:授课 <p class="ql-block">海口市第二中学:符志菲老师授课</p> <p class="ql-block">  符志菲老师以魔术《点亮灯泡》引入课堂,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探索欲望。课堂导入中添加了手表、手机隔空充电等,体现了物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中,符志菲老师给予学生多次展示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师生交流形式多样,课堂氛围融洽。</p> <p class="ql-block">  实验环节进行了分组实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启发学生讨论实验原理,并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互相配合。</p> <p class="ql-block">  小组实验结束后,符志菲老师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学生们也当起了小老师,大声激扬的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学生板书优美,思路清晰。</p> <p class="ql-block">课堂的最后,符志菲老师以本节课的知识揭秘了课前魔术的物理原理、隔空充电的原理,做到了首尾呼应。</p> 第二环节:同课 <p class="ql-block">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李珂祯老师授课</p> <p class="ql-block">  课堂开始前,李珂祯老师进行了小组积分制,以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为积分,积分最高组可获得开红包的机会,李珂祯老师以新颖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整节课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课堂氛围融洽。</p> <p class="ql-block">导入环节,李珂祯老师展示了高压输电、家庭用电、手机充电的图片,渗透了日常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并以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关于三种用电方式的电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p> <p class="ql-block">  在整节课中,学生积极站起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声音大声洪亮,充分展示了海口市第二中学的学生风貌。</p> <p class="ql-block">  在探究变压器的构造时,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拆解变压器,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使变压器拆解过程进行得很顺利。</p><p class="ql-block"> 在实验环节中,各小组学生科学严谨,得出有效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变压器的原理。</p> <p class="ql-block">  听课老师们,认真听讲,听老师对细节的处理,观察学生小组实验情况,关注师生互动环节。</p> 第三环节:评课 <p class="ql-block">评课议课</p> <p class="ql-block">  陈瑜老师就以下几点对两位授课教师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1.导入环节。</p><p class="ql-block"> 符志菲老师的导入环节是一大亮点,通过魔术《点亮灯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在课堂结尾用到了《点亮灯泡》,做到首尾呼应;李珂祯老师是以问题导入,问题设计贴近生活,将生活与物理相联系。</p><p class="ql-block">2.课堂评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两位老师对学生每一次回答都认真做出了评价,并设计了小组合作、小组奖励环节,师生互动多,整节课学习氛围浓厚。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p><p class="ql-block">3.目标落实。</p><p class="ql-block"> &nbsp;两位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任务驱动逐项完成了学习目标。符志菲老师将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明确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该做什么,重点放在哪里。</p><p class="ql-block">4.教态。</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的教态大方,语言亲和,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p><p class="ql-block">5.学生状态。</p><p class="ql-block"> 学生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在实验环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对比发现与理论数据有出入,能够理性分析实验误差,体现了海口市第二中学学生具有严谨的治学风格。</p> 第四环节:讲座 <p class="ql-block">陈瑜老师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讲座内容。</p> <p class="ql-block">1.为什么要引入思维导图。</p><p class="ql-block"> 传统的课堂,学生听课加线性笔记,配合习题的练习,科学家称这种学习方式是“菜谱式” 的步骤,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 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缺乏科学思维。尤其擅长形象思维的学生学习物理学科自信心更是备受打击。</p><p class="ql-block"> 鉴于此,物理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是与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比较契合的,双新的理念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p> <p class="ql-block">2.什么是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3.怎么用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4.什么时候用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5.在哪用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  陈瑜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学生做的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  讲座的最后,陈瑜老师跟我们分享她在做思维导图中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一定要自已绘制对学习才有帮助,导图反映的是创作人的思维过程,只有在绘制的过程中思维才能得到锻炼。</p><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重在思维而非图,它的核心在于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逻辑,图只是思考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相。</p><p class="ql-block"> 老师总是总结思维导图,仍然属于灌输的范畴,要注重思维导图的生成性,也就是课堂的生成。</p> <p class="ql-block">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室,市物理教研员赵东明老师带领工作室兼职教研员以及成员,在海口市第二中学开展的本次活动,既有新理念的洗礼,也有精彩的教学实践,以及对不同活动现象的思考。通过教学研究、交流、分享,进一步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以促进学校“双新”理念落地。本次专题活动,内容集中,同课异构的模式也让老师更有针对性,更深入地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为下一阶段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推动学校教学再上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撰稿:郭春姗,陈来喜</p><p class="ql-block">审核:赵东明,陈瑜</p>

学生

老师

导图

课堂

思维

海口市

陈瑜

符志菲

环节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