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

杨柳依依

<h3>一、踏查<br><br>针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面上调查清单所列物种,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应结合本地区主要地理环境特点、生境分布特征等确定踏查关键节点,明确踏查重点区域,设置踏查路线和踏查点,组织进行踏查,记录不同踏查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发生生境、分布面积、危害对象等信息。<br> 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的踏查点要覆盖区县全部乡镇和所有生境类型,每种生境设置不少于 5 个踏查点,原则上分布在至少 3 个乡镇。<br> 1、设置踏查路线和踏查点<br> 一个县域内可设计多条踏查路线,踏查路线应做到“三覆盖”,即覆盖县域内所有乡镇、覆盖县域内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发生的所有生境类型、覆盖所有踏查关键区域。<br> 在踏查路线上选择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发生的典型区域作为踏查点。<br> 2.踏查方法<br> 在踏查点对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踏查、记录。常规的人工踏查方法有对角线法、“Z”字路线法、平行线法等(见图 2-1),根据踏查点内生境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br> 旱地、水浇地、果园、茶园等可采用对角线法或“Z”字路线法;<br> 果园、茶园、保护地等作物种植结构规律<br>的生境可采用平行线法或对角线法。<br> 3.踏查内容<br> 记录踏查点面积、踏查点发现的所有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生境类型、危害对象、发生面积、有无治理措施等填写“县(区、市、旗)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踏查记录表”(见表 2-1)。同一物种在踏查点内不同生境多次出现的,需要分别记录。<br> 二、标准样地调查<br> (一)标准样地设置<br> 根据普查单元内实地踏查结果,确定标准样地调查的对象,选择典型危害区域,设置标准样地。对已知的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典型危害区域(持续发生面积在 1 亩以上)和清单未记录物种(包括疑似未记录物种)的所有发生区域,均要设置标准样地进行详细调查。根据外来入侵病虫害的实际危害形势及危害生境类型,确定标准样地面积。<br> 样地面积等于调查对象持续危害的面积,原则上不小于 1 亩。标准样地农作物连续种植面积超过50 亩的,应增设 1 个标准样地。同一区县范围内,同种入侵物种的标准样地数量原则上应不少于 3 块,不同标准样地间距离不小于 1 千米。本地未记录的外来入侵物种应至少设置1 个标准样地。<br> (二)调查方法<br>  为明确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和危害面积,在标准样地采用样方法或样线法进行调查,记录物种危害生境类型、物种名称、危害对象、调查株数/样线长度、受害株数/受害病株所跨长度、危害率等调查数据,填写“农作物外<br>来入侵病虫害标准样地调查记录表”(见表 2-2)。<br> 1. 常用调查方法<br> 对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的标准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或样线法完成。<br> (1) 样方法:在每块标准样地内设置 3—5 个样方,样方面积为 1 平方米或 10—30 株/丛,记录作物总株数和受害株数,计算危害率。<br> (2) 样线法:对于寄主植物高大且分布不均匀的样地,可选择样线法进行调查。在标准样地内设置 3—5 条样线,每条样线长度为 10 米。记录受害病株所跨长度和样线长度,计算危害率。<br> (三)调查工具准备<br> 捕虫网、养虫盒、带光源放大镜、昆虫针、标本盒、三角纸带、标本浸泡瓶、计数器等常规昆虫采集和测报工具,标本夹、剪枝剪/钳、卷尺、种子取样袋等常规病害采集和测报工具,GPS 定位仪、便携式解剖工具套装,便携式显微镜、野外防护服、劳保手套、救生衣、救生圈等野外调查装备。</h3>

踏查

样地

查点

外来

入侵

病虫害

生境

危害

农作物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