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会理文化桥</p><p class="ql-block"> 文/图 何宗林</p><p class="ql-block"> 在川西南会理有一座著名的桥叫文化桥,文化桥又名“金梅桥”,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城南街道金梅社区的西河上,距市区1千米。文化桥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屡遭水毁,多次重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地方人士集资重建为两墩三孔风雨桥,更名为文化桥。文化桥见证了会理的变迁,至今保存完好,是市境内仅存的一座古式廊房风雨桥,也是会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保护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会理文化桥为石木结构,桥长26.16米,宽3.9米,高7.9米,跨度19.5米。两个矩形桥墩系红砂石垒砌而成,桥墩高3.4米。木桥梁,桥面用木方拼钉。廊高4.3米,7柱6间,栅栏式桥栏,内柱间设有供行人休息的长凳。桥头建有单檐八字墙廊门,顶部有会理著名学者黄润轩题写的“文化桥”三字。南北各有上桥石梯四级,桥东西两头的四面照璧上分别画四幅造型各异的花卉图案。顶梁内侧写着“昌明有象、文化无疆、民康物阜、云蔚霞蒸(云蒸霞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督修、监修者分别为康乃谋、赤国忠、马崇训、李维有,以及士细、乡维等。廊桥建成后,正式更名为“文化桥”,由会理名士黄润轩题写了桥名,桥廊房檩上题记“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岁次丁亥孟冬月廿四日修建”。</p><p class="ql-block"> 据当地传说,文化桥是会理文脉汇聚、魁星护佑之地。当年的读书人赴考前都要特意从文化桥上走过,求神明护佑、魁星高照,以保前程似锦、文运亨通。</p><p class="ql-block"> 会理文化桥是会理市境内迄今仅存的一座风雨廊桥。它伫立在今日会理西河上,构成一处独有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