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叫自闭症,它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典型表现为语言障碍、社交障碍、行为异常。孤独症的病因未明,目前治疗缺乏特效药,且伴随终生,难以治愈,患者需要照顾者长期陪伴,还需漫长的康复训练,来提高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br> 根据联合国大会2007年12月通过的决议,从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孤独症日”,以提高人们对孤独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有人说,孤独症孩子就是那天上的星星,因为天上的星星不说话。<br> 2023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宣传主题口号为“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让我们在关爱孤独症儿童的同时,聚焦这些照顾他们的人——特别是家长、特教老师、各类康复师,关注与支持他们就是对孤独症人士的关爱! 中国对于该病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确诊了第一例患者。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7‰。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孤独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2021年,中国残联统计,0至6岁儿童中每年新增5万名孤独症患者。随着社会的关注的提升,大家对孤独症的认识也在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孩子在更小的年龄被诊断出来,在有针对性的行为矫正、特殊教育等多维度综合干预下,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功能、语言能力、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从而改善了预后。因此,对于孤独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识别、早期开展改善核心症状的干预特别重要。<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孤独症儿童预警征</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早期干预的七大原则</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font></h1> 维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进行早期干预。面对孩子生病的状态,家长们通常难以接受,甚至出现质疑诊断,反复求证,耽误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期。因此,家长们要放平心态,不要将孤独症孩子作为一个“问题孩子”去养育。<br><br> 营造“结构化”家庭生活氛围。家长可以模仿康复机构结构化教学中环境设置原则,改善家庭环境,让孤独症孩子懂得在不同的环境中做适当的事情,清楚每个活动不同步骤的先后次序等。<br><br> 做到“生活就是干预,干预就是生活”。家庭干预要渗透到生活的角角落落,将孩子从清晨起床到夜晚睡觉的每个阶段都放到干预过程。家长可以事先在记事本上写下一整天孩子的行动过程,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个性化的进行干预。<br><br> 让孩子快乐康复。在家庭干预过程中,家长应避免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能力并加以培养和转化利用,同时利用玩具、游戏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成为孩子的玩伴,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不能替他们承受孤独</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我们可以给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多一点善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疏远,多互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他们的行为表示宽容和理解</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温暖守护星星</div> 单位:福建省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福建省福乐幼儿园)<br><br>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园亭路5号<br><br>联系方式:0591-38703721、3870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