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小灶”抓好一点,感化其余激励全班 _____我是这样转化后进生的

星尘

种种原因,近几年农村中学的学生到了初三阶段,学习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老师们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了。<br>  其实,难就难在后进生的转化上。这帮小家伙,小学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初一知识衔接又没跟上,再加上初二过渡期不舍得吃苦,所以长期以来学习成绩一直总拖班级后尾,且越落越远,渐渐地自己也就丧失了信心,同时也就丧失了上进心,时间一长连自尊心也丧失殆尽了。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人不要脸天没法治”,人要是没了自尊心不管脸面了,什么事儿还做不出?于是初三不久他们就开始破罐破摔,开始破坏纪律扰乱课堂,开始让师生们感到讨厌起来。<br>  2017年秋,我担任2015级初三.4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还任教初三3、4两个班的语文。<br>  开课不到一个周,老师们就领教了这帮小家伙的厉害:课堂上,张三照镜子、李四做鬼脸、王五看小说、赵六传纸条,这些老师看到了能不生气吗?更有甚者,时不时地来个南腔北调引得哄堂大笑,同桌拳脚相加,不知谁又公开叫骂、吹口哨等等,五花八门花样百出,无视老师无视同学无视课堂,简直无法无天!老师能不管吗?你温和的说教,他和你嬉皮笑脸;你严厉地批评,他翻动着白眼看你。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你能咋着吧?一节课下来,老师被气了个半死,何谈教学效果?“这学简直没法教了”,老师们怨声载道,可又无可奈何,“有什么好法呢”。你说,面对这么一帮小家伙,你怎么教吧!<br>  牢骚归牢骚,出出闷气而已。课还得上,学还得教,这是教师的职责啊!怎么办?针对这种情况,我反复考虑:有人说:“<font color="#ff8a00"><b>上帝是公平的,当一扇门关闭,必会有另一扇门开启。</b></font>”其实后进生并非是我们印象中的那样无可救药,一无是处,在他们身上肯定也存在着一些奇异的力量或潜力,他们同样也渴望认同,渴望肯定,教师如能找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步就成为可能。反之,如果对待这样的孩子一味的训斥和责备,反而只会徒增他的逆反心理,增强他与老师对抗的情绪,所以,只有反其道行之,一改围追堵截,采用疏导开通的方式,让他自己认识到需要改变自我,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妙策良方。工作如何开展?我想:课堂面上讲些大道理的效果肯定不好,他们早就听腻了,不如私下个别谈心开“小锅灶”。各个击破 ,以点带面,往往效果更佳。不过这个“点”要选准。这就是:<font color="#ed2308"><b>开启“小灶”抓好一点,感化其余激励全班。</b></font><br> 经过几天的观察了解,我发现这帮小家伙都有个“老大”。“<font color="#ff8a00"><b>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b></font>”。九.4班的孙小龙是首选,他是班里后面那七八个中的“老大”。这个男生大高个,小白脸,看上去很聪明很招人喜爱的,可就是不爱学习,懒懒散散,上课趴桌子睡觉时居多,不睡时就挑头破坏纪律。可一旦下课了,马上便生龙活虎起来,经常在教室里追逐打闹,把整个教室搞得乌烟瘴气不说,还经常碰翻桌椅弄脏书本。同学们对他意见很大。谁说他他就和谁闹,是个较为情绪化的学生。摸清他的信息后,我便开始做他的转化工作。首先与他促膝谈心,明确告诉他我要帮他进步,谁知他却劝我说:“老师,我就这样了,您就别费心了!再学我也撵不上前面的同学。”我问理由,他说初一二没学好不爱学了。于是我劝他:基础不好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不求进步。有追上其他同学的想法这说明你思想上还是追求进步的。不爱学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基础差,这不是问题,可以从头再来嘛。然后以前些年我教的毕业班的落后生李海宁考上职业大学发展成建筑师如今年年薪二十几万这一身边典型事例来激励他。这时我发现孙小龙安静下来,陷入沉思。“小龙,你在想什么?”“我早就想初中毕业到职业高中学建筑。”我眼前一亮,有门了,小龙“上道”了!趁热打铁,我马上说:“很好!你比当年的李海宁聪明多了,将来你一定会超过他的!”一夸一激,看得出小龙有点儿心动。“不过”我接着引导,“光头脑发热是不行的,还得……”不等我说完,小龙抢着说道:“老师你不用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乐了,我的口舌没有白费。之后,我发现他在课堂上大变样了,与原来比简直判若两人。不说话不睡觉不捣乱不说,还知道动笔记笔记了。这个可喜的进步让我很有成就感,那几天饭菜吃起来都觉得特别香。<br> 凭着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我知道这类学生往往是三分钟热血,缺乏的是耐性和毅力。你要他们保持这种热情和干劲,教师和家长必须坚持不懈地给他“加油”,这个“油”就是鼓励和帮助。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处处留意他的一言一行,尝试着从他身上挖掘出积极的因素,哪怕是一丁点儿也不放过。课堂上多给他提供展示自己亮点的机会,比如提问较简单易回答的问题,让他增强自信心。表扬点赞是精神激励,要跟得上并恰到好处。<br> 记得一次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时,问最后一句“后遂无问津者”隐藏一个什么成语,想不到全班只有孙小龙一人回答出“无人问津”,我喜出望外,当场给予表扬与肯定并请全班给以热烈的掌声。这让孙小龙在班里很有面子,尤其是后来我帮他修改了三遍才勉强能交代过去的一篇作文在班上当范文读,更让全班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自此他学语文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期末成绩由原来的不及格一下子提高到九十多分。<br>当然,这类学生长期以来积成的坏毛病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好的,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地正确地加以引导帮助改正。有一次课上,孙小龙突然大声训斥一个不守纪律的同学,弄得班上一阵骚动,他非常得意,我知道他又旧病复发,在捣蛋耍威风,可她毕竟以“维护课堂纪律”为掩护。我抓住这一点,及时肯定他为了班级纪律这一点是好的,可这种处理的方式是错误的,并课后同他探讨遇着这种事应该怎样正确处理,让他心悦诚服。<br> 小龙有了巨大的变化之后,我又请他帮助我去劝说其余几个他的小“铁哥们”,他欣然接受。他很认真,经常找我汇报每一个同学的情况。我呢,就给他出谋划策,当起了幕后指挥。小龙不光劝说他们遵守纪律好好学习,还以实际行动感化他们。小家伙们一看“老大”都改邪归正了,坏毛病坏习气自然也就收敛了不少。一个月后,教室里下课再也看不到追逐打闹的身影了,办公室里再也听不到老师们的埋怨牢骚了,常常听到看到的是:张三上课安稳啦,李四上交作业啦,王五敢举手啦,赵六抬头看黑板啦,等等。<br> 你看,学生替老师做转化工作,效果比老师做好多了,所以我就想:我们当老师的有时不须事必躬亲,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要依靠他们,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的能力。<br>回想一年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很欣慰。虽然不是特别理想,但也小有收获,尤其是自己积累了一些较成功的经验,这对今后的教学十分有利。<br> 记住:<br> 1.转化后进生要多多开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注意调查研究,注意方式方法。选好找准突破点,开好“小灶”,以点带面,往往效果更佳。<br> 2.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注意给后进生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亮点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及时的表扬点赞给予精神鼓励,帮助他们扭转形象,树立其在班级中的地位。<br> 3.我们教师应学学南风,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唤起学生的共鸣,而不应像北风那样,粗暴直接,反使转化工作陷入僵局。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