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花飘香 相约美丽石马--兴宁作协走进石马感受乡村蝶变

曾胜(发如雪)

2023年3月18日,兴宁市作家协会一行18人由兴城出发,与在兴宁石马洋门村等候的石马镇副镇长张森源、兴宁市作家协会会长陈东霞汇合,拉开了兴宁市作家协会“柚花飘香,相约美丽石马”采风活动的序幕。 第一站游览“三桥胜景,幸福洋门”。据张副镇长介绍:三眼桥建于宋、元之间,桥体用大麻石砌成,工程严谨美观,仿照赵州桥而建。三眼桥全长41.8米。三个大孔之间的跨度6米多,桥的西端有个小孔(又称旱眼)大约3米。 三眼桥全长41.8米。三个大孔之间的跨度6米多,桥的西端有个小孔(又称旱眼)大约3米。三眼桥被列为省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兴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敦实古朴的三眼桥静静地矗立着,似乎也和我们一样专心地听着洋门的变迁。 1957年,石马至兴城的公路开通后,每天经过三眼桥的车辆及行人川流不息。我们还了解到石马流传着走过三眼桥,通向幸福路的说法。洋门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叫幸福大队。1972年,因公路改造,在三眼桥旁建起了第二座桥,2017年又建起第三座桥,三座桥像串成的珍珠傲立石马河。 2020年,趁六村联动“打造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的大好时机,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淳朴村民热情高涨,无私让出自家土地,为全面打造三眼桥新形象作出了贡献。三公里长的河道新装了围护栏、路灯,还兴建了对歌台、锦绣长廊、亲水汀步、名人栏、桃花园、停车场等设施。沿河岸紫荆花花团锦簇,黄花风铃木绽放着笑脸。 第二站文友们走进全国文明村——新群村。新群村位于石马河两岸,村庄洁净明朗,风景秀丽。古色古香的栈道,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溪水潺潺。村民们或在不远处的田地里忙碌,或唱歌跳舞,或带娃溜达,一幅幸福文明的乡村图画扑面而来。近年来,新群村依托“六村联动”乡村振兴连片示范项目,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各尽所能,促进建设美丽的一河两岸,保护村中的生态环境。 新群村文化底蕴深厚,有闻名中外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总统府最高顾问何天炯,同盟会司法部判事何天瀚等名人,出了何宝松、何孟淳、何廼英、陈公天、何天祥5位抗日将军;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务院参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何星亮等8位教授。全村有18座历史悠久、建筑艺术精湛的客家古民居及众多的古牌匾和名人字画。我们一边听着张副镇长的讲解,一边来到何天炯故居。松柏香樟掩映着故居,肃穆而安静。故居是按照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先生故居样式建造的日式两层楼,在客家民居中独一无二,两层小楼详细展示了何天炯的生平事迹。 第三站到石马洞藏酒业有限公司参观,公司位于文化名村刁田村大发里。据《石马区志》记载,早在明朝石马就盛产小锅米酒,石马洞藏酒如今是石马镇向外推销的主力产品之一。 抵达酒厂,陈志明董事长热情地接待了会员们,向大家介绍了石马洞藏酒历史渊源和近年来洞藏酒的发展情况,并拿出一杯杯美酒让来宾品尝,酒香四溢。而后,工作人员带着照明灯,领我们进入藏酒洞窟参观,现场展示了酿酒的主要五步:制曲、蒸饭、晾凉、发酵、蒸馏。会员们感受到浓郁的酒文化,沉醉春风。 从石马洞藏酒厂出来,作协一行赶往马石公园。马石村与马下村交界处的八丘坪,突兀着一块黑褐色的大石头,似骏马从天而降,俯卧于宝地,石马镇由此而得名。马石公园四面环山,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与“六村联动”打造的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相得益彰;红色传承与好人好事比比皆是。 午后,伴着阵阵清风,作协会员们走进小水村,未到柚园,已闻花香。马头坪6000亩柚园柚花竞相开放,吸引着八方游客。踏入柚园,洁白的花瓣如玉般挂在枝头。 广东兴宁柚果种植研究基地就建于此。基地划分为柚果种植科研实验区和观光休闲旅游区两个功能区域。辅助以自助采摘、培育良种、户外拓展等功能板块。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的农业新技术,以推广沙田柚栽培新技术、提升沙田柚柚果质量为核心,以带动和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为目的。 推动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柚果增效,果农增收。最终将基地打造为集科研科普、休闲度假、绿色低碳于一体的精致高效农业装备综合开发示范区。兴宁市领导何志平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柚园与文友们一同赏花,畅谈石马历史与文化,鼓励作协会员用手中的笔讴歌新时代,描绘“乡村振兴发展”愿景。柚园一片欢乐融融。 <p class="ql-block">  每到一处,会员们切身感受到石马镇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美丽乡村的齐心协力,看到了乡村的蝶变。期待美丽石马,继续腾飞!</p> <p class="ql-block">  此文报道文字由刘雯撰写,图片部分来自摄影师李明丽、君哥拍摄及文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