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情,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等,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闲来无事,整理照片,写个游记,记录照片的出处,回头再读,每张照片,犹如重游,其乐无穷。 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分享是一种快乐,偶尔看到星空游记的朋友,欢迎指点迷津,并在此一并感谢,不再回复,见谅。 2023年03月13日,星期天,天气:晴。游览孔庙后,来到一墙之隔孔府,继续游览。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占地240亩。 孔府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六厅,在二门以内两侧,分别为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公共管理孔府事务。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KungTze。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年),国家将其所居之堂屋“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仅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车服、礼器。初期的孔庙仅有孔子故宅三间,其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庙建宅。孔子的嫡系长支为奉祀孔子,原住在阙里故宅,称“袭封宅”。随着孔子地位及其子孙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扩展。 随着清王朝的衰败,衍圣公府建筑也逐渐残破。康熙年间所建的“兰堂”、“九如堂”、“御碑楼”等先后倒塌无存。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民国期间(1912-1949年),孔子嫡裔仍受前代荣典。孔子的七十七代孙孔德成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给予特任待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孔德成结婚时,对孔府作了一次较全面的整修。 府内有豪华的陈设,有森严的戒备,厅堂内外轩敞而井然有序,俨然为一座典型的官衙宅邸合一的封建贵族庄园。府内现存有自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孔府档案”,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千字之次序编目,内容包括袭封、宗族、属员、诉论、租税、祠典、政事、财务、文书等类。 自建国后,已整理出九千余册,为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范围最广、保存最完好的私家档案,是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可以说,孔府是中国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库,府内收藏着大批珍贵历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为“商周十器”,亦叫“十供”,原为清宫所收藏青铜礼器,是清高宗于1771年赏赐给孔府的。“鎏金千佛曲阜塔”亦为孔府所藏。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孔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府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渥,不断给以赏赐。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文房四宝,无所不赐,而孔子嫡孙也留意搜集历代法物,不断充实文物库藏。现在孔府仍保持着清末、民国初年的陈设。 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箭令旗、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象森严可畏。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 孔府中亦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如:著名画家周之冕、高其佩、郑板桥的绘画作品;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文征明的书法手迹;宋、元、明各时期的雕版印刷珍品、善本书籍,以及精致的玉雕、木雕、陶瓷、青铜器等工艺品等,供游人参观鉴赏。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也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 要进孔府,必经过孔府大门,即第一道门。门座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 门两边置石狮、下马石各一对。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五间,西为赉奏厅,专司门房,专司京差,东房为催征粮草、站堂、拘捕、监押佃户等事之处,故又称“四路常催”。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人纪昀的手书。文佳字美,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 这副对联口气之大自不待言,发人深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从上图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 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在建筑工艺上很有研究价值。过去,重光门平时是不开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鸣礼炮开启。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面三刀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过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即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厅堂5间,进深思3间,灰瓦悬山顶。 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 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 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统摄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谕旨,要衍圣公“统摄宗 姓,督率训励,申饬教规,使各凛守礼度,无玷圣门 ”,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种种特权。从唐代 起,朝廷就规定曲阜县令由衍圣公兼任,明代以后,规定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兼任。 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 旗、凤旗、虎旗、伞、扇等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每当衍圣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示威严。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 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松鹤图”等,是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喜祝寿时赏给的。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二堂之后有个不大的庭院两棵冲天挺拔的苍桧并列两旁,6个石雕盆内各立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人,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此门不大,功能却非常重要,它把孔府隔成了两个内外的世界。此门为明代建筑,高6.54米,长11.80米,宽6.10米。五檩三柱分心式木架,灰瓦悬山顶。檐下施一斗二升云栱。 内部结构:中柱到顶,以云栱承脊檩,双步梁下垫通替木,雕作雀替状,单步梁上用叉手,绘松纹彩画,柱高径比为10.6:1,外柱有侧脚,屋脊升起,均有明代建筑风格。 内宅门是官衙与内宅分隔的地标性建筑,属于内眷住的地方。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是观念很强的“戒律”,孔府又是中国最大的书香府第,所以对内宅的控制特别严格,任何人不得擅自逾越。 乾隆皇帝所赐的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仪仗,排列于门前的两边,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为了保持与外界联系,在内宅门还专设两种差役:一种称差弁,一种名内传事,共有三班人役轮番在耳房内值班守门。传事向内传话,差弁向外传话,分工明确。内宅门东侧上方挂有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的手谕,详述了内宅的有关规定。 东耳房门的上方还有一差弁、传事看门的值班“水牌”。门的西侧有一个特制的水槽——石流,是挑水夫倒水的地方。因是内宅重地,成年男子不能随便进入,所以挑水夫只能把挑来的水倒入石流,隔墙流入内宅的水缸,然后再由佣人分布到各用水的地方。挑夫是府内的一种专项职业,只负责孔府内宅的用水,平时居住于大堂后东侧的小屋内。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人,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名叫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树,每当春夏相交时节,洁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着四个带鼻的石鼓,是当年府内戏班唱戏时扎棚的脚石。清末孔府养着几十人的戏班子,主人一声令下,马上开锣唱戏。 前上房内,明间敞亮,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 室内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满目。东侧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还有色彩鲜艳、花纹古朴的明代“景泰蓝”。 梢间中间桌上摆设着一大套满汉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别雕有鹿、鸭、鱼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达190道。 西里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宝,书架上还陈列着儒家经书和孔氏家谱。前上房院的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 长期以来,孔府形成了一种精细独特的菜肴---孔府菜。各种菜制做讲究,取名典雅,如绣球鱼翅、珍珠海参、神仙鸭子、诗礼银杏、玉笔虾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 忠恕堂后面的轩与安怀堂院相连,亦为5间,系清代建筑。高8.85米,长20.30米,宽9.10米。七檩四柱前后廊式木架,灰瓦硬山顶,不出廊。明间设格扇门,次稍间置低矮槛墙,上设灯笼框支摘窗,明间后也开格扇门,次稍间墙上开槛窗。 安怀堂为西学的第三进院,原是衍圣公“燕居吟咏”处。名字来源于《论语》中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寄寓了孔子希望社会安定、老有所安、幼有所养的社会理想。 室内分割巧妙,以隔扇和各式落地罩、飞罩分隔成九个空间,习称“九套间”,分别是衍圣公弹琴、作画、书法、静坐、焚香、品砚、观画、赏古、弈棋所用,可惜在1962年改建招待所时被拆除。前有露台,与忠恕堂后轩相连。 西厢房有五间,与忠恕堂西山厢房连接,分别称西书房、茶房。堂后有竹林,林中叠石,被修竹遮挡时隐时现。石壁上有孔庆鎔刻孔宪培1791年植树诗:“植移庭院胜江干,露叶烟梢次第看。他日孙枝应解箨,晴窗先为报平安”。诗后有跋,孔庆镕(1803年)记:“先公重修安怀堂成,叠山种竹,诗之记之”。 沉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望海潮》是柳永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 “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统治阶级经常携带酒宴游湖。开怀畅饮,酩酊大醉,已经写出了饮宴的欢乐,醉后还要听音乐,把饮宴之乐推向了极点。“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前面写了山,写了水,这里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体现出山川灵秀的一面。不仅欣赏湖山之美,情不可遏还要形之吟咏。这既表现出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山水的美丽。 在内宅门的东面有一座用青砖砌成的四层高楼,始建于明代,俗称“避难楼”。 楼的内部门和楼梯、楼板全部用较厚的铁皮包裹起来,铆钉密布,以防备火攻。楼底层装有活动吊梯,下设陷阱,袭击、盗窃者一旦踏入便会落入井内。 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有来犯者也只能是望楼而叹,毫无办法。其实,此楼只是用来防御盗贼之灾而已,并未经历过冲击。清道光年间重修,档案记载“奎楼”,即奎星之意。 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内客厅,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现存的前上房为明代建筑,七间,高8.60米,长30.88米,宽8.60米。七檩四柱前后廊式木架,前出廊,灰瓦悬山顶,明次间设格扇门,稍尽间施花板,雀替蝉肚平而密。 前上房内部结构:明次间彻上明造,稍、尽间施平棊(同“棋”)天花,前五架梁,后单步,五架梁下各垫雀替形替木,丁头栱两侧出三幅云翼形栱,瓜柱两侧扶以驼峰状角背,三架梁上用叉手,通施松文彩画,梁和脊檩绘包袱彩画。屋面坡度,廊步、金步举折平缓,脊步陡峻,高达10举,形成金步曲率特大的屋面凹曲线,称“囊金”做法。 引庭院中东西两侧各有一株高大茂盛的十里香花树,每当春夏交节时,浅黄色的花朵散发出阵阵的芳香,使人心旷神怡。十里香下有两人才能合抱的莲花大水缸,是孔府当年最重要的防火设施。院子中间有方砖砌成的大月台,四角各放置一个带眼的石鼓,这是当年孔府过年时搭建天地楼、朝天灯用的拉绳系石。府内戏班唱戏时也用来扎台稳脚之用。 当年孔府有几十人的专业戏班子,但所演戏曲是有选择的,有损于孔氏家族名誉的曲目是不能演出的,如《子见南子》 、《打严嵩》等,不但不能在孔府演出,在曲阜地域亦不能上演。前上房内有长期听差的职员二人,负责勤杂事务。前上房西间,是衍圣公平时的办公室,名为签押房,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就在此处办公。听差的每天在此伺候茶水,如遇婚丧嫁娶和寿辰,这两名当差的就专管伺候酒席。 祭礼桌的供品如供菜、供果、点心、红烛等也由这两名当差的负责摆放和撤换。前上房的室内陈设豪华,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满目。中堂挂有一幅慈禧皇太后为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之母、一品夫人彭太夫人写的大“寿”字(二堂内的“寿”碑石刻源于此字)。<br> 正堂上方悬挂有曲阜邻县的绅士们联合赠给孔令贻的夫人陶氏的巨大匾额,上书“宏开慈宇”四个大字。民国年间,曲阜一带军阀混战。 有一次,军队宿营在曲阜及邻县这个地区,陶氏便派人给军队送去酒肉等许多慰劳品,同时要求军队兵士不要干扰乡民。军队的长官下了命令,不许强占民宅,骚扰地方百姓,更不准抢掠百姓财务,是附近百姓免受了一场战争之苦。军队起营后,几个县的绅士便联合给陶夫人献了这块匾,以示乡民感恩之情。两侧的墙壁上挂有十二幅金色的长条幅,此幅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彭太夫人(即孔令贻之母)过五十大寿时,山东省的地方政府官员联合赠送的祝寿词(寿屏)。 东侧间,陈列着乾隆帝赠给的荆根床、椅,工艺十分精美。靠窗子的条桌上原有清朝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小楷字书体端庄,结构严谨,丰润温雅,为标准的馆阁体。最东间中间的方桌上放有几件清乾隆时期的满汉全席餐具,制作十分讲究。满汉全席全套餐具共404件,其中有象形餐具,分别有鸡、鸭、鱼等等。 此宴席由196道菜组成,是孔府专门招待上等宾客的宴席,即孔府喜宴、寿宴、家宴三大种类的高档宴席。在这一间屋内还有乾隆时期雕龙贴金的圣旨盒,抗战前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赠给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结婚时的大银鼎等珍品。西侧间的正面墙壁上挂有一幅清光绪年间李培雨画的“张良拜书”图。 西墙上挂有慈禧画的长条幅和清朝著名书法家翁方纲的木刻对联。室内备有冬夏两季分别使用的顶子床和罗汉榻,是临时休息的用具。在前上房的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五间。西厢房是孔府当年用来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东厢房是原来的帐房。清末时期,府内主管就在这里处理府务、起草和发布各种文告。 前上房之后,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曾经居住过的前堂楼。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最典型的王公贵族的起居室。 前堂楼,现存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7间2层,高13.10米,长30.96米,宽11.30米。 前堂楼七檩四柱前后廊式木架,前出廊,灰瓦悬山顶。檐部梁头出峰,枋下施雀替,廊步围以荷叶栏杆,挂云板。上层较矮。内部结构:三架梁和五架梁均用随梁枋,脊瓜柱以云纹花板支托脊檩,彻上明造。下层较高,明、次间设格扇门,尽、稍间设槛窗,外廊和室内均施平棋天花、绘团鹤彩画。引楼两侧有东西配楼,清代建筑,3间2层,长10.16米、宽6.50米,五檩抬梁木架,灰瓦硬山实墙到顶,为内管家居室和库房。 楼前中有垂珠门,3间,清代建筑,五檩砖木结构。明间设门,两次间封闭。楼后出轩1间,长7.15米、宽8.15米、高5.60米,六檩卷棚(卷棚,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木架,灰瓦歇山顶,三面处廊,设格扇门,廊下设花格坐槛。前堂楼的明次间为客厅,东、西两套间为卧室。 衍圣公和夫人、小姐们就住在此楼。现复原陈列为清末民初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生活居住的场景。二层原是收藏珍贵物品的储藏室,现已清理,存放在孔府文物档案馆。孔令贻,光绪二年(1876年)生,五岁时袭封“衍圣公”,先后共取了四个夫人,原配夫人孙氏因病早逝,又纳丰氏为妾,未生育。继配陶氏生一子夭亡,以后不育;最后收王氏为侧室,生两女一子,即孔德齐、孔德懋、七十七代孙孔德成。 堂中间设明代一铜制暖炉,为当年取暖的用具。正面上方悬挂孔令贻书写的“松筠永春”巨匾,意为孔氏家族长盛不衰,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匾的下面有一副对联: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者皆从之游。是著名书法家冯恕写给孔令贻的,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冯、孔两家是亲家,孔令贻的长女孔德齐嫁给了冯恕的儿子。堂楼的东间是孔令贻和陶氏夫人的起居室,其布局富丽华贵,放有两件合为一体的“多宝阁”,摆放着一品夫人的凤冠(乾隆帝王御赐的)、特大人参、珊瑚、玉雕、花盆景、象牙雕刻“福、禄、寿”等珍贵的工艺品。里套间为陶氏夫人的卧室,她是慈禧太后封的一品夫人。 当时原配夫人孙氏去世,孔府便没有了一品夫人,在孔令贻的后三个夫人中,就她是官家之女。父亲陶式均,浙江绍兴人,河北大名府知府。据说,她长得像慈禧太后。但因不是“名门闺秀”,所以慈禧不喜欢她。孔令贻的前妻孙氏是钦差大臣的女儿,而陶氏只是个知府的女儿。 当孔令贻和陶氏结婚后去给慈禧谢恩时,慈禧问“是哪家的姑娘?”当答是知府的女儿时,就说:“唉!满朝文武大臣,谁家的姑娘不行,怎么单找这么一个。”当时未对陶氏夫人加封,后来孔令贻又带陶氏给慈禧祝寿时,慈禧才破格封了她一品夫人。 再里间,是孔令贻的两个女儿(孔德齐、孔德懋)幼年时期的卧室,陈列着当年小姐们的部分玩具和佩戴的银制品。室内还挂有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十四岁时写的对联和条幅,对联为从正好为天下雨,尚交喜有古人风。条幅是: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其文是用甲骨文篆书下的,可见孔德成的书法功底之深。前堂楼西一间是孔令贻王氏夫人的住室,室内至今尚有她的一帧照片。 王氏,出生在河北省遵化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一生心地善良,从小就被陶式均家买去当丫头,十七岁时随嫁到孔府。20岁时,孔令贻将她收为姨太太,婚后相继生下二女一男即孔德齐、孔德懋、孔德成。孔令贻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出生,便于1919年11月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48岁。当时王氏怀孕五个月,孔令贻给大总统徐世昌遗呈中写明:倘若生男继承公爵的封号。 1920年2月23日(正月初四),王氏生下了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王氏产后17天去世)。当时孔府及曲阜城立刻沸腾起来,城内鸣礼炮十二响,鞭炮声不断。孔府更是张灯结彩,庆贺孔府的继承人小公爷的诞生。据说孔德成出生时,连孔府的重光门和城正南门都开了,可想而知,孔德成的降生对孔府是多么的重要。孔德成出生,孔府族长立即电函大总统、国务总理、内务总长等政府要员,申请承袭衍圣公爵位。孔府刚刚发出许多电报,紧接着又收到很多政府部门和高级官员的贺电。在孔府庆贺小公爷诞生100天的活动时,民国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宣布孔德成袭封“衍圣公”爵位。 西套间是孔令贻的二夫人丰氏的卧室。她身材瘦长,面容忧郁,一生也是很不幸。因是姨太太,又不生育,在冷落和忧郁中去世,年仅二十七岁。东配楼是内宅管家的住宅及办公的地方,主要放一些礼品、点心、糖果、蔬菜等;西楼是内勤老家人(衍圣公夫人带来的娘家人)住室。以前孔府内宅只有“衍圣公”和内眷及其儿女居住,多者十几人,有时只有几人。此院苍松挺拔,鱼池东西对列,恬然雅致,富有生活气息。 前堂楼的后院就是后堂楼,是孔令贻的儿子孔德成和夫人孙琪芳当年的住所。前为父亲的居室,后为儿子的住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相随的思想。 后堂楼,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二年重建。高13.60米,长31.23米,宽11.88米,形制与前堂楼同。堂前有东西配楼,3间2层,七檩四柱前后廊式木架,灰瓦歇山顶,前出廊,长17.45米,宽10.89米。 孔德成,字达生,1920年农历正月初四生,当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个月。同年的四月袭封衍圣公,这是最后一位衍圣公。1935年蒋介石将“衍圣公”爵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并享受特任待遇。1936年底结婚,1937年7月离开孔府去武汉,后又到重庆歌乐山,蒋介石特为他建了奉祀官府。之后又在南京居住,淮海战役后转到上海。 1948年12月,与夫人、子女到了台湾,曾任台湾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长。夫人孙琪芳,长孔德成一岁,安徽寿州人,清朝咸丰年间状元孙家鼐的孙女。孙家鼐曾任工、吏、礼部尚书,担任过毓庆宫行走。孙家也是世代书香门第。孙琪芳文学修养甚佳,又忠诚老实,办事说话体现出名门闺秀小姐的文雅风度。1936年12月16日孔德成和孙琪芳结婚时,新房就设在后堂楼,现在仍保持原貌。 明间正中挂有国民党主席林森题写的“瑞应睢麟”横幅,有许永昌、沈鸿烈等民国要员题写的对联。正中条几上放着国民党政府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联合赠送的双风银鼎。楼内陈列孔德成结婚时的政府官员及友人赠送的银鼎、银杯、银盾、银瓶等,琳琅满目,体现出孔德成结婚时仪式的隆重。当时连蒋介石也曾打算专程前来参加其婚礼,因发生西安事变,没有能够参加婚礼。 东间为当时的会客室,中西结合式布置,体现出时代的风格。里套间是孔德成及夫人的卧室,东墙壁的镜框内镶有孔德成夫妇及儿女的合影照。后堂楼西边的两间是当年孔德成的奶妈及结婚时北京来的伴娘居住的地方,里面陈列着当年使用过的高档玻璃器皿及部分孔德成结婚时赠送的礼品。东墙壁上挂有两幅照片,是当年孔德成婚礼的部分场面。 东配楼,又称“绣楼”,是当年府内女工做刺绣活的地方,现仍保存当年的部分用具和丝绣材料。 孔府的刺绣属鲁绣的范畴,历史上鲁国的纺织业较为发达,以“鲁缟”闻名于世,所以鲁绣还是比较精美的。 西配楼,为孔府招待来府内的至亲女眷的住处。院内两棵十里香树点缀着院落,显得此院高深清雅。 后堂楼西是佛堂楼。清代建筑,3间2层,长13.95米,宽10.70米,高12.10米。佛堂楼是当年衍圣公及其夫人烧香拜佛之处,说是佛堂楼,其实里面供奉着许多各路神像,如关公、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送子娘娘等等,其中也包括观音菩萨等,并以佛像居中为主。 每年的节日、寿辰、夫人孕育、临产等要正式在此烧香拜佛,乞求各路神仙保佑孔府老幼平安,吉祥如意,健康长寿。 孔德成,字玉如,号达生。山东曲阜人,民国九年1920 年2 月23 日(农历正月初四)生于曲阜孔府,系孔子七十七代嫡孙。同年公历6 月6 日(农历四月二十日)满百日时,袭封为“衍圣公”。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改衍圣公爵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受特任官员待遇。次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1827-1909 )孙女孙琪芳女士为妻。 抗日战争前夕,日本尝屡次派员前往曲阜,邀请孔德成先生赴日参加日本孔庙落成典礼,均遭拒绝。1937年7月初,孔德成夫妇离乡,于武汉发表抗日宣言。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倡导儒学。历任台湾当局考试院院长等公职,自1955年起,于台湾大学中文系、人类学系兼任教授,讲授“三礼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铜彝器研究”课程。 2008年10月20日孔德成先生因肺炎合并败血症,被送往台北慈济医院救治,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安详辞世,享年89岁。孔德成伉俪育有二子二女,长女孔维鄂在美国,长子孔维益先卒,次子孔维宁,次女维崃,长孙孔垂长,曾长孙佑仁。 后堂楼的后面还有五间出廊的房子叫“枣槐轩”。因原来此院中各有槐树、枣树一棵而得名。原轩已毁,现房为后建。因在孔府后部,也叫“后五间”,民国年间为粮食仓库。 铁山园是古典园林建筑,位于山东曲阜孔府,是孔府的后花园,面积50多亩。它建于明朝弘治16年(1503年),由当时的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扩建而成,其间经过三次大修。 建园之时,有人送来古鲁城内炼铁的铁渣石,类似陨石,园主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天降神石,象征孔府从此时来运转,兴旺发达,而且与他的名字意义相合,于是把它们布置在园中,并命名为铁山园,自己也自号铁山园主。园林处原孔府轴线的最北部,也用轴线布局,正是北方特点,其布局仿紫禁城御花园格局,这布局也只有孔府敢当。 园中路也是轴线,非常明确,在轴线南端有植柏台,四周花砖砌矮墙,有三面台阶通上下,台中植柏1株,依古木有盆景铁石置于托台上,托台四面浮雕有双龙、双麒麟、双凤等,石边立一石匾,上题:孔府天下第一家。 下台前行,可见5柏抱槐一景,此柏名五君子柏,一株在根部就分成5干,最奇的是在5干中间抱有1棵槐树,此槐穿柏身而生,实为奇观。据说,此槐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当时孔庆镕曾赋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荫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轴线的最北端是一幢民国建成的新花厅,北依孔府后墙。此厅平面呈“T”字形,前面类似出抱厦,呈攒尖亭式,抱厦亭与后正厅相接,亭开敞无墙,厅青砖厚砌,这种组合既左右对称和四平八稳,又通透开敞,活泼可爱。 轴线的最北端是一幢民国建成的新花厅,北依孔府后墙。此厅平面呈“T”字形,前面类似出抱厦,呈攒尖亭式,抱厦亭与后正厅相接,亭开敞无墙,厅青砖厚砌,这种组合既左右对称和四平八稳,又通透开敞,活泼可爱。 抱厦亭前面两柱题联:“寻梅觅竹骚人来,赏兰观菊贤者至”。花厅前面绕抱厦亭设观景台,台四周为青砖砌矮墙,与轴线之南的柏台一致,形成南北呼应。花厅为孔府主人平时赏花、赏月和会见重要客人的地方,有时也在此设宴。厅东西有花树、竹丛。 出厅西走,见1六角重檐亭,亭宝顶较小,宝珠立于细柱上,立面构图高挑,显得轻盈,有点受南方园林建筑的影响,但是其做法却是北方样式,屋面厚重,起翘很少。枋间板只作菱形图案,没有彩画,全涂朱红,柱间设单板坐凳,亭内设石桌,不设石几,显得过于朴素。亭西为花房。 中轴的新花厅之东为旧花厅,面阔三间,上覆龙瓦,梁枋皆彩画花卉,梁上二梅作云状,显得古雅而华丽,此处曾叫坛屋。房前有丁字形葡萄架。依路南行,来到荷花池,池很小,只几平方米,但是池中荷花盛开,十分清雅。 过荷花池,来到鱼池,池中养鱼,架曲桥。桥面很狭窄,两面用木栏杆,显得过于做作,但栏杆做法却很有特色,横栏竖杆,杆顶为莲花头雕刻,构图简洁。水池中立有多处湖石作为孤赏石。 桥北为扇亭,亭东南西三面用青砖砌栏杆,可当座槛,亭梁枋皆有彩画,内容多为梅、兰、菊、竹、麋鹿、山水等,枋间板用中国结式图案。桥南为大湖石假山,山三面用栏杆围护,不让人攀登,唯北面与桥接,让人有亲近之感。花园西部为牡丹园、芍药圃。 西南隅开一园门,园门设一照壁,壁上画有一幅西洋画风山水画。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幅画有一奇特之处,无论你站在哪个位置,画面中的大路都始终正对着你,因此常引得游人啧啧称奇。 有人还传说这幅画是某某知名画家的作品,其实这幅画就是当年孔府花园的一个普通的画工所画,因为年代久了,他的名字已不可考证。 这幅画本身也并不神秘,它其实就是采用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原理。路的开口很大,铺满了整个底边,而路的远端又极尽的向画里收缩,最后化为一点,人从路的开口向里看,很容易造成路始终对着自己的错觉。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知识,可见当年的这个小画工很不简单,孔府确实是藏龙卧虎之地。 游人越来越多,忽然间没了兴趣,匆匆赶往出口,下一站:孔林。 出口距离孔林大约2公里,在出口可乘坐马车、三轮车前往孔林。 从孔府后门走出来,抬头看向马路对面,可见一座牌坊,上书:优入圣域,这里就是颜庙,先进去一观再去孔林。 颜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城北门内,是祭祀颜回的祠庙。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春秋末期鲁国大思想家。历代儒客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所以颜庙又称复圣庙。临街石牌坊正中额题就是复圣庙三个大字。 颜庙虽然也很小众,相对于周公庙,看点要多些。颜庙共有四座牌坊,应该先从四座牌坊看起。 其中一座就是上图中的正门外的复圣庙坊,着座牌坊是纪念颜回,这条街就是陋巷街,曾经是颜回居住的街巷。另三座分别是位于颜庙正门以东的陋巷坊和正门复圣门东西两侧的卓冠贤科、优入圣域牌坊。<br><br> 东侧的“卓冠贤科”牌坊。“优入圣域”和“卓冠贤科”两座牌坊是赞扬颜回的优秀已能进入圣人的行列。 在颜庙正门复圣门里,有陋巷井,是颜子当年吃水的一眼水井,因颜子居陋而得名,所以为陋巷井。外围的伞形屋顶八角露天井亭,相当精致漂亮。井北侧有嘉靖三十年立的“陋巷井”石碑,是为纪念颜回的好学精神而立。 仔细看现在井里还是水波鳞鳞。因为亭子是露天的,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坐井观天”。 进入最后一进院落,门内东侧有一棵用石栏杆围护着的树,据说是唐代柏树,因形似华表被称"华表树"。 复圣殿前有一座方形十字脊“乐亭”,是根据孔子赞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敢其乐”而命名。 乐亭中有一方篆书“乐亭”二字石碑,为苏轼手书。 祭祀颜子的主要场所,气派威严的复圣殿。始建年代不详。元朝延祐四年(1317)迁至现址,至今700余年。明正统四年重修,明正德二年重建。 而让人惊艳惊叹的是殿前环廊的四根石雕龙柱及十八根浅刻龙凤花卉的八角石柱。 惊不惊艳?惊不惊叹? 出颜庙,找个三轮车前往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