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欣赏、了解和学习书法

成歌步调

<p class="ql-block">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说,书法以风神骨气为上。我们看一幅书法好不好,一是看气势二是看形质。</p> <p class="ql-block">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远看其势近看其质。张怀瓘说的风神就是气势,内在的气韵;骨气就是外在的形质。</p> <p class="ql-block">  初学书法或对书法了解不深的人看书法一般只关注结构,也就是看写的字是否整齐端正,也如有的人看人只看外表的五官是否端正而不能通过外表看内在一样。</p> <p class="ql-block">  对书法有了深入了解后,就能感觉到书法中的气势,比如安静的、拙朴的、雄强的、飘逸的等等,会先从总体上去感受这幅作品,然后再近看其质,看其具体的用笔技法是否精到等等,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p> <p class="ql-block">  学书法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很多人学书法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学谁都一步一趋,不敢越雷池一步,抱着大腿不放,比如学欧阳询,就死盯着欧阳询而不敢顾左右,有人甚至十几或几十年不敢放下,可以说这不是在学书法,说是练练字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你十几或几十年都吃一个菜,首先不说你腻不腻,肯定是营养不良的,初生婴儿可以吃单一的食品,但长大了就不能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  初学你可以学一个帖学得深入些,但要想吸收书法上丰富的营养,就一定得博临和博览众碑帖,然后不断加入自己的想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用笔,然后才能在书法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赵孟的字很难写好?因为写赵孟的人大多数都写软了,没有赵孟的那种骨力,而且赵孟用笔力度比较均衡,没有较好的控笔能力是很难把握好行笔过程的力度的,需在非常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做到。</p> <p class="ql-block">  赵孟的字看起来容易学,实质上是很难的,也不是很多人说的很媚,而是一种贵族气息,这种气息一般人是没有的,根本就无法感受这些东西,你怎么能写出来那种感觉呢?所以很多人就只能说赵孟的字很柔媚了,这是很错误的看法。没有一定阅历是很难看懂赵孟的字的。</p> <p class="ql-block">  书法的修身养性之功用,傅山曾说过:写字只在不放肆,一笔一画,平平稳稳,结构得法,有甚行不得。</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就告诫儿子说: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也告诫弟弟曾国荃:在忧危忙乱中,不可废习字功夫。每日临帖一百字,收敛浮躁心气。</p> <p class="ql-block">  宋代的程子明说: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王阳明则补充说: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这,就是书法的修身养性之功用。</p> <p class="ql-block">写起来很顺手的碑帖都要注意,凡是写起来很顺手的碑帖都要注意,都不是书法上重点学习的范本,因为其技法比较简单,营养价值不高,学不到很丰富的技巧。</p> <p class="ql-block">  比如秦简,可以学一学,也可以用来作落款,一般学一下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即可,秦简用笔比较简单,规律和特征都很明显,不需要也不适合主攻,有线条基础后临几遍找找感觉即可。</p> <p class="ql-block">  学书法的一个秘密技巧,就是练大字写小字!小字不用怎么练的,这里的小字是除小楷之外的所有写得比较小的字,小楷是另一套完整的书写系统。</p> <p class="ql-block">  小字的笔画和结字远没有大字丰富,写大字可以训练扎实的用笔和结字能力,但小字用笔过程是非常简练的,直接忽略了很多的技术性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假如没有大字的训练做基础,直接写小字,是写不出丰富性的,这一点一定要记住。</p> <p class="ql-block">  比如你想写隶书小字,其实你不需要单独练的,平时就直接练隶书的大字就行,要写小字隶书作品时,直接开始写就可以了,这是很多老师不会讲的一个秘密,嘉强在这里与你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