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璀璨的知青岁月~

萌萌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1日我们知青相约在青岛德风堡大酒店聚会。</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60~70年代末,在青岛曾先后有数万名知青从城市走进农村。当时的知青,一部分被派往甘肃、青海、内蒙等偏远的省份。还有一部分则被安置在山东省内又相对较穷较落后的农村及本市区县农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初中和高中生,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踊跃报名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一起被卷入了那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之中。</p> <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1977年9月几期知青,在桂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在沧口区委大院集合,20多名知青手里提着网兜、洗脸盆,肩扛被窝,乘上公交车被送到离家四百多公里乳山县崖子公社东夼大队插队落户,他们当中最大的不过二十出头,最小的仅十六岁。48年后,他们再次聚首,都已两鬓白,步入知天命之年了。他们一起追忆,当年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乡间的小路,低矮的草房,清澈的河湾,广阔的田野,最不能忘怀的是那段艰难与欢乐交织的日日夜夜,那身被霞光,一起耕耘,同一个屋檐下一起生活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虽然时间的长河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然而,他们见面的一刹那,依然涌动着激情,亲切地拥抱,热泪满盈,好像从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让人们感觉相互之间产生了疏远。</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知青组老班长李金荣给大家敬酒。</p> <p class="ql-block">李巧云和董稳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张永芳和王林明交谈。</p> <p class="ql-block">李巧云和张永芳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李福华和王爱莲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李福华、李巧云、候连环和王爱莲合影。</p> <p class="ql-block">王爱莲</p> <p class="ql-block">王爱莲和李福华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家们忙着点歌。</p> <p class="ql-block">孙丕风高歌一首《军港之夜》,博得大家喝彩。</p> <p class="ql-block">王爱莲和候连环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徐玉琴老顽童。</p> <p class="ql-block">李福华放歌一首《同一首歌》,博得大家喝彩。</p> <p class="ql-block">知青吴永和、李世斌、江旭广和陈平。</p> <p class="ql-block">  镢头舞起叮当响,钢锨挥动翻土浪,天寒地冻不觉冷,汗水能把冰雪融。在那奋战的年月里,知青们蟠龙河畔挖河清淤,“金银镶边”培岭打畦田,农作物浇灌“三鲜汤”,看管果园放夜哨,赶毛驴车交售爱国粮。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晨昏午后,一次次敲醒了知青们的青春美梦,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在那段时光让他们品尝。一位老知青感慨地说,那战天斗地的岁月里,无论是自愿还是无奈,我们都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会了不少农活,与社员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知青们也像亲兄妹一样相互照顾,同甘共苦,亲密无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劳动生活虽然很苦,但我们从没有怨言,感到丰富多彩,充满阳光。</p> <p class="ql-block">知青李巧云</p> <p class="ql-block">75年知青董稳和张永芳。</p> <p class="ql-block">(七五年老知青)孙丕风和董穩。</p> <p class="ql-block">知青李福华</p> <p class="ql-block">知青陈平</p> <p class="ql-block">知青李福华</p> <p class="ql-block">知青王爱莲</p> <p class="ql-block">知青李世斌</p> <p class="ql-block">知青侯连环和李福华。</p> <p class="ql-block">知青李巧云和李福华。</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李巧云和邻村泽科知青杨建华、修景红在东夼村田间山上,成为新型农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合照里是原来分管知青的村干部钟发光大哥及家属。知青组有我和李世斌及嫂子,一同来的泽科村知青胡志芳。</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同来乳山有泽科知青胡志芳,我俩在东夼知青组旧址,在墙外翘首观望叙述过往知青组生活情景。一排房三个门,中间是我们的粮仓和男宿舍,西边那扇门是知青们伙食房间,东边是女知青们宿舍。讲述中带有自豪感和喜悦。</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夼大队治保会,没有多大变化。镜头里两位年纪大的村民正忙着秋收粮食。</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东夼村,路过以前的大队部驻足观望。里面有全村的粮库、医务室、修理农业机械。也是我们77年下乡知青来村吃第一顿饭时在接待室里。</p> <p class="ql-block">  照片里有李巧云、钟宝庆(村支书小儿子是我好友,现住威海开发区)胡志芳、我嫂子和哥。一起游览威海景观。</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我们已不再年轻,用安静的心态过着随遇而安的老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  2019年2月24日我们相聚在这里(山河小镇酒店)</p> <p class="ql-block">  李巧云和张萌2011年秋季(第三次回到乳山),回乳山崖子公社史家大队看望老乡。</p> <p class="ql-block">  泽科大队知青胡志芳(2011年)回泽科看望老乡。</p> <p class="ql-block">知青李巧云</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二次来乳山,来到东夼村知青组旧址,墙外驻足观望,两年的知青生活,对知青组那份依依不舍感情,和村里乡亲们对我们两年来关怀关照是分不开,感慨万千回忆满满。</p> <p class="ql-block">张萌回到史家知青组看望知青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知青王林明</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在横幅上签字留念。</p> <p class="ql-block">  光阴流逝,当年的知青岁月,是历史造就了知青,它曾给这一代人谱写了一曲青春时代的凯歌,铺筑一条无法选择的人生轨道。知青也造就了历史,它以成为一个时期的历史产物,并将载入历史的史册,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个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