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梅里-2015年滇藏唐蕃之行

有德有得

第七天(9.9),香格里拉—金沙江第一湾—东竹林寺—巴拉格宗雪山—白马雪山—德钦-飞来寺,200公里,8小时,宿飞来寺。 中甸到德钦已经全是柏油马路,道路状况很好,但是全是山路,因此速度没法开快。白茫雪山的隧道就快要贯通,那样,时间将大大缩短,估计四个小时就能从中甸到达德钦。 早上9点出发,消消停停的中午赶到奔子栏午饭,金沙江的鱼,烧汤,柔嫩,味道鲜美。 出了奔子栏没多久,就到了金沙江边。金沙江大拐湾也叫做月亮湾,位于云南德钦县奔子栏镇和四川得荣县子庚乡交界处。穿山越谷而来的金沙江,在即将冲出这川滇要塞之时,似乎想先舒缓一下长途奔波的疲劳,于是放慢脚步,围绕着金字塔般的日锥凤潇洒地画上了一个“Ω”字形的大拐弯。孰料这不经意的即兴之作,竟成就了一处天下奇观,这就是国内四十大景观之一的“金沙江第一湾”。从山顶俯瞰全景,使人在心旷神怡,荡气回肠之际,不能不惊叹自然造化的神奇! 东竹林寺,建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原名“冲冲措岗寺”,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寺址在新寺西北约3km处。建寺初期仅有僧侣16人,为噶举派。后因参与以滚钦寺为首的反格鲁派战乱,改宗格鲁派,并与抗萨、支用、书松等7个小寺(贡巴)合并,更名“噶丹东竹林”,意为成就“二利”(利己利人)之寺。从此规模不断扩大,住寺僧侣至清末已发展到700多人,活佛10人,成为康区十三林大寺一。 东竹林寺后院 几年前,道路不太好的时候,中甸到德钦需要两天,其中有一天就是要用来翻越白茫雪山。白茫雪山又称为“白马雪山”,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境内,面积190144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等。(此照片摄于2007年春) 滇藏公路斜穿区境,经过白马雪山垭口,这里海拔高度达到了4292米,是云南省目前海拔最高的公路线段,这个位置也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香格里拉县的区界。 十年前的垭口很是简陋(此照片摄于2005年冬) 梅里雪山属于横断山脉,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西藏的察隅县交界处,距离昆明849公里。梅里雪山属于怒山山脉中段,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梅里雪山北与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连接,相传共有山峰有13座,称为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云南海拔最高的山峰。在藏文经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卡瓦格博,被一些人尊奉为“藏地八大神山之首”。公园总面积为960平方公里,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是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 雾浓顶观景台又叫十三白塔迎宾台,位于雾浓顶村,距白茫雪山垭口23公里,距德钦县城8公里,是拍摄梅里雪山全景的最佳位置,从此处看到的梅里雪山更加大气磅礴,拍摄前景丰富。 迎宾台上随风飘动的经幡 远处就是卡瓦格博峰(此照片摄于2007年春) 离开迎宾台,心里有点郁闷,因为云层太厚,主峰卡瓦格博峰看不太真切。可是没想到,在前往德钦的路上,突然云开雾散,拍到了这张照片,色彩是如此的真实,让人震撼。 入住飞来寺,让人意外的在梅里往事竟然吃到了正宗的T骨牛排 每次来梅里,最喜欢坐在梅里往事,电视里放着当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的录像,望着窗外的梅里日照金山,一个人静静,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此照片摄于2005年冬)。 落日将卡瓦博格峰染成了红色,厚厚的云层加上落日的红色,朦胧中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以下一组梅里雪山照片,让我告诉你们,不一样的梅里…… 梅里日落(此照片摄于2005年冬) 梅里日出(此照片摄于2005年冬) 那时没有景点,只有行者(此照片摄于2005年冬) 梅里日出,九月这个季节,云层太厚,雾太浓,无法一见卡瓦博格的真容。 《见与不见》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梅里

梅里雪山

摄于

雪山

卡瓦

照片

德钦县

金沙江

年冬

德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