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面对新课程,作为一线教师,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我们地处粤北山区的农村小学,师资比较薄弱,其效果更为显著。为此,我校这几年特别注重集体备课与公开课的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3月22日上午第三节黄坑镇中心小学在阶梯教室举行五年级语文公开课,全校语文老师认真聆听了杜红兰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并在语文教研组长李丽娟的组织下开展了语文教学研讨。</p> <p class="ql-block">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上好这节公开课,上周三上午第三节课,在语文教研组长李丽娟的组织下,开展了五年级同级同科集体备课。通过同级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p> <p class="ql-block"> 在集体备课中,各位老师先对五年级的学情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前面第二单元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教学,也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因此,第四单元课文内容的教学应该会较为轻松。本节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感情,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豁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p> <p class="ql-block">一、课堂质疑,以学定教。杜红兰老师执教《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比如,课始的质疑,为学生感悟点的聚焦和把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感悟的过程,恰恰又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质疑和感悟就得到了有机的融合,这种融合,是扬质疑和感悟之长的融合,是两者相互渗透又相互提升的融合。质疑因了感悟不再意像干涸,感悟因了质疑不再浮光掠影。在课堂上这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构成了一个有效的对话平台,学生学得开放,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教师则是在点拨、点化狠下功夫。</p> <p class="ql-block">二、情感体验,情情交融。“情”是本课的主线,课始,未成曲调先有情。但是,这情即非空穴来风,也非无病呻吟,这“情”附丽在杜红兰老师亲切的教态,激励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入境情始生,披文以入情。杜红兰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以情悟文字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在杜老师的课上,情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以情悟情,情情交融,正是此课最大的亮点,最鲜明的课堂气质。</p> <p class="ql-block">三、语言激励,丰富细腻</p><p class="ql-block">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思细腻,渴望教师的认可,渴望学习的成功,渴望同学的尊重。在杜红兰老师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师以激励亲切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体验语言文字优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语文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成就感。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有成就感的引领,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杜老师课堂语言娓娓动听,亲切自然,丰富细腻,将枯燥的课堂变成有趣的学习,并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注重双基落实,学习效果显著。</p> <p class="ql-block"> 在评课过程中,语文教研组长李丽娟说:“听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活动,主要的目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严格说来,听课评课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听课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确实如此,听评课是一项需要精力和心智的活动,及时交流,分享智慧。带着问题听课,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它就是一种思想和行动的对话。有时自己上课看自己,不容易发现什么问题,不易突破自身的框框、模式。如果你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目睹活生生的课堂,你就自然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会在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