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幸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组织的2021“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小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在专家讲座中汲取营养,在跟岗实践中反思提升,在交流研讨中思维碰撞,二十天虽然忙忙碌碌,但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一、增长见识,明确差距 十天的集中理论学习,专家们或儒雅、或激昂、或达观、或奔放的授课,我们敬佩着;聆听老师们一次次精彩的学术报告时,我们激动着;老师们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时,我们感动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二十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吸取着知识,汲取着力量。专家教授的博学让我们仰视,跟岗期间,同行们的敬业乐业专业则让我敬佩。他们精心设计的课例让人感叹思维之奇妙、构思之精巧。正是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才会有心甘情愿的付出,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国培班里,我悟到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真正含义。有人说,一个人成长的途径有两种:一是“读万卷书”,二是“行万里路”。其实,人的成长还有第三种路径,那就是“听君一席话”。要想打破瓶颈,继续成长,必须先“打碎”自己,打碎原有的认知、原有经验,重构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原有的自己可能有一些实践经验,有自己原生态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但是缺乏梳理、系统,以致自己的教育教学主要是凭着感觉凭着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教授们的报告都是有自己独到的视角、系统的理论、开阔的视野;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案例的温度,让我反思我的教育、教学、课堂,让我逐步梳理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希望能在培训的过程中再反思完善,形成明晰准确的教育教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二、带着收获,重新出发</p><p class="ql-block">1.坚持阅读,沉淀自我。一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一个不阅读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出爱阅读的学生,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几天的课程虽然没有一节课是专门讲教师读书的,但阅读的印记清晰地体现在每一个讲座和报告中,专家们的学识之广博、视野之开阔、思维之深刻彰显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真正内涵。我将克服种种困难继续坚持阅读,做好阅读计划、做好阅读笔记。争取每周泛读一本书,每月精读一本书。</p><p class="ql-block">2.坚持反思,丰厚自我。有人说,反思+经验=成长。深知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始终不能坚持,我要坚持问题、原因、改进个三环节的反思结构,使教学反思有实效有意义。其实,我深知,坚持写反思关键还是恒心和毅力。要真正成为专家型、研究性教师,反思是必备的环节,能够快速成长的名师都是善于反思、不断总结提升的教师。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挑战和超越,要丰厚自我,必须让反思成为学习习惯、学习的方式和提升的路径。</p><p class="ql-block">3.坚持研究,提升自我。曾经有一位专家在报告中为我们指明了从经验教师走向专家教师的路径:一是建构理论话语体系,形成认知结构与解释框架(理论学习,专业阅读);二是拓展视野,丰富视角,比较研究。其实考察任何一位优秀教师都会发现,研究在他们的教育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自身,恰恰欠缺的是反思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借培训平台的助力,通过课题的选题、开题、结题,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丰富自己的理论内涵,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期间,专家、老师们分享的信息量巨大,冲击力超强,无疑是一精神洗礼,让我们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是智慧的事业。活动结束了,但却是一个新思考的开始,我们将会乘着这研修培训的东风,更新观念,聚焦课标,潜心教学,将学习的所思、所想、所得、所获运用在我们今后教学之中。教育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希望在一次次修行中努力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