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陶城,一个一望无际的豫南平原上的小镇,静静地坐落在鄢陵县的一角。1968年的10月,这里来了257名上山下乡的知青,一下子打破了当地的平静。知青的队伍里,就有我的学姐李晓真。</p> <p class="ql-block"> 和李晓真同学相识,起于1965年的9月。当时从北京转学到洛阳二中共有七个人。五个高一学生,我是其中之一。我们集中于一个班,而李晓真是高二学生。我们在北京,虽然不属于一个学校,素不相识,但同属于一个比较小的生活圈子,无意中还能聊到我们共同认识的朋友。因此到洛阳以后,怀念北京的日子,有许多共同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李晓真同学在北京女六中,那是北京市重点学校之一,学生都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 到洛阳二中,她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结识学姐,也是我们这些学弟的荣幸。洛阳二中有一个好的学风,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有一个大学梦。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国开始了停课闹革命。这种无序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上山下乡运动开始。</p> <p class="ql-block"> 1968年的10月,我们学校的几十名同学上山下乡到陶城,李晓真同学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一起到火车站欢送他们,那种场景就像电视剧《人世间》中的镜头。我们惜惜离别,互道珍重。列车缓缓开动,把他们送到诗与远方的陶城,但愿他们能够实现人生的好梦。那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这几乎就是人生的别离,到再见面时,已经是50年之后。</p> <p class="ql-block">(前排居中是李晓真)</p> <p class="ql-block"> 2018年的10月,全国掀起起了自发性的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的联谊活动。洛阳的各个中学,打出了“欢迎老同学回家”的横幅。下乡陶城的知青,齐聚在洛阳,举行了联欢活动。从郑州、许昌、漯河等地参会人员蜂拥而至,李晓真学姐也匆匆从海外赶回。</p> <p class="ql-block"> 陶城,是当年下乡的知识青年们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留下了他们岁月的芳华,那里布满他们青春的足迹。在丰收的田野上,那里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那里锤炼了他们生命的坚强,那里他们经受了风风雨雨的洗礼。那方热土上,他们在奋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同吃一锅饭,那里的水土融入了他们的血脉,滋润了他们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李晓真很快融入到当年陶城的伙伴中。久别相见,大家都沉浸在无比的激动和兴奋中。他们聚会观看自己编排的节目,到洛阳的山山水水游览。说不尽心中的思念,道不尽当年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 李晓真也没忘了当年洛阳二中的老同学,参加了几次小范围的聚会。50年后再一次见到,历尽人间风雨后,她的身材依旧那么清秀苗条。如果说过去有弱不禁风的影子,如今看起来更加自信和成熟。她的目光依然是那么清纯明亮,还是50年前那个学姐,归来仍然是学子的风度。</p> <p class="ql-block"> 小范围的聚会,提供了更便于交谈的空间,我才知道了50年来学姐的简单情况。她下乡到陶城,后来返回洛阳,1981年又举家迁到日本,但她最为珍惜的是陶城的岁月。虽然时间不长,但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是她生命中的最重要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二连三排合影)</p> <p class="ql-block"> 陶城五七新建大队的生活是军事化的编制和结构。李晓真被分配在农业连二连三排,接触到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种棉花。以前想象的种棉花,是一份浪漫的工作。人行走在棉株之间,就像在画中畅游。实际真正的种棉花,之前要准备平好地和打好垄,在一垄一垄的棉花地上施肥料,肥料用有机肥。掏粪不单单是比较累,还要适应那种气味和环境。难以忍受掏粪勺从厕所里把一勺一勺的粪掏出来,加上一定的土,进行搅拌。屎尿和土共同拌均匀,装上粪车,拉到大田。到大田里,把粪撒开,为种棉花打好基础。</p> <p class="ql-block"> 种棉花并不那么浪漫,忍受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还真要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臭。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农家肥正是庄稼长得好坏的重要保证。</p> <p class="ql-block"> 一天工作下来。还要回去收拾自己。因为掏粪溅出粪点,打到鞋上和裤子,衣服上面,需要彻底把衣服洗干净。也要清理自身的卫生。这是工作接受的第一道考验,种庄稼必不可少的一道步骤。虽然很累,却在实践中改变了自己的认识。青年人正在青春焕发的岁月,收拾好各项卫生,仍然是那么乐观。 唱歌儿,跳舞,傻呼呼地快乐着。晚上在月光下也会开心的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和《唱支山歌给党听》。在宿舍背诵老三篇,听听收音机。</p> <p class="ql-block"> 军事化管理强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从而迈出陶城工作实践的第一步。是思想上产生了质的飞跃,通过劳动明白种田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 种棉花仅仅是刚刚开始,棉花在成长的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自然灾害和许多病虫害,田间管理要经常喷洒农药。活儿也不轻,要背上30斤重的农药桶,一只手拿着喷枪洒向棉株的方方面面,一只手挤压农药桶的压力阀,保持足够的喷射力。除了消耗体力,还要做到自身的保护,农药水含有毒性。而且味道非常难闻。连害虫都可以杀死,对人体也有相当程度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 还有许多田间管理活动,棉花生长的时候为它打枝杈,棉花从种上到开花结果,每一道田间管理都不可轻视。棉花收成的时间,大家集中采集棉花。一包包棉花打包成型,身心都享受到收获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当年那片麦地)</p> <p class="ql-block"> 麦子成熟的季节,要抓紧收获成熟的麦子,时间紧,任务重,所有人员都投入到割麦的活动中。五七新建大队的麦子沿长长麦垄排列成队,人们撒开战线,挥舞着镰刀,开始收获成熟的麦子。这是一场紧张的劳动,一人当前,后边追随,镰刀飞舞。人们几乎不敢抬起身子,怕自己影响了整个割麦的速度。就像一支冲锋的部队,排成斜线三角的队形,席卷风云般地把麦子割倒在地。人人都不敢懈怠,最难以忍受的是腰部酸疼,难以直起腰来,回到宿舍只想躺平。</p> <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三夏抢收是一项重要的战役,每个人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也是锻炼人的最重要的时刻。知青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时间的捶打,逐步成熟。</p> <p class="ql-block"> 知青们通过努力的工作收获累累,除了上交国家的粮食,储备充裕。食堂的伙食,和当地的平均线相比,通过自身的劳动保持在比较好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李晓真到食堂帮过厨做过饭,平时基本以白面为主。为改善口味,还做过花卷什么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当时的情况看来,应该是突破了温饱线。</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二是李晓真)</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提高生活水平,还专门成立了副业班,自己做豆制品,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这是一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做好豆浆,在锅里烧开后,经过点浆等各道工序做成豆腐。知青们最愿意吃的是热豆腐,不加任何佐料,入口清爽,满口生香。通常食堂里都可以吃到粉条豆腐白菜炖肉。尽管有时肉比较少,但细水长流聊胜于无。</p> <p class="ql-block"> 陶城是个大学校,学习了农业知识,学到了农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思想境界,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思想品质。在短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只会读书的学生,成为创造财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的价值观突变和进步。</p> <p class="ql-block"> 五七新建大队的生活,并不是唯一的只有生产劳动,还是学习知识和不断提高的过程。真的继承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好作风。</p> <p class="ql-block"> 农闲的日子,会开展各种有益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陶城农场组织了许多业余活动小组,有自己的文艺宣传队,可根据农场工作实践编排精彩的节目。农场还组建足球队,篮球队等等。</p> <p class="ql-block"> 陶城知青的队伍里,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他们的篮球队打遍四方无敌手,在当地及周边地区造成很大的影响,是五七大队的金字招牌,经常到各地比赛,为集体增加了许多荣誉。受到省专业队和部队的青睐,后来有些成员参加了专业球队。</p> <p class="ql-block">(李晓真1993年任洛神商务公司董事长期间在日本接待中国科学家,右一为李晓真)</p> <p class="ql-block"> 谈起陶城,李晓真学姐总是那么兴致勃勃,充满了思念和赞美之情。 1981年 她全家迁到日本生活,异乡的土地上,不熟悉的环境中,她不怕困难,执着的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坚韧不拔的做出努力,成功开辟了人生的新天地。我们双方交谈中都共同认为是陶城培养了她,是工作的经历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是陶城精神鼓舞了她不断进取,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支撑人生后来的发展。感恩当年的同学朋友,感恩陶城那片热土。</p> <p class="ql-block"> 陶城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她力量和底韵,她像一只白天鹅展翅飞翔。1981年,她到了日本,仅仅几年的时间,1985年担任了日本大阪府、兵库省等地的日本产经学院,兵库省神崎工业高等学校等院校的讲师。同时参与出版了日本高中文化教育教科书,被聘为全日高等学校教育研究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1993年为实现中国及世界的和平发展这一你美好的理想,成立了洛神商事有限公司。艰苦创业,实业报国,为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2010年,被推荐参与中国十大经济英才评选活动,进入前30名,同年荣获中华百名行业杰出人物以及专享印刷专题个性化邮票资格。</p> <p class="ql-block">(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出版社:2012年)</p> <p class="ql-block"> 她取得了多项的成就。相继获得《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贡献奖与和平使者奖。2012年被授予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并荣誉入编《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奋斗史(华商卷)》</p> <p class="ql-block"> 企业的发展如海上行船,时时面对着风浪的考验。而在海洋的水深处,暗流汹涌,礁石密布。在李晓真事业发展的顺风顺水时,掉入了阴谋家的陷阱。多年的合作伙伴,早已窥视密谋,窃取了大量的企业机密,归为己有,企业顿时坠入深渊万劫不复。</p> <p class="ql-block"> 陶城精神赋予了她坚强的性格,处惊不乱,迅速采取对策,利用科研的力量,开辟新的蹊径,终于克服种种困难涉险过关。公司陷入死地而后生,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洛阳等地建立了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 李晓真无疑是商界的成功人士。出生于重庆,成长于北京、洛阳,下乡于陶城,总惦念着故乡的人和事。相比于事业的成功,家国情怀永远高于一切。始终致力于推动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以全部的热情搭起中日民间友好的桥梁。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民间大使”。</p> <p class="ql-block"> 陶城是知青们成长的摇篮, 也是知青们放飞梦想的起步。蹉跎岁月中一天天成熟,在人生征途的风风雨雨中,回想起陶城的岁月,是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陶城是所有亲历知青的第二故乡,每当想起心里都会升起淡淡的乡愁。喝过陶城的水,吃过陶城的热豆腐,内心深处已经打上陶城的印记。如今都到了晚年,夕阳的霞光里似乎能够看到青春燃烧的火焰,那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暮年雄心,永远连接着陶城。</p><p class="ql-block"> 东南望乡何处是,陶城明月几回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由陶城知青夏茂、华侨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