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仁 德 者 寿</p><p class="ql-block"> 巴马长寿村,慕名久矣,只是交通周折,心里犯怵,总未成行。今次北海旅游,下决心要圆这个梦。</p><p class="ql-block"> 3月12日,我和老伴儿先乘动车到田阳,再转乘汽车到巴马,又换乘别的汽车到长寿村。虽然只有400多公里,但倒倒腾腾地坐了一天的车,到长寿村已经傍晚了。</p><p class="ql-block"> 长寿村,本名巴盘屯。最初由黄姓哥俩立村,繁衍至今,130多户、500多人,仍只有黄姓一族。全村现健在的百岁以上老寿星5位,另有80至99岁的老人20多位。百岁以上老寿星占比远远高于世界长寿之乡标准,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如今“长寿村”声名远播,本名倒往往被忽略了。</p><p class="ql-block"> 长寿村,北面紧靠高岭悬崖,建成两排楼房。村西头儿的高峰崖壁上书刻一个巨大的红色“寿〞字;村东头的高峰崖壁上书刻巨大的红色“福寿”二字,“福”的“示”和“畐〞分写两侧,中间夹一“寿”字,叫“寿在福中”,新颖独特;村南公路边上,接近长寿村的弄劳大桥桥头,一块巨石上书刻着“长寿村欢迎您”;正对长寿村处,矗立一厚重的石碑,一侧书刻“巴盘屯”,一侧书刻“长寿村”;立碑东侧卧一巨型横石碑,书刻“仁德者寿”四个大字;村口两侧,左侧横石上书刻“世界长寿之乡”、竖石上书刻“长寿村留影”;右侧立石上书刻“寿乡”两个大字。这些长寿村的醒目标志,如今成为最引人拍照留念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长寿村,四面环山,就像被高耸的环型长城护佑着。眼下的山岭“冬象”犹存,夏天更会葱葱郁郁,翠色欲滴,叫人一看便增三分爽意。村前横延着长年流淌的盘阳河。晴天时,河水蔚蓝,就像巨大的长型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阴天时,河水碧翠,“蓝宝石”幻化成“绿宝石〞,依旧那么迷人。“蓝宝石”也好,“绿宝石”也罢,都清澈得水底石子毫发毕现,叫人看着就沁人心脾,清凉舒爽,世间的纷纷扰扰都被那清波荡涤得一干二净,剩下的只有赏心悦目、爽神怡情,浑身轻快得了无挂碍。特别是夕阳西下,河水泛光,独坐水边,沐浴和风,静赏美景,更加惬意醉人。</p> <p class="ql-block"> 长寿村,白天游人如织,但不喧闹;晚间华灯初上,行人渐稀;至夜阑更深,则静谧安宁,只有轻快的河水浅唱低吟地伴着村民入眠;清晨,又有公鸡啼早,此起彼伏,将整个村子从睡梦中唤醒。村民们开始新一天的劳作,有的料理生意,有的看护幼老,有的背篓割菜,有的整地备播,有的捞采水产,有的牧养畜禽,有的门前闲坐,有的甩竿钓鱼。好一派典型的山乡活景,好一首动人的田园牧歌!</p> <p class="ql-block"> 提前没想到的是,长寿村不只有健康优美的环境,还有积极向上的革命传统;不只有深厚的长寿文化,还有浓郁的向善文明。</p><p class="ql-block">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寿村的先辈们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邓小平、韦拔群同志的亲自组织和指挥下,掀起了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并先后有54名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在右江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为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创造更美好未来,村里建起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上书刻本村革命简史和54位烈士的姓名。纪念碑旁有一棵树抱石,象征全村人民拥抱革命、拥抱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情怀。</p> <p class="ql-block"> 长寿村建于山根高处,村民上下盘阳河取水极为不便,后得田林籍贤士黄鸿林先生助力,兴建饮水工程,解村民取水之难。为此,村民专门立碑,“以谢鸿林先生之德范,以彰社会公德之永恒”,体现出“人之有德我也,不可忘也”的感恩之心、向善之怀。</p> <p class="ql-block"> 长寿村村前窄路原为土路,雨天泥泞,旱天扬尘,村民尝尽其苦。为改变这一状况,2014年,部分村民自发组织投工和集资,并得一些社会人士捐助,将其改建为水泥路。为彰扬这一善行美德,村民又专门竖起功德碑。3月19日下午,我在街上闲遛慢逛,发现我所住宾馆的老板拿着一瓶水和抹布,正在一点儿一点儿地仔细擦拭着碑上的落尘和划㾗。这虽是个小动作,但其内涵却令我深思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 据我的观察和了解,长寿村村风朴实,经商诚信,村民性格柔和,生活节奏较慢。虽是养生、休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并不挥舞宰客的利刃,房屋租价、特产售价以及饭菜价格都未超出我的预期。我拜访的4位百岁老寿星则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心态平和,性格随和。</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想,长寿村之所以成为长寿村,良好的自然条件故然功不可没,但优秀的文化积淀和性格取向也是重要因素吧?正像村前石碑上书刻的那样:“仁德者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