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家庭的系统观里有三个很重要的观念:自我分化、三角关系、家庭投射</b></p><p class="ql-block"><b>【三角关系】</b></p><p class="ql-block">主要指当一对一的沟通和互动无法满足彼此的需求时,这时往往第三个人会被拉入二人关系中,以缓解关系中的慢性焦虑。虽然三角关系能够缓解焦虑,但它同样会把冲突搁置,三角关系的破坏性不在于发牢骚,而是长期的回避核心冲突会破坏家庭关系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比如夫妻之间的问题,我们硬把孩子拉进来,我们的冲突矛盾都变成解决孩子的问题,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比如:全身心的把自己的时间、情感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的家庭主妇,常常是有一个逃离的老公,也就是说她在夫妻关系中是欲求不满的,存在着特别多的失望和愤怒,但是她不去解决跟老公之间的问题,而是把孩子找过来,让孩子扮演多重角色,既扮演孩子的角色,也扮演老公的角色;把自己对老公的很多期待放在孩子身上,比如希望老公有成就,希望老公听话、爱自己,那孩子也会很累、很混乱,不知道自己跟妈妈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也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因为她抗了家庭里面的很多矛盾和冲突。亲子关系在纠缠的过程中,可能就忽略了夫妻之间的矛盾,所以表面看来,可能也缓解了夫妻关系之间的焦虑,我只把重点放在孩子身上就行了,这就是三角关系。</p><p class="ql-block"><b>三角关系的模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一个平衡的两人关系会因为增加第三人而失去平衡。例如和谐的婚姻在孩子出生后出现矛盾。</span></p><p class="ql-block">两个人过日子没问题,加入孩子进来,关系变得极其复杂,生孩子之后夫妻关系的疏远、矛盾增加,两个人的关系因为第三个人的加入而失去平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一个平衡的两人关系会因为第三人的离去而失去平衡。例如孩子离家念书,父母婚姻的不和谐增加。</span></p><p class="ql-block">比如三口之家,孩子离家念书之后,家里就剩夫妻时,没有第三个人可以去重新阻隔、替代夫妻关系,那么夫妻之间要真正的面对彼此之间的问题了,出现新的矛盾、冲突、危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一个不平衡的两人关系会因为增加第三人而达到平衡。有矛盾的夫妻在孩子出生后把他们的焦虑投注在孩子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看见一对夫妻出现问题,夫妻问题没有解决,都关注在孩子身上,那么这个孩子将会出现问题;孩子一出现问题,对夫妻关系是有好处的,夫妻要联合起来解决孩子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夫妻关系没有处理好,孩子以出现状况的情况,来保护爸爸妈妈,维系这个家庭,孩子出现问题实际上为了挽救爸爸妈妈,当然这些都是在家庭系统中潜意识中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一个不平衡的两人关系会因为第三人的离开而达到平衡。在矛盾中支持某一方的人的离开,会使得矛盾减少。</span></p><p class="ql-block">夫妻之间有时会拉着孩子作为一个同盟者,当这个孩子离开之后,发现夫妻矛盾减少了,因为少了一个同盟者,这也是一个残酷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b>家庭的系统观里有三个很重要的观念:自我分化、三角关系、家庭投射</b></p><p class="ql-block"><b>【家庭投射】</b></p><p class="ql-block">父母会有意或无意的将分化水平传递给下一代,下一代习得的情绪过程与父母相差无几。</p><p class="ql-block">例如,一位母亲与原生家庭父母没有安全的联系,造成对配偶过度期望,配偶与原生家庭也缺乏安全的联系;他们会认为父母都不靠谱都不爱我,何况我们还是半路夫妻,人生途中才遇见的,所以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因为期望越多,失望越大,于是采用回避抽离的模式,与配偶保持距离。</p><p class="ql-block">母亲就下意识把全部精神投放在孩子身上,将自身不满足、恐慌的情绪、不安全感一并投射到她最在意的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可控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会全部投射到这个孩子身上;如果是多个孩子,通常会投射在排行最大或最小的孩子身上;这也就是爸爸妈妈最喜欢的孩子,可能是老大或者老小,因为母亲把夫妻关系中很多情绪、情感投射在这个孩子身上;</p><p class="ql-block">因情绪张力太大,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会出现纠缠或刻意疏离,相反,有时又会由于过分心理紧张而罹患精神疾病。导致孩子被母亲牢牢地抓住,孩子因而不能发展高度自主的自我分化。孩子跟母亲混在一起的,一定是因为母亲的高操控,使孩子没有办法实现跟母亲分离,没有办法实现独立的自我,所以往往太乖的孩子有问题的;</p><p class="ql-block">孩子在童年期能够比较早的独立,实现分化,才会形成更完整的人格,否则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母亲把对配偶的需求全部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没有办法分离的,孩子怕母亲受不了,跟母亲分开之后关系解体,孩子承受了多重角色,自我压力会很大,会出现内在的纠结,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有一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是没有实现跟父母的分化,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个体;遇到这样家庭问题时,我们站在系统的家庭理论的基础上,以系统观的角度来看,来解决个体家庭成员遇到的困境。</p>